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山西医科大学

段志光

月刊

1007-6611

sxyxxb@yahoo.com.cn

0351-4135432

030001

太原市新建南路56号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逢双月26日出版,主要刊登我校科技人员及校友在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及经验报告和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对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夏艳曹远均李俊葓张妮...
    537-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SHMT2)对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人皮肤黑色素瘤中SHMT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表达的相关性.通过嘌呤霉素进行压力筛选获取稳定表达SHMT2的人皮肤黑色素瘤A-375-SHMT2细胞株,采用细胞计数、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SHMT2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及其下游分子Cyclin D1和c-Myc蛋白的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实验(TOP/FOP-Flash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在稳定表达SHMT2的A-375-SHMT2细胞中使用XAV-939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后,观察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 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的结果显示,SHMT2在人皮肤黑色素瘤患者肿瘤组织中高表达(P<0.05),SHMT2表达与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呈正相关(P<0.05).成功筛选获得稳定表达SHMT2的A-375-SHMT2细胞系及对照细胞系A-375-GFP.与A-375-GFP组相比,A-375-SHMT2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更强(P<0.05),处于细胞周期G0/G1期的细胞比例降低(P<0.05),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增高(P<0.05).Western blot和双荧光素酶TOP/FOP实验的结果显示SHMT2增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P<0.05),并上调 β-catenin、c-Myc 和 Cyclin D1 的表达(P<0.05).在 A-375-SHMT2 细胞中使用 XAV-939 抑制 wnt 信号通路后可以逆转SHMT2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及对Cyclin D1和c-Myc的上调效应(P<0.05).结论 SHMT2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活性促进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的体外增殖.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细胞增殖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周期

    RPRD1B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李维妙郑国旭梁亮马宇光...
    54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核前mRNA结构域调节因子1B(RPRD1B)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RPRD1B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HCC-1937中RPRD1B的表达水平.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HCC-1937分别用sh-RPRD1 B慢病毒(sh-RPRD1 B组)和sh-NC慢病毒(sh-NC组)感染,然后检测下调效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敲低RPRD1B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标志性蛋白E-cadherin和N-cadherin的影响.结果 RPRD1B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和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和HCC-1937细胞系中均表达.CCK-8结果显示,与sh-NC组比较,sh-RPRD1B组MDA-MB-231和HCC-1937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sh-NC组比较,sh-RPRD1B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P<0.01).Transwell结果显示,与sh-NC组比较,sh-RPRD1 B组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sh-NC组比较,sh-RPRD1B组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1).与sh-NC组比较,sh-RPRD1 B组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标志分子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N-cadherin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敲除RPRD1B表达使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凋亡能力增强而增殖能力减弱,其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减弱可能与上皮间质转化过程相关.

    三阴性乳腺癌核前mRNA结构域调节因子细胞增殖细胞侵袭上皮间质转化

    泡球蚴感染对小鼠肝脏TRIF/IRF3通路和IFITM3的影响

    屈晴袁振杨雨阳王菲...
    553-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泡球蚴感染后不同时间对小鼠肝脏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通路及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3(IFITM3)的影响.方法 对泡型包虫病患者和其他非感染性肝病(肝血管瘤)手术患者的肝脏组织进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及IFITM3和叉头框蛋白P3(Foxp3)的表达.48只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腹腔感染泡球蚴后8,30,60,90,180 d)和对照组.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纤维化病变,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肝脏TRIF/IRF3通路、IFITM3和Foxp3变化.结果 泡型包虫病患者肝脏病灶周围肝组织排列紊乱,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血管瘤患者肝脏组织完整.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泡型包虫病患者IFITM3和Foxp3的表达量高于肝血管瘤患者.Masson染色显示泡球蚴感染导致小鼠肝脏纤维化病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肝脏TRIF、IRF3、IFNB1和IFITM3 mRNA表达在感染60 d和90 d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感染180 d时TRIF、IFNB1和IFITM3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xp 3 mRNA的表达随着泡球蚴感染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感染180 d上升到峰值(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泡球蚴感染小鼠90 d,肝脏TRIF、IRF3、IFITM3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感染180 d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90 d和180 d时,Foxp3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并在180 d上升到峰值(P<0.05).结论 晚期泡球蚴感染时,小鼠肝脏的TRIF/IRF3通路及IFITM3表达下调,影响了天然免疫的抗病原体功能,抑制宿主发挥抗病原体的作用.

