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钱荣钧

双月刊

1000-7210

0312-3822282 3822804

072751

河北省涿州市11信箱石油学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Journal Oi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内容包括地球物理勘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经验以及石油物探的装备制造、计算机技术、人物介绍、经验交流等。主要读者对象是石油、地质、矿山、煤炭、冶金、工程、水文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各级技术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用机器学习与改进岩石物理模型预测页岩油层系横波速度

    方志坚巴晶熊繁升杨志芳...
    381-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横波速度预测方法包括经验公式法和岩石物理模型法.前者适用于岩石矿物组分相对单一的储层,且受区域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不具有普适性,预测精度较低.后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岩石物理模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大多数机器学习横波速度预测方法基于纯数据驱动,数据集的质量和数量将直接决定横波预测模型精度,并缺乏充分的物理内涵.为此,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NN)的方法,假设研究区储层波传播方程的数学形式已知,通过测井数据训练DNN得到未知的弹性参数,以确立目的层的波传播方程.利用平面波分析法得到相应的纵波、横波速度,实现神经网络与理论模型的结合.此外,针对传统Xu-White模型的不足,考虑随深度变化的孔隙纵横比,提出了改进横波速度预测岩石物理模型.利用研究区较丰富的测井数据,分别采用构建的DNN模型和改进横波速度预测岩石物理模型预测横波速度,并与传统的Xu-White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DNN模型和改进岩石物理模型均可获得较高精度的横波速度预测结果,且前者的预测效果更好.

    深度神经网络岩石物理模型页岩油层系储层参数横波速度孔隙纵横比

    应用残差网络的微地震事件五分类检测方法

    潘禹行田宵甘兆龙张雄...
    392-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规的微地震事件检测方法通常需要人工选取阈值,在处理大量连续记录数据时效率较低,难以适应实时监测的需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残差网络的微地震事件五分类检测方法,将样本分为噪声、完整的微震事件、只含有P波、只含有S波以及多个微震事件五类.该方法只需将连续记录的波形数据等分,并通过时窗调整获得完整的微震记录.通过一系列数据增广方法实现小规模实际数据样本集的模型训练,模型精度高达99%.将该方法与二分类方法同时应用于微地震监测数据检测,并通过P波、S波到时拾取和震源定位评估检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残差网络的五分类检测方法检测到了更多数量的微震事件,且具有较高的运算效率,满足实时监测的需求.

    微地震监测事件检测数据增广残差网络深度学习

    面向复杂地质目标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优化方法及应用

    杨晶
    404-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集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是提高地震资料质量和降低采集成本的一个重要手段.提高复杂地质 目标陡坡带阴影区的反射能量是目前观测系统优化设计的一个难点.为此,提出了一种面向复杂地质目标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优化方法.首先,在三维模型上利用菲涅耳带半径,对高斯束照明能量重新优化,提高正演模拟的精度,提取各目的层面元接收能量和逆向照明能量.其次,根据不同地质目标和地表障碍物情况采用三种方法对观测系统进行优化:①基于目的层面元接收能量均匀性的炮点 自动加密;②基于目的层逆向照明能量的炮点加密范围优化;③基于地表障碍物范围和目的层能量均匀性双重约束的炮点优化.将该方法用于胜利探区BS和G94北两个区块,有效提升了地震资料成像精度.

