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放射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放射学杂志
实用放射学杂志

宦怡 郭佑民

月刊

1002-1671

syfsxzz@sina.com

029-82122004;88404722(社长)

710068

西安市环城南路西段20号海联大厦6层605室

实用放射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Rad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实用放射学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影像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85年,月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2-1671 CN 61-1107/R。 本刊坚持以术性为前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面向基层,突出实用的办刊宗旨,全面报道X线、计算机X线摄影(CR)、数字X线摄影(DR)、DSA、CT、MRI、介入放射学、影像技术学等医学影像学方面的新知识、新成果,是医学影像学发展和学术交流的良好平台。本刊受到广大医学影像医务工作者的普遍欢迎和喜爱,读者和作者遍布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本刊现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临床医学•特种医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选入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 主要栏目:中枢神经放射学、头颈部放射学、胸部放射学、腹部放射学、骨骼肌肉放射学、泌尿生殖放射学、血管放射学、乳腺放射学、小儿放射学、介入放射学、影像技术学、实验研究、综述、讲座、继续教育、论著摘要、经验交流、读片窗、病例报道等。 本刊为月刊,大16开,144页,每册12元,全年144元。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52-93 编辑部地址:710068 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西段20号海联大厦605室 电话:编辑部、发行部 029-82122004 (传真) 社长室 029-88404722 办公室、广告部 029-82122003 电子信箱:syfsxzz@sina.com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吉 主 编 鱼博浪 宦怡 副 主 编 郭佑民 刘振堂 王泽忠 孙立军 刘士远 娄明武 孟兆瑞 王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用于机会性骨质疏松筛查的可行性

    童小雨王旭李贝贝王诗耕...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钙-碘[Ca(Iodine)]基物质对在增强扫描中用于机会性骨质疏松筛查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行腹部增强的患者314例,按男女性别分为A、B 2组,组内按年龄分为3个亚组(18~45岁、46~60岁、>60岁)。通过定量CT(QCT)软件于平扫图像上测量L1~L3椎体骨密度(BMD)值、增强3期Ca(Iodine)基物质图像上测量Ca(Iodine)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碘摄入量与增强3期Ca(Iodine)值、Ca(Iodine)值和定量CT骨密度(BMDQCT)的相关性,并行诊断效能分析。结果 L1~L3椎体增强3期Ca(Iodin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1~0。018,P>0。05);L1~L3椎体增强3期Ca(Iodine)值与碘摄入量均无相关性(r=0。073~0。105,P>0。05)。6组所测得Ca(Iodine)值与BMDQCT均有很强的正相关性(r=0。901~0。954,P<0。05)。诊断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Ca(Iodine)截断值分别为830。41(2 mg/cm3)和849。32(2 mg/cm3),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9[95%置信区间(CI)0。943~0。985)]和0。973(95%CI 0。944~0。989)。>60岁年龄段不同性别的Ca(Iodine)值、BMDQ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1~3。091,P<0。05)。结论 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可利用增强扫描数据机会性筛查骨质疏松,诊断效能佳,为临床诊断骨质疏松提供了新思路。

    骨质疏松骨密度物质分离技术计算机体层成像筛查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MRI表现及文献复习

    李新勃狄聪王飞云王唯伟...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的MRI表现,提高对ASPS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ASP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就其MRI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例位于大腿,3例位于骨盆,1例位于小腿,1例位于颏下。7例呈梭形,1例呈不规则形,1例呈类圆形。9例边界均清晰。7例ASPS出现肺转移,其中2例还伴有脑转移。T1WI上,3例呈等信号,6例呈稍高信号。T2WI上,7例呈混杂高信号,2例呈均匀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上,6例呈混杂高信号,1例呈均匀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平均值为(1。14±0。10)×10-3mm2/s。6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1例均匀强化;3例ASPS的小条片状脂肪抑制(FS)-T2WI高信号区呈较明显强化。9例ASPS均见"流空血管征",其中7例瘤内及瘤周均可见"流空血管",而另外2例仅瘤周可见"流空血管"。6例ASPS见囊变、坏死。3例见"假包膜"。2例见T2WI低信号分隔。结论 ASPS内T1WI高信号及T2WI上的"流空血管征"和不均匀明显强化有助于其诊断,最终确诊依赖病理。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儿童肌纤维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

