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于明江

双月刊

1671-0126

zy-bjb@163.com

0351-4293234

030012

山西省太原市双塔寺街22号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xi Medical College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腹腔镜疝修补与开放式手术对老年腹股沟疝疗效对比

    吴云光万德礼徐国华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对比两组各项手术指标、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除住院费用外观察组术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前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速度快、预后效果更佳,但费用较高,虽然手术时间无差异,但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时间还有进一步缩短的空间.

    腹股沟疝腹腔镜疝修补术临床疗效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于春平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并实施溶栓治疗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最后对超声诊断的准确率、误诊率进行统计,并总结超声随访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50例患者经临床证实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45例患者经超声诊断证实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诊断准确比例为90.0%,5例患者为误诊,比例为10.0%.患者治疗7d后实施彩超复查,血栓完全再通的患者有30例,部分再通患者有20例.1个月后来院复诊,40例患者为完全再通,部分再通的患者有10例.3个月后来院复诊,部分再通患者10例中,进展为陈旧性血栓的患者有5例.结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诊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将临床诊断准确率提高,同时可对临床溶栓效果进行动态评估,值得研究.

    彩色多普勒超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诊断价值

    药物三联法对妊娠期高血压血清因子及胎盘病理损伤的影响

    王娟
    4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接受药物三联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20例,其中60例患者单一接受硫酸镁治疗,另外60例患者联合接受硫酸镁、硝苯地平、酚妥拉明治疗,相应视作单药组、三联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三联组治疗后血清因子Hcy、TNF-α、尿素水平均低于单药组;三联组分娩后胎盘组织氧化应激指标MDA、AOPP、SOD、GSH-Px均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三联法用于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能够明显改善血清因子水平,减轻胎盘病理损伤,可在临床推广.

    妊娠期高血压药物三联法治疗相关因子胎盘病理损伤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

    薛晓丽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哮喘急性发作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周,比较两组咳嗽、呼吸困难、哮鸣音等消失的时间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呼吸困难、哮鸣音等消失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显著改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症状,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

    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小儿哮喘急性发作

    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小板、动脉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参数的影响

    王东华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参数、动脉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ACS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PCI术后常规治疗外服用阿司匹林,对照组在口服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增加服用氯吡格雷,观察组则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增加口服替格瑞洛,两组均治疗一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动脉炎性反应参数、血管内皮功能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PAR、PRU、PRI下降更多;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s-CRP、IL-6、sCD40L下降更多;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ET-1下降更多,NO含量增加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对ACS患者可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炎性因子浓度、提升血管内皮功能.

    替格瑞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小板参数血管内皮功能动脉炎性反应

    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李永安
    5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将乙拉西坦治疗应用在儿童癫痫中对神经保护的作用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0例癫痫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将予以口服丙戌酸钠片患儿选为参照组,将予以左乙拉西坦患儿选为试验组,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7.14%、血清NSE水平(10.23±1.69) μg/L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癫痫治疗中应用乙拉西坦具有显著效果,可保护神经元,值得临床推广.

    儿童癫痫左乙拉西坦治疗效果神经保护作用

    早期心理治疗对急诊外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赵海宋继文乔小东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治疗对急诊外科患者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偶遇抽样法,将急诊科收治的外科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的变化.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调查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急诊外科患者HAMA评分较门诊体检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出院时HAMA评分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增高;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可改善急诊外科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焦虑心理治疗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格列美脲与格列吡嗪对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分析

    张建伟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格列美脲与格列吡嗪对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6例2型糖尿痛患者,依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格列美脲组与格列吡嗪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 hPINS)、体重指数(BMI)、空腹C肽、餐后C肽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INS、空腹C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格列吡嗪组比较,格列美脲组的FBG、PBG、HbAIc、2 hPINS、餐后C肽与BMI降低,并且低血糖发生率也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格列吡嗪相比,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更加显著效果.

    格列美脲格列吡嗪2型糖尿病

    评价术前彩超在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张莉敏程海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彩超检查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4例符合条件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其中60例患者术前经彩超诊断为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结转移,术前颈部触诊结果阴性,为观察组,另外64例患者术前颈部触诊结果为阳性,均给予改良清扫术治疗,分析术前诊断及术后病理结果符合情况.结果:术前彩超结果:观察组60例(67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别出现在气管旁、上颈、中颈、下颈,其中中颈部位占比最高,为73.1%.术后病理活检结果:观察组61侧为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前彩超诊断准确率为91.0%(61/67),对照组64例(70侧)患者病理活检证实70侧均为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前彩超特点:淋巴结多为圆形,体积增大;淋巴结多为皮质结构;周围血运丰富,内部有偏强回声,可见小沙粒样钙化点.结论:术前彩超检查应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可为准确评估患者是否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提供重要依据,且操作简便快捷、安全无创,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彩超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

    基质金属蛋白酶11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赵海宝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测MMP11在子宫内膜样癌、不典型增生、复杂型增生、简单型增生、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发展、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检测MMP11蛋白在128例子宫内膜样癌、64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45例复杂型增生、40例简单型增生、35例正常增殖期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MP11蛋白在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阳性率71.09%及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65.62%均高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11.43%、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20.00%、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31.11%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65.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1蛋白阳性率随着FIGO分期的升高而升高(P=0.01),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血管侵犯呈显著相关(P=0.01,P=0.01),而MMP11蛋白表达与性年龄、肿瘤最大径、组织分级(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子宫内膜样癌中MMP11与ki-67的表达及2年内复发/转移/死亡呈正相关(r =0.21,P=0.02)(r=0.19,P=0.03),而与ER、PR的表达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MMP11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并可能成为预测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及预后的一个重要的分子标志物.

    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子宫内膜样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