首页期刊导航|电网与清洁能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网与清洁能源
电网与清洁能源

孙强

月刊

1674-3814

psce@vip.163.com

029-87504085 87504086

710065

西安市高新区科技六路15号汇金国际5楼548室

电网与清洁能源/Journal Advances of Power System &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电网与清洁能源》原名《电网与水力发电进展》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西北电网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唯一一个立足西北、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开放型电力科技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61-1474/TK,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4-3814,月刊。 《电网与清洁能源》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广泛开展电网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学术研究,传播和推广行业新技术和新成果应用,促进电力和能源事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动力支持。 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支持下,《电网与清洁能源》依托西北电网技术中心和风电研究中心,组建了十余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的专家顾问委员会,和电网、清洁能源领域专业学会、协会和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杂志未来茁壮成长开辟了无限发展空间。 《电网与清洁能源》是国家权威部门解读电网与清洁能源发展政策、引领发展方向的路标,是著名院士专家和权威专业人士发布技术研究成果、开展技术交流的平台,是广大企业高管和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前沿技术、了解技术动态的窗口,是相关知名企业展示技术实力、推介高端产品的舞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知识图谱在输变电设备运维中的应用

    饶桐龚泽威一于虹王钢...
    91-9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输变电设备海量数据进行有效利用和管理是新型电力系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挖掘电网输变电设备运维数据,并感知其运行态势,可保障输变电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该文将知识图谱引入输变电设备运维领域,分析输变电设备运维的数据情况和现存问题;介绍输变电设备数据融合聚类技术和运维知识图谱的构建技术;结合输变电设备运维特性,总结知识图谱在输变电设备运维中的典型应用场景;分析当前研究热点,探讨知识图谱在输变电设备运维领域的关键问题,并展望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运用知识图谱,在提高企业维修效率的同时,还能降低人力成本.

    知识图谱输变电设备人工智能

    基于SWLSTM-Stacking集成学习的源荷区间预测方法

    张郁黄石成苑波孙昊...
    9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光伏出力和电动汽车充电特性的随机特性对电力系统的冲击不断增强,准确及时的源荷预测是实现增强电力系统适应性和稳定性的重要课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共享权重长短期记忆网络(shared weight long short-term networks,SWLSTM)与Stacking 集成模型相结合的源荷区间预测方法.首先,光伏出力存在时序性特征,采用局部线性嵌入改进k-means算法聚类提取特征日,在实现数据降维同时,减少了网络训练难度;其次,在Stacking集成模型的框架下,将SWLSTM作为元学习器,并通过Q统计量筛选合适的基学习器模型,从而实现多模型融合的多异学习器Stacking集成学习的源荷预测;紧接着,为了得到预测的不确定信息,引入置信度区间预测;最后,采用实测数据对本文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k-means算法能够降低其求解难度,加快求解速度,可以快速获取聚类特征;所引入集成学习模型和置信度区间,有效表征源荷预测的不确定性,提升区间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

    共享权重长短期记忆网络集成学习局部线性嵌入区间预测

    台风灾害下考虑修复不确定性和V2G的弹性城市电网动态供电恢复方法

    谢宇峥章德杨祺铭李更丰...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可行的灾后恢复是弹性电力系统的重要一环.提出一种弹性导向的考虑修复不确定性和 V2G(vehicle to grid,V2G)的城市电力系统动态供电恢复方法,灾后短期内应用V2G站中的有限电动汽车资源为城市电网提供电能支撑,同时派遣抢修队对故障线路进行抢修作业,实现系统快速恢复.对V2G和电动汽车灾前、灾后行为进行建模,通过灾前自由调度统计各V2G站附近的电动汽车数量,按照响应意愿比例得到灾后阶段各V2G站反向输电功率;对包含行驶行为和修复行为的动态修复行为进行建模,采用滚动时域优化方法决策修复的先后顺序,得到抢修队最优动态修复方案.最后,设计多组算例以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支撑灾后城市电力系统快速恢复,提高系统弹性.

