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陈淑娴

双月刊

1673-5005

Journal@upc.edu.cn

0546-8392495 86983262

257061

山东省东营市北二路271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dition of Natur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石油工业学科为办刊特色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中国石油大学教师和其他石油科技工作者的学术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区块链在石油勘探开发数据共享中的应用

    刘合李艳春金辉曹刚...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共享能力是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反映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油气行业核心业务水平的关键指标.在深入分析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数据共享技术需求的基础上,总结数据管理流程、业务协同能力、数据共享安全和人员共享意愿等4项内容是影响石油上游业务数据协同共享和数据价值挖掘不充分的主因,并结合区块链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数据共享中应用可行性以及典型场景的分析,提出可信、可靠和安全的石油勘探开发数据共享的整体解决方案.结果表明,通过数据共享联盟链量化数据共享主体的贡献程度,保证数据共享记录不可篡改性存储,完善油勘探开发领域数据共享生态构建,为全面实现智能油田中可视化、智能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区块链数据共享智能油田数据安全激励机制

    大港探区扣村潜山带二叠系优质砂岩储层成因机制

    孙沛沛操应长周立宏远光辉...
    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碳氧同位素及氢氧同位素组成分析、压汞及岩石物性测试等技术方法,结合埋藏演化史和油气充注史,对大港探区扣村潜山带二叠系砂岩储层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扣村潜山带二叠系优质砂岩储层以高成分成熟度、较高的结构成熟度为特征,优质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粒间孔及粒内孔为主;在构造运动的控制下,成岩作用演化序列依次为压实作用—早期菱铁矿胶结作用—长石溶蚀/自生高岭石胶结—长石溶蚀、自生高岭石沉淀/少量自生石英—晚期铁方解石胶结;优质储层的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高成熟度的中粗砂岩是优质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两次地层抬升剥蚀导致的长期大气淡水淋滤作用形成大量次生孔隙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晚期地层浅埋藏弱压实有利于次生孔隙的保存;重力作用下的地层水下降流促使砂岩中的储集物性分异,潜山顶部溶蚀产物随水流动,在此过程中逐渐沉淀,形成了自潜山顶部向山腰依次发育的溶解带、过渡带与沉淀带.

    成因机制成岩作用砂岩储层二叠系大港探区

    利津洼陷北部陡坡带水下扇搬运机制及发育规律

    杨保良邱隆伟杨勇强王晔磊...
    2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沉积样式及其搬运机制、发育规律,基于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利津地区沙四上纯下亚段砂砾岩体内部地震反射特征,结合测井、岩心等资料开展系统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利津地区沙四上纯下亚段砂砾岩存在高角度退积反射相、前积反射相、低角度退积反射相等地震相类型;研究区砂砾岩沉积主要发育地震活动相关的突发性洪水触发的异重流,扇体末端发育低密度浊流与湖相沉积,伴随少量滑塌沉积;其发育受控于断层幕式构造活动和洪水注入强度;早期伴随边界断裂幕式活动,基底沉降速率快,砂砾岩垂向上呈退积式叠置;边界断层倾角约为26°~32°;晚期构造活动减弱至稳定,随着早期扇体沉积,地形逐渐变缓,陡坡面斜坡角度小于18°,洪水注入强度影响砂砾岩垂上叠置样式.

    砂砾岩搬运机制地震活动相关的异重流利津地区陡坡带东营凹陷

    多滑脱层构造物理模拟试验及其对川东褶皱带形成演化的指示意义

    裴仰文盛受政苗正硕牟毅城...
    3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多滑脱层砂箱模拟试验探讨川东地区3套滑脱层对川东褶皱带形成演化过程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滑脱层纵向配置和变形速率对多套滑脱层发育区的构造变形样式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深部滑脱层的拆离效果显著强于浅部滑脱层,导致垂向上深部构造层之间的构造变形差异性高于浅部构造层,变形速率减小时,滑脱层的拆离效果明显增加,各构造层的变形样式差异性也随之增强;川东地区3套滑脱层对于川东褶皱带的构造变形具有明显的拆离作用,深部的中下寒武统膏盐岩的拆离作用显著强于中浅部的志留系泥岩和中下三叠统膏盐岩,导致川东地区3套构造层的变形特征具有很大的差异;川东地区在早期弱挤压变形阶段(变形速率较低)3套滑脱层拆离作用明显,以发育滑脱褶皱及小型的调节断层为主要构造变形特征,各构造层变形特征产生明显的垂向差异性,在后期强烈挤压变形阶段变形速率快速提升,限制各滑脱层的拆离作用,各构造层以发育高陡逆冲断层和反冲断层为主,变形特征趋于一致.

    川东褶皱带多滑脱层砂箱模拟试验拆离作用变形速率

    华北海陆过渡相泥岩可溶有机质组成特征

    陈凤杰张小东杨燕青刘晓...
    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溶剂抽提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对华北海陆过渡相泥岩可溶有机质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太原组—山西组泥岩的溶剂抽提率介于0.02%~0.23%,太原组抽提率略高于山西组,但均低于华南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甲醇溶剂抽提率最高,正己烷溶剂抽提率最低;泥岩可溶有机质由大量的杂原子化合物和少量的脂肪烃组成,杂原子化合物中酯类最多,其次为醇类及卤代烃,脂肪烃以烷烃及脂环烃为主;太原组泥岩中的酯类含量略低于山西组,霍西泥岩中醇类含量较高,豫东泥岩中脂肪烃稍多;正己烷抽提物主要为酯类和醇类,氯仿抽提物主要为酯类、卤代烃和醇类,丙酮抽提物主要为醇类,甲醇抽提物主要为酯类、脂肪烃、醇类和醛类.研究认为泥岩中醇类含量、脂肪烃和卤代烃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沉积环境受古海洋影响的强烈程度,可作为页岩气藏储层沉积相划分的参考或依据.