    泡型包虫病泡球蚴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3干扰素调节因子3肝纤维化

    奥拉帕利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耿焱玲朱丽丽李喜梅宋璐...
    560-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奥拉帕利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8~10周龄,体质量20~3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control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5 mg/kg奥拉帕利组和10 mg/kg奥拉帕利组.LPS组、5 mg/kg奥拉帕利组和10 mg/kg奥拉帕利组采用1 mg/mL LPS雾化构建ALI模型,每天30 min,连续3 d.5 mg/kg奥拉帕利组和10 mg/kg奥拉帕利组在第3天雾化后,即刻分别腹腔注射5,10 mg/kg奥拉帕利;control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后观察小鼠行为改变等一般情况,并于给药后24 h后处死小鼠,检测肺湿/干重比;BCA法分别测定血清和肺泡灌洗液总蛋白的含量,计算肺通透性指数(lung pemeability index,LPI);ELISA法测肺组织和血清IL-6、TNF-α、IL-1β的浓度;酶比色法测肺组织脂质过氧化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活性;HE染色测定肺组织损伤程度评分;免疫组化评估肺组织Caspase-1的表达水平.结果 腹腔注射奥拉帕利后可见小鼠均存活,精神较前无明显烦躁及萎靡,无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症状.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5 mg/kg奥拉帕利组和10 mg/kg奥拉帕利组肺湿/干比、LPI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和血清IL-6、TNF-α、IL-1β浓度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MDA的含量和MPO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SOD的活性和T-AOC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肺组织Caspase-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5 mg/kg奥拉帕利组和10 mg/kg奥拉帕利组肺湿/干比、LPI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和血清IL-6、TNF-α、IL-1β浓度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MDA的含量和MPO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SOD的活性和T-AOC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Caspase-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5 mg/kg奥拉帕利组比较,10 mg/kg奥拉帕利组肺湿/干比、LPI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和血清IL-6、TNF-α、IL-1β浓度显著降低(P<0.05),MDA的含量和MPO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SOD的活性和T-AOC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Caspase-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腹腔注射奥拉帕利能够减轻内毒素致ALI小鼠肺部及全身炎症反应、肺水肿、肺组织损伤,降低肺组织氧化应激水平,通过抑制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减轻细胞焦亡,且剂量为10 mg/kg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疗效更佳.

    奥拉帕利急性肺损伤细胞焦亡氧化应激脂多糖

    牡荆素鼠李糖苷通过EGFR抑制酒精引起的胃上皮细胞焦亡

    李姿墨韩倩原素梅张晓延...
    568-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牡荆素鼠李糖苷(Vitexin-2"-o-rhamnoside,RHV)对酒精所致胃上皮细胞(human normal gastric epithelial cells,GES-1)焦亡是否有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GES-1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0,200,400,600,800,1 000 mmol/L)酒精干预,检测细胞存活率、焦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筛选引起细胞焦亡的最佳干预浓度.GES-1细胞分别用800 mmol/L酒精干预0,2,4,6,8 h,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最佳干预时间.GES-1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RHV(5,15,30,60 μmol/L)预处理,检测酒精引起的细胞存活率及焦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筛选RHV的最佳干预浓度.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对接预测RHV的可能作用靶点.GES-1细胞分别用酒精及联合RHV预处理干预,检测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的表达.GES-1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EGFR抑制剂(0,1,2,4,8,10 nmol/L)及激活剂(0,5,10,20 μmol/L)处理,检测p-EGFR蛋白表达,观察核心靶点改变是否影响细胞焦亡.GES-1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RHV(0,15,30,60 μmol/L)预处理,再用EGFR激活剂干预,检测p-EGFR的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焦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LDH的释放量.结果 酒精处理后GES-1细胞存活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降低(P<0.05),LDH释放量及cleaved caspase-1,GSDMD-N,NLRP3,IL-1β蛋白表达剂量依赖性增多(P<0.05),考虑模型的稳定性,后续实验选择800 mmol/L酒精干预4 h.RHV预处理后,酒精诱导的GES-1细胞存活率剂量依赖性升高(P<0.01),NLRP3,COX-2,cleaved caspase-1,IL-18蛋白表达剂量依赖性减少(P<0.05),RHV最佳干预浓度为60 μmol/L.酒精性胃炎及牡荆素共同作用的核心靶点可能为IL-6,EGFR,IL-1β等,相关通路集中于氧化还原、代谢、受体活化及EGFR相关通路,且RHV与EGFR可能有较好结合性.与酒精单独处理比较,联合RHV预处理后p-EGFR水平升高(P<0.05).EGFR抑制剂使酒精诱导的LDH释放量及p-EGFR,GSDMD-N,IL-1β蛋白表达剂量依赖性减少(P<0.05),而EGFR激活剂使p-EGFR和GSDMD-N表达增多(P<0.05).30,60 μmol/L RHV预处理使EGFR激活剂诱导的p-EGFR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 RHV可通过抑制EGFR磷酸化改善酒精诱导的GES-1细胞焦亡.