    朱晓冬王雪影范京李长健...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肌纤维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肌纤维瘤患者资料,观察其影像特征性表现。结果 31例中,28例以皮下无痛性包块就诊,单发28例,多发3例;5例伴钙化,13例伴囊变,12例伴包膜,增强扫描肿块呈轻中度渐进性强化8例,明显均匀/欠均匀强化11例(明显周边强化5例),2例无明显强化;其中皮下型26例,主要表现为皮下类圆形肿块,密度/信号均匀或欠均匀,强化以轻中度渐进性强化或明显强化为主。骨内型3例,主要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无骨膜反应及硬化边,密度/信号均匀伴明显强化。内脏型2例,主要表现为团块状明显不均匀强化肿块影。结论 肌纤维瘤影像表现较具特征,特别是皮下型及骨内型,与病理具有较高一致性,术前影像学检查可清晰显示病灶的大小、数目、强化及有无内脏受累等信息。

    肌纤维瘤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分析

    沈为光江晓冬梁黎金杰...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在DSA引导下行PTCD治疗的AOSC患者相关资料,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70例患者中出血2例,引流管堵塞1例,引流管脱落1例,无其他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66例患者于PTCD后3~7 d症状均较术前改善,4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患者每日平均胆汁引流量为(650±130)m L,手术前后白细胞、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PTCD治疗AOSC是一项技术成功率高、安全且有效的微创方法,能及时解除梗阻、改善症状、降低死亡率,为二期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创造机会和条件。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基于锥形束CT的肿瘤滋养动脉检测软件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林颖安睿徐健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锥形束CT(CBCT)肿瘤滋养动脉检测软件FPFL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TACE治疗的120例患者,依据患者TACE中是否使用肿瘤滋养动脉检测软件FPFL分为FPFL组和传统治疗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对2组患者按照1︰1的比例进行匹配,匹配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病灶数量、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肿瘤最大径和甲胎蛋白(AFP)值。最终,FPFL组和传统治疗组共11对患者匹配成功;分析2组患者术中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 术者在术中2组患者共确认38个肿瘤,识别、确认92支肿瘤供血动脉,其中传统治疗组术中识别准确性为93%;FPFL组识别准确性为100%;2组患者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与传统治疗组相比,FPFL组中透视曝光时间降低28%,总的空气比释动能降低37。12%,剂量面积乘积(DAP)值降低52。3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序列数减少52。63%,碘对比剂用量减少39。26%,手术时间缩短40。49%。结论 FPFL软件能够有效提高肿瘤滋养动脉的识别和确认,显著降低手术时间、碘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等,优化手术流程。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锥形束CT辐射剂量肿瘤滋养动脉

    术前预后营养指数对肝细胞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结局的预测价值

    李刚易根发赵卫王俊超...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对接受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42例以TACE作为初始治疗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的截断值将术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PNI、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中性粒细胞比值(ANRI)、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淋巴细胞比值(ALRI)、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分为高、低2组,分析其对患者TACE后结局的影响。结果 术前PNI与TACE后1周肝功能呈负相关;术前PNI、肿瘤大小是总生存期(OS)的独立危险因素,且PNI≥42。35组优于PNI<42。35组(OS 28个月vs 10个月),肿瘤大小<5 cm优于肿瘤大小≥5 cm(OS 37个月vs 1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PNI是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NI≥42。35组优于PNI<42。35组(PFS 6个月vs 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PNI对HCC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NI<42。35组的HCC患者TACE后OS及PFS均较短。