    太原组山西组海陆过渡相泥岩溶剂抽提化学组成

    改性热固性树脂研究进展及其在钻井液领域应用前景

    孙金声朱跃成白英睿吕开河...
    6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性热固性树脂是通过物理共混或者化学交联的方式引入特定元素或官能团形成的具有体型网络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优异的耐热耐压性能和力学性能使得热固性树脂及其改性产品在机械、建筑以及民用生活等领域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综述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氨酯树脂及不饱和聚酯树脂等4种热固性树脂的改性机制及改性后材料特点,结合钻井液相关处理剂研究现状和不同改性热固性树脂性能特点,展望改性热固性树脂在井壁稳定、钻井液降滤失及防漏堵漏领域的应用前景.改性热固性树脂在钻井液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将推动钻井液处理剂向高性能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改性热固性树脂固壁剂降滤失剂防漏剂堵漏剂

    基于BP-LSTM双输入网络的大钩载荷与转盘扭矩预测

    宋先知朱硕李根生曾义金...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虑影响钩载、扭矩的因素复杂多样及钻井过程的时序性特点,优选BP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设计双输入网络架构,建立大钩载荷与转盘扭矩智能预测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影响钩载、扭矩的多种复杂参数以及钩载、扭矩等时序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和前后关联,通过时序性数据和非时序性数据共同预测大钩载荷与转盘扭矩.利用国内某油田钻井现场数据进行大钩载荷与转盘扭矩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9.05 kN和1.6274 kN·m,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202%和9.038%.

    大钩载荷转盘扭矩BP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人工智能

    裂缝性地层钻井液漏失规律及堵漏对策

    吕开河王晨烨雷少飞孙金声...
    8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井漏是钻井过程中最常见的井下复杂问题,是制约井下安全、影响钻井进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钻井液漏失模型较少考虑裂缝临界宽度、裂缝壁面粗糙度以及综合因素对漏失的影响,从而导致漏失机制对现场堵漏指导性较差.针对此问题,基于非牛顿流体力学理论,建立径向粗糙裂缝漏失模型,厘清裂缝临界宽度、裂缝粗糙度以及综合漏失因子等因素对漏失的影响,形成新的防漏堵漏设计准则.结果表明:钻井液漏失量随裂缝宽度增加而增加,随钻井液流变性、裂缝粗糙度及综合漏失因子增加而减小;依据裂缝临界宽度,裂缝性地层漏失可分为微尺度、中尺度和大尺度裂缝性漏失,3种不同的漏失类型需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堵漏材料进行封堵.

    裂缝性地层钻井液漏失漏失模型粗糙裂缝裂缝临界宽度堵漏对策

    耐高温杂化凝胶微粒随钻防漏体系

    王波孙金声白英睿李伟...
    94-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发一种具有抗高温、高弹性、强韧性等特点的杂化凝胶新材料,通过高温老化、热重等方法优选出杂化凝胶体系为20%AM(丙烯酰胺)+0.8%锂皂土+3%MPTMS(r-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0%MAA(甲基丙烯酸)+0.15%APS(过硫酸铵),在此基础上引入交联剂BIS(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BWL(大分子交联剂)以提高其杂化凝胶体系的强度,构建杂化凝胶微粒随钻防漏体系,并进行杂化凝胶微粒老化前后的砂床防漏试验.结果表明:当BIS质量分数为0.3%或BWL质量分数为2.0%时,体系抗温性能最佳;当BIS交联杂化凝胶颗粒的质量分数高于4%或BWL交联杂化凝胶颗粒质量分数高于3%时,交联杂化凝胶防漏体系在140℃条件下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漏性能.

    随钻防漏杂化凝胶耐高温稳定性

    考虑温度压力耦合效应的控压固井全过程水力参数计算方法

    王雪瑞孙宝江王志远马金山...
    103-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考虑固井井筒流体瞬态流动特征、温压流变性以及水泥浆水化反应,建立考虑温度压力耦合效应的固井全过程水力参数计算方法.利用新模型开展数值模拟与场地试验,揭示控压固井全过程瞬态温度压力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新模型能精确预测固井全过程温度、压力,很好地满足工程需求;受循环变密度、变排量等影响,固井循环过程井筒压力呈现出明显的非稳态特征;固井循环阶段各流体流变性受温度压力影响明显,温压流变性的影响对精确预测固井井筒压力不可忽略;固井侯凝期间,受水泥浆水化反应的影响,水泥浆压力逐渐降低,温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该阶段需要在井口施加一定回压来避免固井气窜的发生;控压固井技术能够有效避免窄安全密度窗口地层井漏、气窜等事故的发生,构建的固井全过程水力参数计算模型可为成功实施控压固井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精细控压全过程固井温度压力耦合气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