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史学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史学月刊
史学月刊

李振宏

月刊

0583-0214

sxyk@henu.edu.cn

0378-2869623

475001

开封市河南大学东一斋

史学月刊/Journal 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最早的一家历史学专业刊物,发表高水平的史学研究成果,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复印量、转载率及影响因子在国内史学类期刊中排名前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9世纪俄国农民普遍早婚观念及其转型

    李振文
    10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俄国的婚姻模式呈现出与西欧迥然不同的人口学特征,一大原因是俄国农民在农奴制时代就形成了"必须结婚"和"尽早结婚"的观念.一方面,农民家庭对女性劳动力的迫切需求、家庭在农民物质和精神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婚姻对人的社会地位的保障作用,要求农民无论男女都必须结婚;另一方面,家长制原则赋予了父母对子女婚姻的控制权,父母出于家庭利益的考虑迫使子女尽早结婚.村社土地重分制度,让早婚的农民更容易在经济上得利.家庭和村社中的道德舆论,形成了以不婚为不幸、以晚婚为耻辱的社会氛围.1861年农奴制的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的实施和工商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结婚年龄,促进了农民婚姻观念的近代转型.总之,劳动和经济因素决定了农民的婚姻行为,家庭和村社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直到19世纪末,实用主义经济原则和农村习惯法依然在农民婚姻中居于支配地位.

    俄国农民婚姻观念普遍早婚村社

    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犹太人的职业转型

    马丹静
    11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犹太人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诸领域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后,犹太人获得了法律上的平等公民权,但政府的有关社会政策却又使犹太人成为所谓的"被剥夺权利者".他们不仅丧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且在教育、医疗、福利等诸多方面遭受歧视性待遇.为了摆脱生存困境、恢复公民权利,犹太人积极向劳动阶级靠拢,投身于诸如工业、农业、手工业等社会生产和社会服务行业,努力实现职业转型.对犹太人来说,这种职业转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们必须放弃原本擅长的例如商业之类的行业,涉足极为陌生的行业.20世纪20-30年代既是苏联犹太人在政治领域大放异彩的时期,也是他们对苏联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时期.考察这个时期苏联犹太人的职业转型,有助于说明同一历史时期苏联经济政策和民族政策的性质.

    苏联犹太人"被剥夺权利者"外国犹太慈善组织职业转型

    多源演化与制度选择:晚清时期"破产"概念新词义的形成

    张世慧
    12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古代事实性"破产"不同,现代"破产"更多建立在财务统计意义之上,与债务存在特定联系."破产"现象从"实"到"虚"的转变,奠定了现代"破产"概念新词义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19世纪中后期,源自本土新词"倒"字词群、泰西译词"报穷"和日语借词"破产"三类词汇,均具有成为现代"破产"概念新词义载体的潜质,且有着不同适用空间.起初,日语借词"破产"并不占优势,但借助清末商事立法,被统合到国家法律制度建设之中,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破产"与部分具有"生命度"的抽象名词搭配,还延伸出"事情失败"的比喻义.概括看,晚清时期"破产"概念新词义是以社会经济变革为前提,以多元知识交融为源泉,以制度变革进行统合,以词法结构转变为延伸,逐渐演化而成.

    晚清破产倒行倒账报穷

    《史学月刊》外文文献注释著录格式

    135-136页

    敬告作者和读者

    《史学月刊》编辑部
    封3页

    书讯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