    酒精性胃炎牡荆素鼠李糖苷细胞焦亡网络药理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讨党参治疗肠黏膜炎的作用机制

    李德运闫丽秋王嘉静周江韬...
    580-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研究党参(Codonopsis Radix,CR)治疗肠黏膜炎(intestinal mucositis,IM)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中获取党参的化学成分,UniProt、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党参化学成分对应的靶点,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得疾病相关基因,微生信数据分析平台筛选党参和IM的交集靶点,获得党参治疗IM的作用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绘制化学成分-靶点-疾病交互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利用注释、可视化和综合发现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不同浓度的党参醇提物(0,50,100 μg/mL)处理五氟尿嘧啶(5-FU,10μg/mL)刺激的小肠上皮细胞IEC-6,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结果 共筛选出党参活性成分21个,对应401个靶点.肠黏膜炎相关靶点2 210个,交集靶点197个.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党参治疗肠黏膜炎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等.细胞实验结果显示,100 μg/mL党参醇提物显著降低细胞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P<0.05),上调IL-4和IL-10的含量(P<0.01),而50 μg/mL党参醇提物降低细胞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效果不显著,降低IL-4和IL-10的含量(P<0.05);100 μg/mL党参醇提物明显降低细胞ROS水平(P<0.01),下调PI3K和AKT的表达量(P<0.01),50 μg/mL党参醇提物降低细胞AKT和PI3K水平(P<0.05),降低ROS的效果不显著.结论 党参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肠黏膜炎的作用.

    党参肠黏膜炎炎症网络药理学PI3K/AKT信号通路

    二甲双胍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彭志锋马国英杨靖辉刘颖...
    589-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脑缺血再灌注(I/R)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雄性C57BL/6 小鼠[(23±2)g,7~8 周龄]分为 4 组:sham 组、I/R 组、I/R+100 mg/kg 二甲双胍组(低剂量组)和 I/R+200 mg/kg二甲双胍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脑缺血组小鼠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60 min后再灌注7 d,sham组除不插入细丝阻断外,其余手术步骤相同;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4 h,每天分别用100,200 mg/kg二甲双胍溶液灌胃,持续7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学习和记忆相关指标;采用干湿质量法评估小鼠脑水肿情况;采用HE染色评估小鼠神经元形态变化;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小鼠自发交替正确率降低,逃避潜伏期增加,目标象限时间降低,穿越平台次数降低(均P<0.05);脑组织含水量增加(P<0.05);BDNF含量和SOD活性均降低(P<0.05);脑组织中变性神经元数量增多.与I/R组相比,低剂量组小鼠目标象限时间增加(P<0.05);高剂量组小鼠自发交替正确率增加(P<0.05),逃避潜伏期降低(P<0.05),目标象限时间增加(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脑组织含水量降低(P<0.05),BDNF含量和SOD活性增加(P<0.05),神经元变性减少.结论 200 mg/kg二甲双胍后处理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认知功能,可能与脑水肿减轻、神经元变性改善、脑内BDNF含量和SOD活性增加有关.

