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王继洲

双月刊

1673-5595

skxb@upc.edu.cn

0546-8392386 86983493

257061

山东省东营市北二路271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dition of Social Scienc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贯彻宗旨与突出石油和地域特色,重点刊登石油经济、石油文化、高校师生关注的理论热点和有关黄河三角洲开发研究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中华传统文化因子探析

    毕松李雪燕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孕育.在"大一统""公天下""致中和"等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因子的深刻影响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实现了政党与国家关系的革新、政党与社会关系的更新以及政党与政党关系的创新,体现了新的政党制度风貌,以崭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关系体系的中国气派和独特魅力.

    传统文化新型政党制度党政关系党社关系政党关系

    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

    孙燕芳夏嘉一董鹏飞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11-2020 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战略差异度作用于企业市场价值的传导路径.研究发现,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市场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战略差异度越大的企业其市场价值越高;对内在机制的研究表明,战略差异度可以通过研发投入和产品竞争优势两个独立中介路径以及"促进研发投入→增强产品竞争优势"的链式中介路径提高企业市场价值;此外,基于战略定位的分样本检验显示,战略差异度与企业市场价值的正向链式中介关系只有在实施较高差异化战略的企业中才显著成立.

    战略差异度企业市场价值研发投入产品竞争优势

    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参与的地区差异影响研究——基于数字普惠金融的调节效应

    霍江林赵文瑞褚夫志
    10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我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探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金融素养与家庭金融参与关系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性.研究发现,金融素养的提高能显著促进家庭金融参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正向调节金融素养与家庭金融参与的关系,这一结果在增加工具变量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硬弱感地区"和"软弱感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仅正向调节金融素养与家庭金融参与深度的关系;在"易感地区",调节效应与总样本一致;在"无感地区",调节效应不显著;金融素养与家庭金融参与深度的调节效应呈现"东部引领,中西部协调促进"的态势.

    金融素养家庭金融参与数字普惠金融调节效应地区差异性

    "钱塘图景"与"江南记忆":赵嘏《忆钱塘》新论

    罗曼
    11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乃千古传诵的观潮名句,此诗题作《钱塘》,惜为残句.20 世纪50 年代,晚唐韦庄所编《又玄集》现于日本,选本录《钱塘》全篇,题作《忆钱塘》,系于李廓名下.经辨正,其一,《忆钱塘》作者乃赵嘏,而非李廓;其二,颈联"桂倚玉儿吟处雪,蓬遗苏丞舞时腰",其中"苏丞"疑为"苏小"之误笔;其三,颈联所绘乃杭州天竺、灵隐寺落桂似雪,西湖莲蓬若苏小小舞动风姿的人文盛景.此外,赵嘏《忆钱塘》是对白居易《忆江南》(其二)"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的具象化和诗意化,其通过撷取、杂糅和重组白居易杭州诗的经典意象和场景,构建了更具诗意和张力、雅趣和巧思的"钱塘记忆".

    《忆钱塘》赵嘏《又玄集》钱塘记忆

    盛唐游侠诗中的游侠内涵新变与文人身份认知

    宋定坤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游侠的内涵与游侠文学息息相关,且随之不断变化发展.到了盛唐,游侠诗在儒家思想与文人诗传统的持续改造下,所展现的游侠内涵产生了新的变化.他们虽不再单纯地以武力对抗统治,却将明恩怨、轻生死等特质继续发扬,并将报恩的对象固定为君王.同时,受强盛国力与尚武风气的影响,一些出身较高的少年将任侠视为取乐之资,另外一些女性也具有"侠"的特征.这种转变源于当时文人实现自身价值方式的变化,而游侠诗恰可展现文人不同的身份认知,即报国的英雄、耻于虚度的"儒"与"侠"与重义轻利的"烈士".至此,游侠在内涵上得到最大突破,中国古代游侠诗的发展也到达顶峰.

    盛唐游侠诗游侠形象身份认知

    和、合、节:传统和合思想的三重内涵

    齐卫华纪光欣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和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之一.和合通常被理解为承认差异、对立(即"和")与融合、统一(即"合")这两重基本涵义,和合就是"融突"或对立(差异)间的统一.但是,传统和合思想还有第三重涵义——"节":"以礼节和",即作为融突、统一前提的"节".和合是以"礼"作为"节"而对差异、对立因素的融通与整合,和、合、节三重内涵的"和合",才是彰显和合这一传统文化独特精神和中国智慧的根本.

    和合以礼节和

    征稿启事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