    弹性电网动态恢复抢修队V2G电动汽车滚动时域优化

    交叉跨越段输电线绝缘子发热检测方法研究

    唐捷黄志都朱登杰廖永力...
    115-120,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绝缘子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电力系统安全,为减少电网安全隐患,提出交叉跨越段输电线绝缘子发热检测方法.分析绝缘子极化效应、漏电和表面爬电 3 种发热现象的特点,分别计算发热功率和升温状况;利用调节电路、控制设备、传感头和电源等部件构建光电传感器的整体架构,并结合一体化思想改进传统传感头的连接方式,采用封装手法提高光路耦合效率;使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将离散方程线性化;根据所采集的信息记录光电场强度变化情况,计算晶体主要方向轴的双折射率和相位差,获得绝缘子周围的光电强度,检测出绝缘子是否发热.实验证明,所提方法信息采集的真实度较高,线性拟合程度高,可行性强,能充分利用光电传感器的优势,准确地检测绝缘子的性能.

    交叉跨越段输电线绝缘子发热光电检测传感器卡尔曼滤波

    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的配电网最优电压实时控制

    朱涛海迪李文云黄伟...
    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光伏发电在配电网中的渗透率逐渐增大,在降低系统网损和全社会的碳排放量的同时,也导致了电压出现时段性越限等问题,而电压安全对配电网的稳定运行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DDPG)算法的电压控制策略.研究了太阳能光伏逆变器在配电网无功电压优化中的作用;以配电网有功损耗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同时考虑到逆变器的无功补偿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的配电网电压控制策略;利用修改后的IEEE33 节点算例对所提策略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DDPG算法学习所得策略可以动态调节各光伏逆变器的无功输出,从而实现控制电压安全的目标,并且与调控前相比系统网络耗损减少了13.5%.

    配电网深度强化学习无功电压优化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光伏逆变器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配网实时故障图像识别系统

    林园敏王鑫黄金钊陈诗韵...
    130-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配网巡检的故障图像识别由于图像特征提取效果差,存在故障识别准确性低的问题,在该背景下,设计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配网实时故障图像识别系统.该系统根据模型-视图-控制器(model view controller,MVC)设计模式设计框架结构,包括无人机采集层、数据传输层以及地面站系统操作层.在硬件设计部分,借助无人机搭载拍摄设备,采集配电网设备图像,并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电台将图像传输到地面站,实施图像处理与识别;在软件部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结合粒子群算法等,设计巡检路径规划、图像采集传输、图像特征提取以及图像识别 4 个关键功能模块.实验结果表明:在设计系统的应用下,识别出研究区域发生的配网故障;通过图像样本,系统识别结果准确性达到94.5%以上,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

    人工神经网络智能配网巡检路径图像识别

    风电柔直并网虚拟阻抗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

    赵文广李云丰文涛
    137-14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直驱风电场经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并网送出存在次同步振荡风险.首先,在建立直驱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失稳特征根模态分析方法,研究了V/F控制模式下系统次同步振荡模态的参与变量与参与因子.其次,以抑制系统次同步振荡为目标,提出了在柔直换流站电压外环控制器中配置高通滤波器等不同形式下的虚拟阻抗控制策略,且解析了阻抗参数的选择范围及其原则,并采用阻抗分析方法研究了阻抗控制器对系统阻抗特性的影响以及规律.最后,基于MATLAB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了所提次同步抑制策略的有效性及其参数解析计算的正确性.

    柔性直流输电虚拟串联阻抗直驱风电场次同步振荡

    弱电网下提升并网逆变器无源性的网侧有源阻尼策略

    李志军杨金荣刘洪佶徐博...
    14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抑制"双高"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中日趋复杂的电网背景谐波,并网系统通常需要在已有控制方案基础上附加PCC节点电压前馈策略.而现有研究表明,在弱电网下由于并网逆变器与电网阻抗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策略会降低并网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在中低频段内的无源性,易引发并网系统产生宽频谐振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建立弱电网下并网逆变器系统等效输出阻抗模型剖析了传统PCC节点电压前馈策略在抑制电网背景谐波方面的优点及固有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基于无源性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网侧有源阻尼策略,该策略通过在电容支路增加有源补偿装置与主逆变器附加控制相结合,不仅实现了并网逆变器系统等效输出阻抗在宽频段范围内的充分无源,且能有效抑制电网背景谐波,提高并网系统在弱电网下的稳定性与适应性.通过搭建系统仿真模型对所提控制策略在并网逆变器接入弱电网时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弱电网并网逆变器无源性谐振抑制有源阻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