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张喜德

双月刊

2096-1340

shxzhzs@163.com

029-38185250

712046

陕西省咸阳市世纪大道中段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中医学院主办的中医药学术刊物,注重中医药学术水平,主要报道国内外中医药学科最新科研、医疗成果和学术成就。重点面向从事医学教育、临床医师、科研研究的人员。办刊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为中医教学、科研、医疗服务,面象教学、科研、医疗一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吴鞠通"寒湿疫"学术思想探析

    胡勇何伟张惜燕李翠娟...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寒湿疫是中医疫病中较为特殊的类型,属于"寒疫"范畴.吴鞠通认为"寒湿疫"的病因为感受燥金寒湿夹杂疠气所致,其发病多由口鼻而入直中阳明经筋,由络伤脏,其病理变化属于升降失常、阴阳逆乱;寒湿疫的治疗以"温通"为方法,以霹雳散为主方,以苦温芳香,扶阳逐秽.吴鞠通"寒湿疫"学术思想拓展了中医疫病辨治的范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临床价值.

    吴鞠通寒湿疫学术思想霹雳散温通

    从羌活胜湿汤看李东垣运用风药经验

    施心贤刘泳锌李兰楠陆妍...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医学发明》为主,旁参古今医家相关著作,对含羌活胜湿汤相关内容的材料进行综合研究,以期从李东垣羌活胜湿汤的制方法度中总结风药运用经验,为临床运用羌活胜湿汤及其他风药提供一定参考.研究发现,主治方面,可用于治疗太阳经气郁所致的头痛以及周身疼痛.药量方面,川芎、蔓荆子的用量在不同著作中有所变化.药味方面,李东垣重视风药,用六味风药以祛周身风湿,再加用甘草缓和诸药.加减法方面,提出伴见身重、腰沉时,寒湿凝滞者可加防己、附子等散寒祛湿通络;湿热阻滞者可加黄柏、苍术等清热利湿通经.

    羌活胜湿汤李东垣风药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探究敷和汤的现代临床应用

    阴倩雅张婉杨鑫杰李艳彦...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黄帝内经》与五运六气相关内容等大量文献,探究敷和汤的主治、功用、方义及其临床应用,总结李艳彦教授对此方的临床应用;结果发现,敷和汤是基于五运六气运气理论和五行生克规律而设,针对肝血虚为证候基础,以血虚生风为病机而立,以酸甘化阴为治法;临床多用于治疗血不养神型不寐、血虚生风型皮肤病、肝木克土型脾胃病等.

    五运六气理论敷和汤不寐病皮肤病脾胃病

    甘草干姜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应用探讨

    李付文徐军建袁慧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免疫性疾病,高分辨率CT发现80%的RA患者存在肺异常,其中近10%的肺异常会发展成为类风湿相关间质性肺疾病(rheumatoid arthr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目前RA-ILD病因未明,发病机制复杂,且无肯定显著有效的治疗药物.甘草干姜汤系张仲景治疗肺痿的经典名方,通过对甘草干姜汤防治RA-ILD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合其发病机制,归纳及总结甘草干姜汤在RA-ILD中的临床应用特点及其药理作用,结果表明甘草干姜汤各单味药及其复方均能多环节、多靶点的改善肺纤维化,这些对我们合理使用甘草干姜汤治疗RA-ILD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对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甘草干姜汤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纤维化应用特点作用机制

    基于"骨正筋柔"理论探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之松解浅层内侧副韧带

    韩志惠王平张君涛李远栋...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中医学属于"痹证""膝痹"等范畴,后期可发展为膝内翻畸形,导致出现"骨失其正,筋失其柔"的病理状态,治疗目的是在"骨正筋柔"理论指导下,使机体达到正常的生理状态.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作为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术式,可以迅速恢复下肢力线从而达到"骨正"的状态,而对术中是否行膝关节浅层内侧副韧带的松解以达到"筋柔"的生理状态仍存争议.基于"骨正筋柔"理论,探讨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中通过松解浅层内侧副韧带,使膝关节达到"筋柔"生理状态的必要性.

