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妇产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妇产科杂志
四川省医学会
实用妇产科杂志

四川省医学会

赵霞

月刊

1003-6946

JPOG1985@163.com

028-86136595

610041

成都市青羊区上汪家拐街39号

实用妇产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临床,坚持实用,以解决各种临床实际问题,提高妇产科计划生育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技术水平为宗旨,创刊18年来,不但使每日从事大量临床工作的专家们爱不释手,也为广大妇产科医生提供了极为实用的临床指导,多年来,妇产科医生们一致认为,《实用妇产科杂志》不但看得懂,学得会,而且用得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循环肿瘤DNA检测在卵巢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陆媛媛
    916-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癌早期病变缺乏特异性症状及可靠的早期诊断检测方法,约70%的卵巢癌患者初次诊断时已经为肿瘤晚期,晚期病变缺乏有效的监测和治疗方法,因而卵巢癌死亡率居高不下.肿瘤患者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携带有与原肿瘤细胞一致的基因组突变特征,通过ctDNA检测可以无创、连续和实时地监测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因突变情况,患者易于接受,临床医生可以早期发现患者ctDNA基因突变情况,获得肿瘤是否发生和发生阶段情况,监测病情变化规律.本文通过就ctDNA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及其在卵巢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建立完善ctDNA在卵巢癌早期诊疗中基因水平的动态监测方法,提高卵巢癌的检测和治疗效果.

    卵巢癌液体活检循环肿瘤DNA

    钙联蛋白A9和波形蛋白在子宫颈癌及其淋巴结中的表达及意义

    蒋艳平张赛王前徐倩...
    920-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钙联蛋白A9 (S100A9)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在子宫颈癌及其淋巴结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9例子宫颈癌患者原发灶、淋巴结转移(LNM)灶及灶旁淋巴结和盆腔阴性淋巴结组织中S100A9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LNM组(33例)和无淋巴结转移(NLNM)组(66例),分析S100A9和Vimentin表达与子宫颈癌LNM、转移前生态位的关系.结果 :①S100A9和Vimentin在子宫颈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在淋巴结组织主要表达于细胞膜;②S100A9和Vimentin在子宫颈癌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 8% (77/99)、29. 3% (29/99).S100A9和Vimentin在子宫颈癌原发灶表达的阳性率均与LNM有关(P <0.05);③S100A9在LNM组子宫颈癌原发灶和转移灶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Vimentin阳性表达率和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④S100A9在淋巴结中表达的阳性率:LNM组灶旁淋巴结(70.0%) >LNM组阴性淋巴结(37.3%) ≈NLNM组阴性淋巴结(27. 0% ); Vimentin在淋巴结中表达的阳性率:LNM组灶旁淋巴结(75. 0% ) ≈LNM组阴性淋巴结(72. 3% ) > NLNM组阴性淋巴结(43.7%);⑤S100A9和Vimentin在子宫颈癌原发灶和LNM灶中的表达强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P<0.05);⑥S100A9和Vimentin在子宫颈癌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转移淋巴结数目无明显关系(P >0.05),但S100A9(r = 0. 555,P <0.001)和Vimentin(r = 0. 227,P =0. 02)表达强度随LNM数目增加而增加.结论 :S100A9和Vimentin表达与子宫颈癌LNM相关,S100A9可能参与LNM、转移前生态位等过程,其机制可能涉及到上皮间质转化,S100A9和Vimentin有望作为评估子宫颈癌LNM的指标.

    子宫颈癌钙联蛋白A9波形蛋白淋巴结转移转移前生态位

    86例完全性子宫破裂临床特点分析

    曹甜甜林春容刘倚君陈锰...
    926-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完全性子宫破裂的临床特点及母儿结局,为完全性子宫破裂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省10个地区纳入的86例完全性子宫破裂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特点及母儿结局并分组比较完全性子宫破裂的母儿结局,依据既往是否有子宫手术史分为瘢痕子宫组及非瘢痕子宫组,按子宫破裂时不同产程状态分为分娩发动前子宫破裂组与产程中子宫破裂组,按是否规律产检分为定期产检组与未定期产检组以及按照经济水平分为高GDP地区组与中-低GDP地区组.结果 :①86例患者中,50例(58. 1%)表现为腹痛,31例(36.0%)出现腹部及子宫压痛;84例(97.7%)治愈出院,2例(2. 3%)死亡.8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67例(78. 8%)行子宫修补术,18例(21.2%)行子宫切除或次全切除术;50(58.1%)发生严重产后出血,52例(61. 8%)行输血治疗,21例(24.7%)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ICU),15(17.8%)出现并发症.双胎妊娠1例,共有87例新生儿娩出.其中,41例(47. 1%)死亡,19例(21.8%)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2例(25. 2%)发生新生儿窒息,轻度窒息12例(13.8%),重度窒息10例(11.5%).②瘢痕子宫组54例(62.8%),非瘢痕子宫组32例(37.2%);分娩发动前子宫破裂组63例(73.3%),产程中子宫破裂组23例(26.7%);定期产检组40例(46.5%),未定期产检组46例(53.5%);高GDP地区组55例(64.0%),中-低GDP地区组31例(36.0%).未定期产检组产次、来自中-低GDP区、子宫切除、围产儿死亡的比例明显高于定期产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GDP地区组的定期产检率明显高于中-低GDP地区组,中-低GDP区产次、产后出血、输血、入ICU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高GDP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母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仍是完全性子宫破裂的主要危险因素.完全性子宫破裂的母儿结局差,经济条件较差地区中的孕产妇结局更差.

