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政治课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政治课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

程光泉

月刊

1002-588X

010-62208142 62200757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乐育2楼4门202号

思想政治课教学 /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思想政治工作资料性刊物。内容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各条战线与各阶层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先进人物、集体及其事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准思维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杨叶平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准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鲜明特质,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理应将精准思维融入教学,通过精准定位教学导向、精准供给教学内容、精准选择教学方法、精准评估教学效果,增强思政课教育主客体适配性、教学内容针对性、教学方法适应性、教学载体匹配性,将思政课教学推向精准化、科学化,实现思政课教学体系和教学能力现代化,开拓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局面.

    思政课精准思维实效性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论析

    杨怀川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代转型成为时代课题.话语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核心,亟需对其创新发展的方法进行探索.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面对丰富的话语资源,要用好"融通"的方法,充分挖掘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多样的网络话语资源和丰富的国外话语资源,促进话语内容与话语系统内外部的物质交换,奠定话语内容创新的基础.要用好"转化"的方法,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纳入优秀网络话语表达、嵌入国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构建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融通转化

    《读本》教学中"奋斗精神"的进阶培育

    张丽余晓蓉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是青年的青春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奋斗精神的继承与弘扬.二十大报告将"奋斗"作为主题词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并对广大青年提出了"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重要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之一,是学生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面对当前青年群体出现的"佛系""躺平""摆烂"等消极状况,以《读本》为载体,搭思想阶梯,遵循"知信行"规律开进阶式"良方",助力培养"乐于奋斗、敢于奋斗、善于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读本》奋斗精神进阶培育

    大中小学传承雷锋精神的一体化路径

    刘美玲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学校传承雷锋精神具体路径有:夯实思政课程,统筹化推进大中小学传承雷锋精神;重视课程思政,协调化推进大中小学传承雷锋精神;整合教育资源,系统化推进大中小学传承雷锋精神;加强制度建设,常态化推进大中小学传承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文化传承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学校教育

    基于生活理解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逻辑

    石双华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理解学生的生活及生活交往中的各种关系,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键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理解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的关系;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反思性,理解学生生活中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最后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理解学生生活中旧我与新我的关系.基于生活理解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指向学生内在价值的建构,有助于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

    生活理解交往关系价值建构实践逻辑

    思政课教学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邓正立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面向未来的德才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能够发挥学科课程育人的特有优势.思政课在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要充分把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注重思想价值引领,聚焦科学思维培养,创新科学评价方式,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牵引下,优化改进"育天下人为才"的土壤,营造"得天下才而育之"的氛围,实现"聚天下才而用之"的伟大实践,形成"德智双育"的育人育才合力.

    思政课教学拔尖创新人才价值引领科学思维多元评价

    思政课"教学评一致性"范式建构

    季平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评一致性"是考查思政课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基本遵循和依据.普通高中思政课教师应科学认知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本质及过程,整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与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要素,聚焦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建构以教学目标为起点和落脚点,以教学内容和教与学方式为支撑,以教学评价为导向的螺旋上升的教学体系,探索新课标背景下思政课"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得怎么样"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范式.

    思政课教学评一致性范式建构

    地方红色文化助力政治认同教育

    佘荩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认同是中学思政学科首要且基本的核心素养.地方红色文化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拓展政治认同教育内容和创新政治认同教育方法具有重要价值.针对当前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政治认同教育存在资源运用不佳、科学规划缺乏和教育功利化等问题,需要从"讲理论"到"讲故事"嵌入思政学科政治认同教育,从"有意义"到"有意思"渗入学校活动政治认同教育,从"独奏曲"到"交响乐"推进全社会政治认同教育.

    地方红色文化政治认同融入教育

    基于主题意义的综合探究课实施路径

    陈永斌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题意义教学是基于真实情境,围绕单元主题去建构、体验、反思学科价值的课堂新范式,是落实高中政治学科综合探究课型教学目标的有力载体.在主题意义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点—线—面"三个层面建构综合探究课的主题意义,并基于体验视域创设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知—内化—决策"主题意义,最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反思机制实现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内化与迁移运用.在对综合探究课主题意义的建构、体验与反思中,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科核心素养真实落地.

    主题意义综合探究建构体验反思

    生命共同体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

    刘振亚褚凡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重要论述理论内涵丰富.在《道德与法治》以及《读本》教学中融入生命共同体理念系列主题,将习近平总书记生命共同体理念有机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实践,充实相关的教学内容并组织相对应的实践教学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守护自然、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等环保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取开发学生潜能、驱动自主学习、融合校园教学实践等方法,有助于促进中学生对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认同、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帮助学生学会懂得保护生态环境,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生命共同体理念生态文明观培育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