    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炎症指标预后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发生显性肝性脑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占魁张天佑黄水根欧书强...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发生显性肝性脑病(OHE)及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4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行TIPS患者,术后随访3~41月,中位随访时间20。36月。将术后发生肝性脑病(HE)分为OHE组(20例)及非OHE组(20例);根据患者术后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11例)及生存组(29例)。详细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身高、体质量,总胆红素、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血糖、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实验室检测,术前有无糖尿病,有无门脉血栓,同时进行Child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2组间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HE、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TIPS后发生OHE 50%,分析得出年龄[风险比(HR)1。115,95%置信区间(CI)1。007~1。234,P=0。036]、白蛋白(HR 0。776,95%CI 0。627~0。960,P=0。020)是TIPS后发生OHE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年龄的曲线下面积(AUC)0。733,白蛋白AUC 0。784。TIPS后发生死亡率27。5%,分析得出白蛋白(HR 0。660,95%CI 0。453~0。961,P=0。030)、肌酐(HR 1。031,95%CI 1。001~1。062,P=0。044)、谷草转氨酶(HR 1。074,95%CI 1。013~1。139,P=0。018)是TIPS后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白蛋白AUC 0。716,肌酐AUC 0。762,谷草转氨酶AUC 0。710。结论 术后发生OHE与年龄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呈负相关,术后发生死亡危险与肌酐、谷草转氨酶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呈负相关。

    肝硬化门脉高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肝性脑病死亡危险因素

    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对胸痛三联征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卢星如孟存忠郑生喜何勤义...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对胸痛三联征CT血管成像(TRO-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多中心以急性胸痛就诊并行TRO-CTA检查患者691例,根据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法随机分为混合组和未混合组。对2组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并统计辐射剂量。结果 2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主动脉、冠状动脉CT值、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CT值、SNR、CNR以及辐射剂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TRO-CTA检查中采用混合对比剂注射方案减少了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并能获得优质的图像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对比剂胸痛胸痛三联征CT血管成像

    基于压缩感知的三维Brain VIEW技术与梯度回波技术在肺癌脑转移MRI的对比研究

    向露邓文明喻靖文钟贻洪...
    129-132,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颅脑黑血技术三维Brain VIEW(3D-Brain VIEW)与常规的三维快速场回波T1加权成像(3D-TFE T1WI)在肺癌脑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60例,均使用3D-Brain VIEW和3D-TFE T1WI进行颅脑增强MRI检查。对比分析2组图像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估2组图像检测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包括数目、大小、位置)。结果 2名放射科医师的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ICC)=0。998,P<0。001]。3D-Brain VIEW序列与3D-TFE T1WI序列在SNR、CNR和检出脑转移瘤的数目、位置均存在差异(P<0。05),且3D-Brain VIEW序列均优于3D-TFE T1WI序列。另外,在最短径(Dmin)<5 mm的病灶中,3D-Brain VIEW序列检出的脑转移瘤数目多于3D-TFE T1WI序列(P<0。001);在Dmin>5 mm的病灶中,2种序列检出的病灶数目无差异(P>0。05)。结论 3D-Brain VIEW增强扫描图像的SNR、CNR高于3D-TFE T1WI,对肺癌脑转移瘤的检出效能更高,同时能有效减少因微血管强化导致的误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肺癌脑转移瘤黑血快速梯度回波

    锥光束乳腺CT的辐射剂量和影响因素分析

    周春妍李姣何妮伍尧泮...
    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锥光束乳腺CT(CBBCT)的辐射剂量及乳腺密度、长度和厚度对CBBCT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75例接受CBBCT、数字乳腺X线摄影(DM)和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检查的乳腺癌患者,记录受检者腺体密度、乳腺长度、厚度和辐射剂量。比较CBBCT和DM、DBT的辐射剂量差异,不同腺体密度、乳腺长度和厚度间的CBBCT辐射剂量差异。结果 CBBCT和DM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BBCT和DBT的辐射剂量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腺体密度和厚度间CBBCT的辐射剂量无显著差异(P<0。05)。乳腺长度与CBBCT的辐射剂量呈正相关(P<0。001)。结论 CBBCT的辐射剂量高于DM,相对于DM增加了1倍,CBBCT和DBT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乳腺长度的增加,CBBCT辐射剂量逐渐增高。

    锥光束乳腺CT数字乳腺X线摄影数字乳腺断层摄影辐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