    骨正筋柔胫骨高位截骨术内侧副韧带膝骨关节炎膝内翻

    浅析脉象与气血精津液输布的关系

    石峰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对寸口脉的解剖认识,将肌肉隆盛程度与张力大小对脉象的影响,与经典中医对气血的认识结合起来,得出三部浮沉有别的解剖认识.结合古典医籍中的诊脉指法,依血液运行突破按压力度的不同,反映气血的盛衰.依据血流动力学、流体力学等理论,将血液在血管中呈层流状态,各层有不同的切率,分析芤、细等简单脉象,得出气血精津液在脉管中亦呈分层状态,其中血行于轴心,文中定名为"血层",津液行于外层,文中定名为"津层".基于古今医家理论,阐释气血精津液之间相互依存、有机结合的机制.以中医理论探讨脉象变化与致病因素的关系,通过分析脉象形成原理倒推病因病机,对比古典医籍关于脉象主病的论述为佐证,以浮脉和滑脉为例.将抽象的脉象进行形象化、量化,有助于理解脉象的形成机理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气血脉象解剖量化

    中医实热证巴马小型猪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的特征

    赵丽峰肖建强路雪婧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实热证动物模型对眼底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将12只雌雄各半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实热组和正常组,实热组给予内毒素以mg·kg-1(50%的浓度)的剂量行右后腿根部外侧肌注1次,正常组不做处理,待体温升高后,运用血氧监测仪(Oxymap)对两组行视网膜眼底血管图像采集,应用配套软件分析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结果 实热模型组造模后动静脉血氧饱和度比值(SaO2/SvO2)升高(P<0.05);实热模型组造模前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SaO2-SvO2)变化、动静脉血氧饱和度比值(SaO2/SvO2)变化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实热状态下,巴马小型猪视网膜微循环呈现高耗氧、高代谢的特征.

    实热证巴马小型猪动物模型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变化

    基于生物信息技术研究川芎-防风-麻黄角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

    曹蓓苓潘赐明杨晓洁范瀚中...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技术探寻川芎-防风-麻黄角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川芎-防风-麻黄角药的全部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5个基因网站(GeneCards、OMIM、Drugbank、TTD、PharmGkb)检索卒中的相关疾病基因,利用R语言绘制疾病-成分Venn图,在利用String数据库生成川芎-防风-麻黄角药的PPI网络,用Cytoscape3.6.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提取PPI网络中的Hub网络,最后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 限定筛选条件为OB≥30%、DL≥0.18共得到52个活性成分,筛选得到川芎-防风-麻黄角药的潜在靶点176个,关键靶点共14个,GO生物过程分析显示与对营养水平的反应、对氧化应激的反应、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等过程.KEGG结果表明主要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等.结论 川芎-防风-麻黄中槲皮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杨梅酮、川芎哚等化合物可能通过PKC、PI3K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抑制炎症,减小梗死面积,保护神经功能进一步发挥治疗脑卒中的作用.

    缺血性脑卒中角药川芎-防风-麻黄网络药理学机制

    米氏运脾化浊方治疗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实验研究

    柯婷祁海燕李婷王高雷...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运脾化浊方对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大鼠血糖、胰岛素及蛋白表达水平影响;方法 制备实验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运脾化浊组、运脾化浊联合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组、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研究大鼠一般状态、血糖、胰岛素及ChREBP、SREBP-1、LXR及PPARa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明显消瘦,多饮多食多尿.二甲双胍组大鼠体重减轻,饮食一般,多尿.运脾化浊单组和与二甲双胍连用组较模型组体重无明显变化,大鼠毛发整洁,食量尚可,无死亡情况.与模型组相比,运脾化浊单用或与二甲双胍联用均可显著降糖(P<0.01),运脾化浊组降糖明显.血清胰岛素及ChREBP无明显差异.运脾化浊联合二甲双胍组及盐酸二甲双胍组SREBP-1较模型组有所降低,运脾化浊联合二甲双胍组及二甲双胍组LXR较模型组有所降低.结论 运脾化浊在改善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模型大鼠一般状况、降糖及降低促进胰岛素抵抗的蛋白水平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为进一步研究蛋白质代谢组学技术、基因测序等提供有力的研究基础.

    运脾化浊颗粒PPARα通路糖尿病合并脂肪肝

    大枣黄精多糖复合功能饮料制备工艺研究

    吕伟刘思美邬良芳张丽华...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一款多糖复合型功能饮料.方法 以大枣和黄精2种药食同源药材的多糖成分为主要原料,以木糖醇、柠檬酸等为辅料,根据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大枣黄精复合多糖功能饮料的配方;并测定了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研究发现,大枣黄精复合多糖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木糖醇液添加量10.00%、柠檬酸添加量0.27%、茉莉香精添加量0.012%.结论 该复合饮料色泽纯正均一,茉莉香气浓郁,酸甜适口,并且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大枣黄精多糖饮料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