    复杂地质目标观测系统优化三维模型高斯射线束正演模拟照明分析

    浅海地震采集缆—源空间组合对激发子波特性的影响分析

    周东红徐德奎
    415-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资料分辨率低是当前渤海油田深层地震勘探面临的突出问题,而改善该问题首先须在地震采集尤其是震源设计方面寻求突破,但鲜有针对渤海浅水条件下的拖缆与震源空间组合研究的报道.为此,首先分析了渤海浅水条件下气枪脉冲的传播特征,确定了影响气枪脉冲传播的主要因素;再基于非理想气体条件气枪子波模型对浅水条件下单枪子波进行模拟,研究了考虑缆鬼波时子波及其频谱特征,提出采用考虑缆鬼波的子波对震源性能进行评价的方法;然后以渤海油田渤中地区实际地理和地质条件为基础,设计了不同缆—源沉放深度组合、震源平面展布的模拟试验,系统分析了渤海浅水条件下拖缆、震源空间组合对子波及其频谱的影响规律;最后将文中总结的规律认识和震源设计技术应用于渤中二次数据采集,并对比该区新、老三维拖缆单炮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对渤海浅水区气枪震源的优化设计及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浅水气枪子波拖缆沉放深度震源沉放深度震源平面展布

    应用非线性KNN数据搜索的三维叠前自由表面多次波预测

    谢飞朱成宏高鸿徐蔚亚...
    424-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由表面多次波预测(SRMP)是自由表面多次波消除(SRME)以及成像的重要环节.SRME技术尽管有效,但理论上需要规则而密集的地震数据采集方式.然而实际炮点、检波点空间分布稀疏,地震数据不能满足SRME理论要求,常规的做法是在SRME之前将地震数据规则化.为了避免数据规则化环节,首先建立索引数据树管理三维叠前地震数据,并采用基于树形数据结构的非线性K近邻算法(KNN)从地震数据中实时搜索两道近似地震数据;然后利用动校—反动校消除实时搜索得到的近似地震道与实际地震道之间的旅行时误差;由以上两步获得单道孔径内任意向下反射点(DRP)所需要的两道地震数据用于SRMP.单道孔径内任意DRP均可由SRMP预测对应的多次波模型道,叠加所有DRP对应的预测结果可获得该道稳定的多次波模型数据.将该方法用于扩展的三维Pluto模型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预测三维自由表面多次波,从而保证高质量的自由表面多次波衰减结果.实际地震数据的应用证明了方法的实用性.

    自由表面多次波预测消除索引数据树非线性K近邻(KNN)算法

    三参数W变换的可逆性

    刘保童刘启源黄翼坚康学福...
    43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参数W变换(TPWT)是分析非平稳信号的有效工具,已成功应用于油气储层识别.然而,前人没有详细论述TPWT的可逆性.为此,首先回顾了 TPWT的基本原理,然后从理论上探讨了 TPWT的可逆性.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结果表明:①TPWT既解决了 S变换(ST)的低频时间分辨率低与时—频谱能量分布中心向高频偏移的问题,也克服了 W变换(WT)时—频谱在主频处的振幅分裂现象,能更准确地描述油气储层,更有利于地震解释.②在理论上TPWT不是严格可逆的,而是一种近似可逆的变换工具,这与傅里叶变换(FT)、ST不同.③合成地震数据与实际地震记录的数值计算结果显示,与原始地震数据相比,利用逆TPWT重建地震数据的相对误差为11.47%~21.35%,即理论上的不可逆导致较大的重建误差,严重影响TPWT的应用范围,在去噪、高分辨率处理等需要重建数据的处理领域不宜使用.

    时—频谱三参数W变换振幅分裂重建地震数据

    四川盆地蓬莱气区近地表Q场求取及应用

    韩嵩陈康汤聪王静...
    443-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地表吸收衰减会严重降低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利用微测井资料对近地表吸收结构进行估算,获得表层介质品质因子Q值,再进行反Q滤波补偿,可实现高保真、高分辨率的"双高"处理目的.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谱比法对单井微测井数据进行Q值求取,然后通过拟合表层速度与Q值关系,将近地表速度(V)场转换成近地表Q场.四川盆地的表层较薄,层析反演的近地表速度场深度采样间隔为10 m,难以反映近地表厚度为几米的表层变化.为此,首先结合双井微测井数据的多炮拟合算法,求取浅层比较薄的表层等效Q值;其次结合地面地震的振幅及旅行时信息求取表层的相对Q场;然后用双井微测井求得的绝对Q值对相对Q场进行标定;最后将该表层平面Q场镶嵌在用Q-V拟合关系转换的近地表Q场的浅层,得到该工区优化的近地表Q场,用于地震资料的近地表Q补偿,从而达到拓宽频带、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的目的.

