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政治课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政治课研究
思想政治课研究

双月刊

思想政治课研究/Journal Sixiang Zhengzhike Yanjiu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练就思政课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卢黎歌王霞
    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练好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是思政课教师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看家本领.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巩固提高三个环节,夯实理论功底、吃透教材、教材转化、教案设计、课件制作、课堂讲授、语言表达、课堂驾驭、情绪掌控、心灵互动、思想沟通、答疑解惑、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等十四个角度,从理论分析和具象操作论述思政课教师练就教学基本功的问题.

    思政课教师教学实践课程思政

    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反思

    孙艺婧
    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现代化探索肇始于古老中国遭遇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了摆脱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无数仁人志士相继开展救国实践,却最终以失败告终.重担在肩,中国共产党不负众望,将中国现代化事业推向新的历史高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历史视野下进行反思,可以提供诸多有益借鉴.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拒绝狭隘民族主义,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决反对霸权主义,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杜绝依附思想,坚持独立自主的现代化.

    历史虚无主义狭隘民族主义霸权主义中国式现代化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思维方法

    卢鹏臧秀玲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是国家的命脉和根本所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源于文化实践的积累,同时也体现了理论层面上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广泛且深刻,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远见卓识、运筹帷幄的战略思维;鉴往知来、积极进取的历史思维;融会贯通、协同合作的系统思维;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创新思维;对立统一、统筹兼顾的辩证思维;未雨绸缪、慎终如始的底线思维.

    习近平文化思想唯物辩证法科学思维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八个相统一"

    李冉
    35页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现路向

    刘翔宇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深刻指出,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其中,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是首要要求.政治性和学理性是思政课的两重属性,二者既各有蕴意,又内在统一.一方面,思政课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握意识形态属性、体现政治引导功能,以此来坚守其政治底色.另一方面,思政课必须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以此来彰显其学理支撑.在此基础上,必须处理好思政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的关系,不能把思政课讲成简单的政治宣传、不能用学理性弱化思政课的政治性、不能割裂思政课的政治性和学理性,不断推动思政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思政课政治性学理性

    思政课"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析论

    崔涵冰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教学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既是博大精深的科学真理,又是无产阶级的价值信仰,体现为真理与道义的充分融合.一方面,思政课具有知识属性,思政课教师要向青年学子传授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帮助学生树立"大历史观",培育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能力与素养;另一方面,思政课的价值属性往往要通过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从而实现价值引领得以彰显.信仰培铸和价值引领始终是思政课教学的灵魂所在,而其深层逻辑在于思政课传播的真理本就蕴藏着价值追求的高度自觉.

    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性价值引领

    如何讲好思政课: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孙健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原则,对于传导主流意识形态、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建设、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一方面需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及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中,切实回应学生存在的理论困惑;另一方面需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特征,在对错误社会思潮的批判中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只有准确把握建设性与批判性的辩证关系,将其统一落实到教学问题的解决中,才能够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效果.

    思政课建设性批判性意识形态

    如何讲好思政课: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谢宜泽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高质量讲好思政课应当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为此,一是需要通过讲深理论把握思政课的学理性、通过讲透理论把握思政课的逻辑性、通过讲活理论把握思政课的现实性.二是需要善用"大思政课",通过直面理论热点,引导学生自主研究、深入探索,通过直面现实问题,支持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基层.三是需要正确处理二者的辩证关系,既避免理论性彰显不足,也要防止"唯理论化"倾向;既避免实践性运用不足,也要防止"泛实践性"倾向,破解"两张皮"问题,努力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深度融合.

    思政课理论性实践性辩证统一

    论思政课教学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

    李国泉蒋昕冶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新时代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既要牢牢坚持思政课的统一性要求,也要积极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探索.落实统一性要求是讲好思政课的基本前提,只有坚持教学目标的统一性、课程设置的统一性、教材使用的统一性、教学管理的统一性,才能确保思政课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思政课教学是一项创造性工作,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推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创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多样化探索.思政课教学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教学过程的差异性服务于教学目标的统一性,只有正确把握学生成长成才的共同需要与个性化需求的关系,才能在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中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思政课统一性多样性教学质量

    如何讲好思政课: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高仁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中师生是学习共同体、知识共同体、课堂共同体、能力共同体的关系.思政课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师生双向互动过程,思政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在思政课中处于"主导性"地位,学生是认知主体、价值主体和实践主体,在思政课中处于"主体性"地位,引导着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有效规划设计思政课.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带来的是思政课教学导向的有根有魂,教学内容的有血有肉,教学方法的有声有色,教学效果的有滋有味,最终实现的是思政课整体高质量发展.

    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