    妊娠完全性子宫破裂临床分析

    采用超声量化评分系统识别仅需清宫术治疗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研究

    谭廷廷孙秋蕾罗莉陈竺...
    931-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量化评分系统,评估识别采用清宫术安全治疗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的合理性.方法 :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CSP且超声量化评分小于8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的入组患者全部接受清宫治疗,必要时以子宫动脉栓塞术和(或)腹腔镜病灶切除术作为补救治疗.根据最终成功治疗方式分为清宫治疗组和补救治疗组.比较两组评分差异,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确定仅需清宫的CSP评分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2019年3~8月入组患者分为清宫治疗组(A组)和子宫动脉栓塞(UAE)联合清宫治疗组(B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结局.结果 :研究共纳入患者208例(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129例,2019年3月至8月79例).129例患者中,100例(77. 5% )清宫后痊愈(清宫治疗组),29例需要补救治疗(补救治疗组).清宫治疗组和补救治疗组患者评分分别为2.5 ±1.7分和6.0±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评分≤2分采用清宫术治疗均痊愈(100.0% ).AUC为0.934,敏感度0. 897,特异度0.920,截断值4. 475.A组56例评分≤4. 475分的患者接受清宫治疗,其中51例(91. 1%)清宫后痊愈.B组23例评分>4.475分患者接受UAE联合清宫治疗,20例(87.0%)治疗后痊愈.结论 :超声量化评分系统评估≤4. 475分的CSP患者可考虑采用清宫术治疗,治愈率较高.对于条件差的基层医院,评分≤2的CSP患者采用清宫术能获得安全治疗.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清宫超声量化评分系统前瞻性研究

    凝血、血小板及生化指标对重度子痫前期的辅助诊断价值研究

    方章华秦田瑞邓晨晨陶峰...
    936-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凝血、血小板、生化参数在辅助诊断子痫前期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8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子痫前期组142例、重度子痫前期组141例.收集两组孕妇年龄、分娩孕周、体质量指数、血压等资料,检测两组孕妇血常规、凝血指标、生化指标,比较两组孕妇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子痫前期的独立影响指标,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小板计数(PLT)、钙(Ca)、尿酸(UA)、胆固醇(Chol)对子痫前期严重程度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孕妇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PLT低于子痫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中Ca、白蛋白(Alb)低于子痫前期组,肌酐(Cr)、尿素氮(BUN)、UA、乳酸脱氢酶(LDH)、Chol高于子痫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球蛋白(G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低PLT、低Ca、高UA、高Chol是重度子痫前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UA、Chol、PLT、Ca辅助诊断重度子痫前期的AUC分别为0.627、0. 641、0.411 、0. 377,UA、Chol、PLT、Ca 4个指标联合诊断时AUC 最高为0. 734.结论 :UA、Chol、PLT、Ca是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辅助诊断子痫前期严重程度的指标,联合4个指标的诊断价值较大,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仍不理想,需要进一步研究寻找有效的辅助诊断指标.

    子痫前期血小板胆固醇尿酸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孕晚期血小板减少与凝血指标及血栓弹力图指标关系研究

