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蔡继清

季刊

1008-0120

0358-8322556

030013

山西省太原市郝家沟街99号汇隆花园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Jour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hanxi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创办最早的水土保持专业期刊。立足山西,面向全国,积极宣传有关水土保持方针政策,及时报道最新水土保持科技成果,大力普及水土保持实用技术,广泛开展水土保持学术讨论,交流介绍各地小流域治理的新鲜经验,集学术性、资源性、实用性为一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平顺县白马小流域综合观测站径流小区监测结果分析

    贾俊杰
    31-3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平顺县白马小流域综合观测站2017-2021年降雨、径流深、植被盖度等观测资料,计算了该区土壤流失量及蓄水保土效益,得出如下结论:(1)植物措施在蓄水保土效果方面,自然植被>乔木>灌木>白羊草.(2)工程措施在蓄水保土效果方面,水平沟、水平阶、石坎梯田优于鱼鳞坑和隔坡梯田.研究成果可为我省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及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建设提供参考和帮助.

    储水量入渗油松人工林晋西北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规划——以乡宁县驮涧沟为例

    张鹏刚
    34-3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宁县地貌类型由黄土残垣沟壑区、石山森林区等两种地貌组成.流域内主要地貌由塬面、梁峁、沟壑组成,村庄位于塬面,人口居住相对比较集中,部分沟头前进较快、沟边坍塌,水力侵蚀严重.为了改变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该项目区被纳入山西省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三年"规划内.该项目的实施将促进乡宁县小流域水土保持系列工程的建设步伐,推动流域规划治理与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最终构建人与自然共处的新局面.

    生态清洁小流域

    开垦河水文站自动气象监测与人工观测气温对比分析

    程相勤
    36-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水文站传统人工观测存在的环境恶劣、工作效率低、观测成本高等问题,本文以新疆昌吉开垦河水文站为例,采用TRM-ZS9型自动气象站对气温进行观测,获取的数据与传统方法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得出:两种方法在站8时、14时和20时三个时刻的偏差介于-2~2℃,且出现频率最多的气温差值为-1~0℃,表明自动与人工观测数据差值小;相关分析R值均在0.99以上,二者相关关系好.TRM-ZS9型自动气象站可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可推广应用至流域水文监测数据收集,为流域决策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自动气象监测人工观测对比分析开垦河水文站

    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小流域土地规划和利用

    赵楠高晓丽赵世昌黄嘉羽...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小流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以晋西南王家沟小流域为典型黄土丘陵区,借助GIS技术构建了流域土地栅格属性数据库,利用加权和叠加相结合的算法实施了区域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王家沟小流域的土地利用差异性较大,高度宜农、高度宜林和高度宜牧的土地面积分别占小流域总面积的11.11%、70.04%和95.30%;对宜农地、宜林地、宜牧地较差的区域可经过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营造水土保持林、种植灌木和土地改良等措施后进行规划使用.研究结果对小流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黄土丘陵区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土壤侵蚀土地适宜性

    基于SWAT模型对非点源污染分布特征的研究——以汾河上游为例

    王锦志赵喜萍刘林李泽利...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加快汾河流域水污染源治理,本文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气象、水文、农作物管理数据,构建了汾河上游SWAT模型,并对该地区非点源污染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汾河上游流域泥沙及总氮输出系数较大的区域集中于海拔较高、坡度较陡、耕地较多的中部、东部及东南部;总磷输出系数较大的区域集中于中部及中东部城镇、村庄等人类聚集地集中的地区;(2)汾河源头区,虽然海拔较高、坡度陡,但泥沙、总氮、总磷输出系数均较小,没有明显的非点源污染;(3)草地为泥沙和总磷的主要贡献来源,耕地输出系数对总氮的贡献比很大,林地对总氮和总磷的贡献较低,城镇的总氮和总磷输出系数较大,但是由于面积占比小,整体贡献较低.

    汾河上游SWAT模型非点源污染

    基于氮氧同位素示踪技术解析汾河中游雨季硝酸盐污染源

    赵宇航胡雪纯解文艳刘志平...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水化学分析、氮氧双稳定同位素示踪及IsoSource混合模型计算等方法,定量识别汾河中游流域雨季地表水硝酸盐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①汾河中游地表水各形态氮浓度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性.汾河中游干流地表水总氮(TN)、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和亚硝态氮(NO2--N)的平均浓度(12.32、5.22、0.87 和 0.86 mg/L)高于东岸支流(8.79、1.56、0.28 和 0.21 mg/L)和西岸支流(10.82、2.46、0.59和0.39 mg/L).汾河中游地表水总氮的输出形式主要以NO3--N为主.②δ15N-NO3-和δ180-N03-含量变化范围为-3.10‰~23.91‰(平均值9.74‰)和-7.64‰~7.75‰(平均值-0.67‰).粪便和污水、土壤有机氮和农业化肥是汾河中游地表水NO3-的主要来源.③IsoSource混合模型计算表明,汾河中游干流土壤有机氮、粪便和污水、农业化肥对地表水硝酸盐污染贡献比例分别为17.1%、77.1%和5.8%,东岸支流硝酸盐各污染来源的贡献比例为21.0%、65.4%和13.6%,西岸支流硝酸盐各污染来源的贡献比例为27.5%、59.8%和12.7%.因此,减少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的排放,提高氮肥利用率是改善汾河中游流域水质的有效措施.

    硝酸盐氮氧同位素污染源溯源分析汾河中游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