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蔡继清

季刊

1008-0120

0358-8322556

030013

山西省太原市郝家沟街99号汇隆花园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Jour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hanxi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创办最早的水土保持专业期刊。立足山西,面向全国,积极宣传有关水土保持方针政策,及时报道最新水土保持科技成果,大力普及水土保持实用技术,广泛开展水土保持学术讨论,交流介绍各地小流域治理的新鲜经验,集学术性、资源性、实用性为一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宁武县生态环境及水土流失问题探讨与对策

    邓焕珍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武县汾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1 186 km2,主要分布有土石山和黄土丘陵沟壑区侵蚀地貌.绝大部分降雨产生的径流,以山洪倾泻于河道,形成了境内水资源时空分布高度集中、地下水和地面水高度集中的特点.根据宁武县地形、地貌、行政区划、土地利用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将宁武县划分为九个生态功能区,提出了相应的治理保护措施.

    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功能区生态治理宁武县

    榆次区什贴灌区新建工程扰动区水土流失治理

    赵丽萍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解决什贴区域农业灌溉困难的问题,拟新建灌区提水灌溉工程.问题:灌溉工程的输水线路主要经过黄土沟谷、黄土梁峁、黄土台塬等地貌类型,项目扰动区属于山西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在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中处于水蚀区.措施:文章根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划分依据,将项目区分为主体工程区、造田区、施工道路区、施工生产区4个单元,并采取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等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什贴灌区水土保持水土流失量

    柴庄水文站测站特性分析

    王琛琛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1994-2016年水文资料分析柴庄站测站特性,结果表明,汾河上游赵城站与支流东庄站控制了柴庄站81.8%的径流量,柴庄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主要分布在7~10月,占全年60.6%.柴庄站断面年际间冲淤变化较大,1994-2016年间总趋势为逐年下切,至2011年断面已接近基岩,2011年以前断面年内冲淤变化较大,以涨冲落淤为主,但全年总趋势为冲刷,2011年后年内冲淤基本平衡,年际变化较小.1994~2016年间柴庄站水位流量关系线逐渐由全年多条发展为全年1条.柴庄站2011~2016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符合合并定线要求.

    柴庄水文站测站特性冲淤变化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辛安泉域陶清河水库渗漏量分析

    张娇娇
    43-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水量平衡方程计算陶清河水库2001-2019年逐月渗漏量,利用陶清河水库2001-2019年月平均水位、年平均降雨量分别与渗漏量建立关系,得出指数方程,并以此来推算2000年以前水库渗漏量,为水库运用和辛安泉域水资源评价提供较为准确的渗漏量数据.

    水库渗漏量平衡方程指数关系辛安泉域

    三川河流域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对径流泥沙的影响

    张敏薛丽萍刘林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晋西三川河流域为对象,基于1999-2019年径流泥沙数据和遥感影像,利用GIS和Fragstats软件分析流域径流泥沙和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并结合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对径流泥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年份的增加,三川河流域的年径流量和泥沙量均呈现减小的趋势,且泥沙量在2014-2019年急剧减少;径流量的变异系数较低,而泥沙量的变异系数较高;(2)耕地面积不断下降,其斑块数量、最大斑块指数、聚集度呈递减趋势;林草地总面积持续增长,其斑块数量、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及聚集度呈递增趋势;(3)径流量与泥沙量随耕地面积的减少、林草地总面积的增加呈现抛物线下降;(4)耕地的最大斑块指数、聚集度和居民及工矿用地的斑块数量、密度均与流域径流量和泥沙量呈正相关关系.通过研究,可科学认识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对三川河流域径流泥沙的影响,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径流泥沙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三川河流域

    2006年以来三川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动态变化分析

    王小云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三川河流域范围内四个县从2006年以来所实施的梯田、乔木林、灌木林和经济林四种措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以来四县四种措施共实施111 928.24 hm2,其中梯田占2.10%、乔木林占46.23%、灌木林占14.91%、经济林占36.76%,主要以乔木林和经济林建设为主,梯田和灌木林为辅,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促进三川河流域生态稳定和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三川河流域梯田乡村振兴

    山西省水资源配置格局研究

    郝琳茹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西省是典型的水资源禀赋不足省份,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加之水资源浪费及水污染严重,水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制约山西省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以2020年为基准年,对2025年和2035年山西水资源供需水量进行了预测,进行优化水资源配置,研究成果可为本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用水指导.结果表明:全省2025年配置水量85.0亿m3,满足需水要求;2035年需配置水量108.7亿m3,缺水15.0亿m3,万家寨引黄工程、中部引黄及碛口水利枢纽工程和古贤枢纽水利工程增标可满足.

    水资源需水量供水量配置山西

    水利部召开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本刊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