    侯月敏乞艳华邬晋芳魏星...
    941-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孕晚期血小板减少孕妇血小板计数(PLT)与凝血指标及血栓弹力图指标(TEG)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及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待产的7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血小板正常20例,分为A组(150 x109/L ~300x109/L)11例,B 组(100 × 109/L ~150 × 109/L)9例.血小板减少53例,分为Ⅰ组(50 x109/L ~ 100 × 109/L)38例、Ⅱ组(40 x 109/L ~50 x 109/L)6例、Ⅲ组(0 ~40× 109/L)9例.对上述病例进行TEG、凝血指标及PLT检测.结果 :5组PLT分别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PFDP)、记录反映时间(R)无相关性(P >0.05).PLT正常组(包括A组与B组)与血凝块形成速度(Angle) (r =0.790,P<0.01)、血凝块最大振幅(MA)(r =0.691,P<0.01)、凝血综合指数(CI)(r=0.716,P<0.01)呈正相关.血小板减少组(包括Ⅰ组、Ⅱ组和Ⅲ组)与Angle(r=0.666,P <0.01)、MA(r = 0.754,P <0.01)、CI(r = 0.739,P <0.01)亦呈正相关.B 组与Ⅰ组相比,MA、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Angl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Ⅱ组分别与Ⅰ组和B组相比,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Angle与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Ⅲ组分别与B组、Ⅰ组和Ⅱ组相比,MA、Angle与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LT正常及减少与凝血指标无相关性,TEG可作为血小板减少孕妇血小板功能的评价指标.孕晚期血小板减少孕妇随PLT减少,TEG指标异常增加.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

    应用分碎器的腹腔镜子宫肌瘤术后寄生性平滑肌瘤7例临床分析

    邵珲李华军张璐芳徐冰...
    945-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分碎器的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后继发医源性寄生性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 ~201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7例寄生性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有应用分碎器的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史.发病年龄29 ~47岁,中位年龄38岁.2例表现为月经增多;1例自行触及下腹部包块;另4例无任何症状.本次发病距前次手术间隔4~8年,中位时间7年.寄生性平滑肌瘤均为多发,位于盆腹腔腹膜、肠系膜、大网膜、卵巢、阑尾、腹壁瘢痕,直径0.5 ~ 12 cm.切除后病理检查均为良性平滑肌瘤,伴有玻璃样变(2例)、梗死(2例)或黏液变性(2例).术后随访9 ~161个月,中位时间15个月,1例复发.结论 :寄生性平滑肌瘤可继发于应用分碎器的腹腔镜子宫肌瘤术后,经个体化的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腹腔镜手术分碎器医源性平滑肌瘤

    妊娠早期促甲状腺素临界水平合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妇女的治疗结局探讨

    王小玲李纯孝赖蔚菁
    949-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左旋甲状腺素(L-T4)治疗对妊娠早期促甲状腺素(TSH)临界水平(2. 5 mU/L≤TSH≤4.0 mU/L)合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孕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产检分娩的7517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妊娠早期(孕12周以内)FT4正常、TSH水平[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TSH >4.0mU/L)、临界水平(2.5 mU/L≤TSH≤4.0 mU/L)、正常(TSH <2.5 mU/L)]、TPOAb 水平(TPO-Ab >50 mU/ml为阳性)及是否采用L-T4治疗分为5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治疗组(A组,181例)、TSH临界水平合并TPOAb阳性治疗组(B组,145例)、TSH临界水平合并TPOAb阳性未治疗组(C组,81例)、TSH临界水平合并TPOAb阴性组(D组,135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组(E组,6367例).比较各组孕产妇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 :5组孕妇在流产、早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少的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胎膜早破、羊水过多、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产后出血、胎儿窘迫、胎儿畸形、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新生儿先天甲状腺功能异常及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发现,C组孕妇流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B组、D组和E组(P<0.005),且C组孕妇羊水过少的发生率高于D组,D组孕妇流产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和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治疗需根据TSH水平、TPOAb是否阳性选择合适的方案,当TSH处于临界水平合并TPOAb阳性时,给予L-T4干预治疗可能改善部分不良妊娠结局.

    促甲状腺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左旋甲状腺素妊娠结局

    初产妇产后6~8周腹直肌分离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的关系

    王琳徐俊牛蕾蕾张凌云...
    953-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初产妇产后6~8周腹直肌分离的发生情况,探讨腹直肌分离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产后6~8周至河南省人民医院产后门诊复查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共626例,对其进行腹直肌间距、盆底肌力的检测,同时进行盆腔器官脱垂分度(POP-Q)和尿失禁问卷调查;根据超声测量腹直肌分离的宽度是否大于2. 5 cm分为腹直肌分离组和无腹直肌分离组,对两组间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腹直肌分离发生率达76. 84%,最常发生的部位位于脐水平(83. 07%).②腹直肌分离组的孕期增加体质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娩前腹围均大于无腹直肌分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分娩方式、妊娠胎数、分娩孕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腹直肌分离组的Ⅰ类肌、Ⅱ类肌肌力严重受损、UI、POP的发生率均低于无腹直肌分离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6 ~8周的初产妇普遍存在腹直肌分离和盆底肌肌力严重受损情况,其腹直肌分离与UI和POP的发生可能无关.

    腹直肌分离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盆底肌肌力受损

    胎母输血综合征并发镜像综合征胎儿存活1例

    屈清华周玮
    956-9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