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月刊

1002-9907

010-63109540

100052

北京宣武区椿树园17号楼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宣传贯彻中央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批示精神,探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报道各条战线思想政治工作的典型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努力构建全党动手、全民参与的意识形态工作新格局

    朱继东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多次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而且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和部署,要求全党动手并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行动起来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号召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动员社会力量一起支持参与意识形态工作,使得全党动手、全民参与抓意识形态工作这个非常重要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得以重新恢复并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推动着越来越多人开始真正重视并采取有力举措进一步继承、发扬这个优良传统.随着越来越多地方、部门、单位开始越来越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并通过大力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一系列有力举措真抓实干,新时代逐步形成了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党委重视、全党动手、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努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全党动手、全民参与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格局.

    毛泽东习近平意识形态全党动手全民参与

    论习近平青年观的基本内涵、理论特色及现实应用

    刘妍罗会德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青年工作、关心青年成长,通过座谈、演讲、回信等多种形式寄语青年、勉励青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当代青年的特点、地位和作用、青年教育、青年成才、党的青年工作等问题做了很多重要的讲话和指示.文章在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的系列论述的基础上,从历史思维、政治考量、民族情怀、国际眼光、辩证方法以及创新精神六个角度来梳理习近平青年观的特色.通过分析习近平青年观的应用探讨今后党的青年工作的新思路.

    习近平青年观内涵特色应用

    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逻辑主线、核心要义和实践路径

    耿品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和实施的一系列青年工作的新部署新决策新理论的总称.重视青年是贯穿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逻辑主线,体现在青年工作的战略定位、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青年工作的职责使命等方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青年的地位和作用”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为促进新时代青年健康成长,习近平强调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支撑、以加强学习为首要任务、锤炼青年高尚品德、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培养青年矢志奋斗的精神风貌.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以明晰共青团改革重点为关键环节,以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为组织保证,不断推进新时代青年工作的开展.

    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内容路径

    重大疫情应对中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多维思考

    林伯海朱炜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重大疫情应对中的宣传思想工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宣传思想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信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新理念,拓展新内容、建立新机制、探索新途径、运用新方法,以充分发挥其预防宣传、疫情沟通、舆论引导、心理疏导等特殊效能,汇聚起同疫情斗争的磅礴之力,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为全面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舆论支持,为推动全球抗疫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重大疫情宣传思想工作创新

    重大疫情应对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使命担当

    刘鑫李庆霞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力量的同向同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疫情防控期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引领、舆情引领,将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融入到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五门必修课授课专题,不断推动课程内容的创新和完善,打造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结构体系,通过探索混合式、翻转式、多样化教学方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重大疫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命担当

    物化劳动与资本逻辑的生成

    鲁明川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的二重性根源于劳动的二重性,资本本质是一种物化的社会关系,一种支配人的社会权力,是“市场权力的放大器”.物化劳动是资本创造物质文明与创造具有强大支配力量的客观社会关系的根本动因,促成了资本逻辑的最终形成.物化劳动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经济社会现象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在具体的实践中,既要厘清物化劳动与资本逻辑的内在关系,更要驾驭和超越资本逻辑,推动经济社会的良序发展.

    物化劳动资本社会关系资本逻辑

    马克思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论述

    杨晓芳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和精神特质.在马克思看来,中华民族拥有“刻苦耐劳”“顽强不屈”“独立自强”等民族精神和美德.马克思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观点与研究给予中华民族认识自身以极大的启示.

    马克思中华民族民族精神

    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及其当代启示——以《国家与革命》为考察文本

    谢卓芝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围绕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现实可能性及实践进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和阐述,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这对廓清当时党内的思想迷雾、进而推动“十月革命”成功爆发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任凭物换星移,重温这一著作中的光辉思想,对当前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它启发我们:旗帜鲜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确保有力进行“伟大斗争”;坚决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确保科学建设“伟大工程”;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确保接续推进“伟大事业”;自觉树立核心意识,确保顺利实现“伟大梦想”.

    列宁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四个伟大

    识读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范式、路径与取向

    杨小芳张志坚贺武华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的基础性与前沿性课题,已有研究成果可概括为“国家本体论”和“个体本体论”两种理解范式,前者侧重政治性,后者侧重教育性.立足于理论认识的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基本主张,可析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具体—抽象—具体”“历史—个人—社会”“实践—规律—矛盾”三种基本方法路径.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从现实、具体的人去理解世界,则为我们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提供了价值遵循.从实践本体论的意义追求与生成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现实性与历史性、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以及工具理性与交往理性相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出发,在坚持理性认识的前提下以理论教育为基础并注重回归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实践本体论

    网络空间中的感性意识形态:基本特征与传播机理

    任春华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个体认知方式与情感沟通方式.随着移动智能终端、自媒体和数字虚拟技术建构起的感性交流场域和视听消费盛宴愈发占据民众的休闲时间与业余生活,感性意识形态在民众思想塑造和认同建构中的作用愈发彰显.对网络空间中感性意识形态基本特征与传播机理的研究,是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与科学治理的逻辑前提,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基于此,在简要探讨感性意识形态内涵及其网络呈现方式的基础上,对网络空间中感性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及其传播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思想内容的具象化、价值理念的隐蔽化和创造主体的大众化是网络空间中感性意识形态具有的基本特征,裂变性的内容传输、生活化的价值传导、趣群性的信息互动和体验性的情感询唤是网络空间中感性意识形态的特有传播机理.

    网络空间感性意识形态传播机理情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