    近地表品质因子QQ值估算表层Q场四川盆地

    应用自注意力机制对抗网络进行海洋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

    叶月明曹晓初任浩然张春燕...
    454-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海面和海底两个强波阻界面的存在,海洋地震资料普遍发育强能量多次反射波,海洋多次波衰减贯穿着整个海洋地震资料处理的始终,是影响海洋地震资料成像品质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复杂海域情况下的多次波压制往往需要通过多方法多域分步组合的衰减策略,计算耗时而且多域多步骤会造成计算误差的累计,从而影响多次波的衰减效率和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机制对抗网络(SA-GAN)的海洋多次波压制方法.首先,针对特征数据利用多域分步组合法压制多次波获得标签数据集;其次,在U-Net生成器网络中引入自注意力机制(SA),构建基于SA-GAN网络的多次压制深度学习模型,并进行网络训练;最后,利用训练完备的SA-GAN网络对整体数据进行多次波压制处理.引入SA的U-Net生成器的GAN网络收敛速度快且计算稳定,在地震样本数据集上具有更好的数据泛化能力.与常规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只需人工处理少量特征数据,网络训练后便可进行工区大量数据的多次波压制处理,避免了复杂多次波压制多方法串联组合的繁琐过程,为海洋实际地震数据的多次波压制提供了一种高效手段.模型和NH探区深水实际资料处理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多次波压制海洋地震资料处理深度学习自注意力机制对抗网络

    基于EMD的地震数据速度谱优化方法

    刘玉萍张衡张宝金顾元...
    465-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可间接反映地下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速度的提取与分析影响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全过程.目前,速度谱分辨率低,导致拾取的速度不准确,构建的速度模型精度经常不能满足复杂地质构造的地震成像要求.为此,提出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的地震数据速度谱优化方法.该方法是一种频移处理技术,能有效提高地震数据低频端能量的信噪比.首先,基于Hilbert变换获得地震数据的瞬时振幅;其次,对瞬时振幅进行EMD;然后,筛选分解后的本征模量(IMF),选择具有有益表达速度谱信息的本征模态模量;最后,构建新的速度谱数据.经过优化后的地震数据频谱分辨率更高,有效频带向低频端移动.实验测试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扩大速度谱拾取的寻优区间,提高速度分析准确性,提升地震资料成像品质.该方法在成果数据处理和速度谱优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Hilbert变换经验模态分解(EMD)速度谱频移地震数据

    斜、平缆数据融合处理在珠江口盆地的应用

    徐乐意易浩张振波刘杰...
    473-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海洋油气勘探程度的深入,勘探目的层逐渐向深部 目标拓展.改善中深层及复杂构造带地震成像,提高中深层地震数据信噪比及分辨率已成为现阶段的迫切需要.受海面虚反射(鬼波)影响而存在陷波,常规海上拖缆(平缆)获得的地震记录频带变窄、分辨率降低.利用鬼波陷频点随电缆深度变化的特征,斜缆采集可压制鬼波拓宽低频.斜缆高频数据衰减严重,不利于构造内幕细节的刻画.由于两种不同采集方式数据在相位、频率和能量上存在差异,常规融合处理流程得到的地震数据在中深层同相轴连续性差,甚至出现假断层现象.为了充分融合斜缆低频和平缆高频数据优势,得到更高保真及高信噪比成像结果,笔者提出一种分阶段多维度斜、平缆匹配融合处理方法,通过RMS振幅、相位、频率等多角度分析,建立多维度匹配因子,解决常规融合处理存在同相轴连续性差的难题.最终融合结果兼具两者优势,提高了中深层成像精度,可以广泛应用于海洋勘探开发地震资料处理.

    中深层拖缆采集斜缆采集融合处理鬼波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