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于明江

双月刊

1671-0126

zy-bjb@163.com

0351-4293234

030012

山西省太原市双塔寺街22号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xi Medical College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

    周莉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巨大子宫肌瘤患者113例,依据术式不同分组,对照组56例采取开腹术治疗,研究组57例采取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情况、住院用时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末次随访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结果:研究组术中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末次随访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大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能显著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术后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用时,减少并发症,提升其生活质量.

    腹腔镜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巨大子宫肌瘤

    回收式和稀释式自体血回输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杨杨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回收式和稀释式自体血回输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因凶险性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共100例.将采取回收式自体血回输的48例患者纳入回收组,将采用稀释式自体血回输的52例患者纳入稀释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指标、脐动脉血PH值、新生儿Agpar评分.结果:回收组和稀释组术前、术后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收组新生儿Agpar评分高于稀释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收组脐动脉血pH值低于稀释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收式和稀释式自体血回输均能有效调控患者血液指标,但回收式自体血回输能够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新生儿发生酸碱紊乱的概率.

    自体血回输回收式稀释式凶险性前置胎盘应用

    细胞凋亡调控基因p53、bax和bcl-2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

    王瑛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细胞凋亡调控基因p53、bax和bcl-2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胎盘中的表达意义.方法:把36例正常妊娠者为对照组,5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为观察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细胞凋亡调控基因p53、bax和bcl-2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胆汁酸、p53、bax蛋白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bcl-2蛋白表达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bax与ICP胎盘细胞凋亡发生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而bcl-2与ICP胎盘细胞凋亡发生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性别、年龄等与ICP胎盘细胞凋亡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CP患者的胎盘凋亡与促细胞凋亡基因p53和bax水平升高、bcl-2降低以及bax与bcl-2基因的表达比例失调,最终促进胎盘组织细胞凋亡等有关.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意义

    青年肺癌患者的特征、生存和危险因素分析

    张余赛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青年肺癌患者的特征、生存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诊断为肺癌的98名青年患者的人口和临床资料以及生存信息.结果:年龄在36 ~ 40岁的患者是最大的亚组(37/98,37.76%),而年龄在20 ~25岁的患者是该队列中最小的亚组(10/98,10.20%).大多数(67/98,68.3%)在36岁以上.性别分布显示,肺癌患病男性(56/98,57.14%)占多数女性42例占42.86%.大多数患者有腺癌(67.6%)和Ⅳ期疾病(72.4%).所有青年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4个月(95% CI:(1)9 ~49),其中Ⅰ-ⅢA期患者的生存期比ⅢB/Ⅳ期患者长(101个月比22个月).在具有不同组织学亚型或性别的患者中没有发现生存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高暴露风险职业,吸烟,肺癌家族史是年轻肺癌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年肺癌患者大部分年龄在36岁以上,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多数患者有腺癌和Ⅳ期疾病.高暴露风险职业,吸烟,肺癌家族史是年轻肺癌患者的危险因素.所有青年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4个月,Ⅰ-ⅢA期患者的生存期比ⅢB/Ⅳ期患者长.

    青年肺癌患者特征生存危险因素

    巩膜扣带术与玻璃体切除术对视网膜脱离视功能恢复的疗效比较

    朱淑敏周艳杰徐金丹孙兵兵...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除术对视网膜脱离视功能恢复的比较.方法:选取复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7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单次巩膜扣带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5个月,比较手术前后不同时间国际标准视力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结果:术后1个月和术后5个月,治疗组视力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治疗组视网膜脱离患者的F-ERG波幅低于正常组,峰时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除术均能使网膜脱离视功能得以改善,但巩膜扣带术使网膜脱离视功能更显著,值得推广.

    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视网膜电流图视功能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甘草酸铋散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效果

    张长寿
    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甘草酸铋散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效果.方法:择取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为40例,对照组采取PPI联合胶体果胶铋四联治疗,观察组则接受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甘草酸铋散四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p根除情况.结果:结束治疗4周后,观察组根除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甘草酸铋散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根除Hp,用药安全可靠,促进患者康复.

    幽门螺杆菌感染质子泵抑制剂四联疗法疗效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应用X线评估复发的效果探析

    王建利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应用X线评估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常规留取0度/CRAN30度和LAO90度/O度造影像,搜集为弹簧圈X线透视线术后应用X线复查,0度/CRAN30度和LAO90度/O度X线透视像,进行术后即刻及随访的X线透视像中对应的头罩角度记录的弹簧图形态进行对比,观察弹簧圈形态的变化并根据DSA结果进行判断动脉瘤是否复发.结果:观察弹簧圈形态变化随访术后动脉瘤患者的总的准确率为87.50%.其中40例DSA随访判断为复发的患者中,有35例在X线透视像下弹簧圈形态对比中被发现,40例DSA随访判断为未复发的患者中,有36例在X线透视像下弹簧图形态对比时无变化;X线透视像下弹簧圈形态对比判定动脉瘤是否复发的敏感性为89.74%,两种方法具有一致性.结论:综上所述,X线透视观察未弹簧圈的形态可以预测动脉瘤是否复发,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随访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X线评估复发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血清学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

    宋玲侯佳宜赵奋梁佩君...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类风湿因子(RF)、RFIgA、RFIgG、RFIgM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检测149例RA患者,90例非RA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合格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抗-CCP抗体、RFIgA、RFIgG、RFIg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计算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RA组RF、抗-CCP、RFI-sA、RFIsG、RFIgM的阳性率高于非R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抗体单项检测灵敏度最高为RF(92.62%),特异度最高为抗-CCP(91.11%).RA组联合检测灵敏度最高为抗-CCP+ RFgM (54.36%),特异度最高为抗-CCP+RFIgA+ RFgG+ RFgM(100.0%).联合检测抗-CCP抗体、RF-IgA、RF-IgG、RF-IgM,特异性最高为100%.结论:联合检测抗-CCP、RF及RF分型提高了临床对RA的诊断,降低了RA的漏诊率.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分型类风湿关节炎

    某院辅助用药重点监控管理与效果评价分析

    马俊范小琴吉军霞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医疗费用,对辅助类药物的监管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抽取1 200份病历,进行专项点评、计算辅助药物使用合理率;利用医院HIS系统,统计2016年度各项药品费用数据;通过对比实施监管前后各类辅助药物使用合理率、辅助药物使用金额占全部药品金额比例等数据,评价监管效果.结果:医院对辅助药物实施重点监控管理措施后,2016年辅助药物金额占全院药品金额比例从27.56%下降至14.54%;金额排名前十的药品中辅助药物构成比下降趋势显著;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合理率提高到84.17%,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合理率提高到65.33%,免疫调节剂的使用合理率提高到69.33%,营养支持药的使用合理率提高到72.77%.结论:医院通过建立有效可行的辅助药物重点监控管理措施,能切实降低辅助药物的使用率,并提高辅助药物的临床使用合理率,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辅助类药物重点监控效果评价

    耳道分泌物细菌培养联合药敏试验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

    马燕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耳道分泌物细菌培养联合药敏试验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76例,取耳道分泌物实施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76例患者共培养出8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43.37%),革兰阴性菌35株(42.17%),真菌12株(14.46%);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及克林霉素具有较高耐药性,对左氧氟沙星、利福平、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等敏感性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等具有较高耐药性,对环丙沙星、头孢吡肟等敏感性较高;曲霉菌及白假丝酵母菌对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存在一定耐药性,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制霉菌素敏感性较高.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见耳道分泌物病原菌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可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选取抗菌药物进行合理治疗.

    耳道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