    二甲双胍缺血再灌注水迷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小鼠

    茶黄素通过抑制细胞过度自噬减轻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姜春玉刘漠王娇李学斌...
    594-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叉头盒蛋白O1(FoxO1)信号通路探讨茶黄素(Theaflavins,TFs)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7日龄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HIBD组)、茶黄素组(TFs+HIBD组)、SIRT1抑制剂组(TFs+HIBD+Ex-527组),每组40只.假手术组仅游离右侧颈总动脉,不进行缺血缺氧处理;模型组采用改良Rice-Vannucci法,游离并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后缺氧制成HIBD模型;茶黄素组和SIRT1抑制剂组在建立HIBD模型前,给予茶黄素灌胃,SIRT1抑制剂组给予Ex-527侧脑室注射.各组于术后6,12,24,48,72 h对新生大鼠进行Longa评分、一般状态、行为学检测及脑组织称重;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T1、FoxO1、Ac-FoxO1、Beclin1、LC3-Ⅱ/Ⅰ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HIBD组新生大鼠精神不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P<0.05),体质量增长迟缓(P<0.01),翻正反射时间明显延长(P<0.05),右侧脑组织质量增大(P<0.05),HE染色可见大脑皮层区神经元数目减少,SIRT1、FoxO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Ac-FoxO1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Ⅰ的表达量升高(P<0.01).与HIBD组比较,TFs+HIBD组新生大鼠精神状态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P<0.05),体质量增长较快(P<0.01),翻正反射时间缩短(P<0.05),右侧脑组织质量减轻(P<0.05),HE染色可见脑组织神经元数目增多,SIRT1、FoxO1蛋白表达升高(P<0.01),Ac-FoxO1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量降低(P<0.01).与TFs+HIBD组比较,TFs+HIBD+Ex-527组新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P<0.05),体质量增长迟缓(P<0.01),翻正反射时间延长(P<0.05),右侧脑组织质量增大(P<0.05),HE染色可见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减少,SIRT1、FoxO1蛋白表达降低(P<0.01),Ac-FoxO1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量升高(P<0.01).结论 TFs可通过激活SIRT1/FoxO1信号转导通路抑制HIBD引起的过度细胞自噬,从而减轻神经元细胞的损伤.

    HIBDTFsSIRT1FoxO1细胞自噬

    枸橼酸莫沙必利对大鼠脑卒中急性期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机制

    匡逸鄢伟唐明
    604-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枸橼酸莫沙必利对大鼠脑卒中急性期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并研究脑卒中急性期胃肠功能障碍与胃肠组织干细胞因子(SCF)/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脑卒中组(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莫沙必利组(脑出血+莫沙必利组和脑梗死+莫沙必利组).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和脑卒中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莫沙必利组给予莫沙必利(0.27 mg/d)灌胃,每天2次,于给药7 d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胃肠组织病理变化;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CF、C-kit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组大鼠胃肠细胞清晰、结构完整;脑卒中组大鼠胃肠组织层次紊乱,炎细胞浸润重;莫沙必利组大鼠胃组织细胞变性损伤较脑卒中组大鼠胃肠组织程度减轻.与正常组相比,脑卒中组病理评分显著增高(P<0.05);与脑卒中组比较,莫沙必利组病理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脑卒中组SCF、C-kit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脑梗死组相比,脑出血组胃肠SC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回肠C-ki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胃肠组织SCF及C-kit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相较于脑卒中组,莫沙必利组大鼠胃肠组织SCF、C-kit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脑梗死+莫沙必利组大鼠胃肠组织SCF蛋白表达较脑出血+莫沙必利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C-kit蛋白表达大致相同(P>0.05).结论 莫沙必利通过上调SCF、C-kit表达,激活SCF/C-kit通路,减轻脑卒中急性期胃肠障碍的发生.

    枸橼酸莫沙必利脑出血急性期脑梗死急性期胃肠道功能障碍SCF/C-kit通路

    神经节苷脂对初生大鼠高胆红素血症脑组织AIF表达的调节作用

    白丹阴怀清杜慧阴崇娟...
    610-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脑源性高糖苷类物质神经节苷脂(GM1)对初生大鼠在高胆红素血症时脑组织海马CA1区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AI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只7日龄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GM1组.通过腹腔注射胆红素溶液100 μg/g构建高胆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0.9%NaCl;GM1组在高胆模型建立后立即给予腹腔注射1次GM1(10 μg/g),随后在未处死前每天按相同方法及剂量腹腔注射1次GM1.分别于造模后6,24,48,72,96 h观察大鼠行为,随后各组每个时间点各取8只处死取脑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和TUNEL染色测定不同时间点脑组织海马CA1区AIF蛋白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对照组在各时间节点未见明显AIF表达和凋亡细胞;模型组脑组织海马区在6 h出现AIF表达和凋亡细胞,并随时间延长AIF表达和凋亡细胞逐渐增多,于96 h达高峰.与模型组比较,GM1组各时间点AIF表达和细胞凋亡均明显减少(P<0.05),而且GM1组各时间点AIF表达和细胞凋亡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GM1)在初生大鼠高胆红素血症时可能通过抑制脑组织海马CA1区AIF表达及细胞凋亡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高胆红素血症神经节苷脂类细胞凋亡凋亡诱导因子初生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