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运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运工程
水运工程

吴澎

月刊

1002-4972

sygcbjb@yahoo.cn

010-64066347;841995234

100007

北京东城区安内国子监28号

水运工程/Journal Port & Waterway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交通部主管、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主办,面向国内外水运工程行业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本刊及时报道国家在水运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重点报道港口、航道、航电枢纽、道路、桥涵、修造船厂、市政建设等方面的勘察、规划、设计、科研、施工、监理、水运经济及管理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及技术改造成果和主要经验教训;贯彻“双百”和“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开展学术和信息交流;介绍国内外水运建设方面的先进技术及动向,是我国水运工程界发行量和影响面较大的科技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OpenFOAM的港内波场数值模拟研究

    张彤黄哲田芳王登婷...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掌握港内的波高分布特征对港口布局建设意义重大,物理模型制模成本较高、过程较为复杂,相关的数值模拟大多仅考虑了由防波堤口门传播进来的波浪影响,而忽略了越浪作用.针对这些局限性,基于开源软件OpenFOAM,建立环抱形直立式防波堤的三维数值波浪水池,将越浪与不越浪情况下的数值计算结果和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堤顶越浪过程及港内波高分布情况,可用于优化港口布局的进一步研究.

    OpenFOAM三维数值水池越浪波高分布

    规则波与浮式防波堤相互作用的SPH模拟研究

    杨亚菲蔡国朕曹露高运...
    9-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较于传统防波堤,浮式防波堤因具有方便安装、可实现水质交换、可在多种环境下施工以及可移动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发展.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研究规则波与浮式防波堤的相互作用.首先在空水槽中基于规则波传播算例进行粒子间距的收敛性分析,然后基于验证的水槽模型模拟规则波与单浮体、双浮体的相互作用,并分析了浮体前后波形、浮体的运动及浮体附近的流速场.结果表明,双浮体防波堤相比单浮体防波堤能够显著提升消波性能.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规则波浮式防波堤浮体运动流速场

    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向波作用下直立堤越浪量预测模型

    张晓鹏季新然汤修潮李金宣...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岸工程中常采用直立堤的结构形式,波浪作用下的越浪量影响因素众多,特别是考虑实际多向波的作用,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计算方法.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在计算回归问题上的优势,构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采用物理试验数据构建训练集,建立多向波浪作用下直立堤越浪量的预测模型.通过与测试集、经验公式以及其他物理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显示了本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可满足工程设计需要.利用该模型进一步分析波浪入射角度和方向分布宽度对波浪越浪量的影响规律,弥补了试验数据不全造成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的问题.

    越浪量神经网络多向波直立堤

    采用声发射技术测试的疏浚砂混凝土断裂性能研究

    宁英杰楼树桢叶林杰白丽辉...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疏浚砂混凝土的断裂力学性能,对 5 种不同疏浚砂取代率(0%、12.5%、25%、37.5%、50%)的混凝土开展三点弯断裂试验,并结合声发射技术监测混凝土断裂破坏全过程.基于声发射事件数构建混凝土Weibull损伤模型,分析模型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疏浚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起裂断裂韧度和失稳断裂韧度先减小后增大;混凝土断裂过程中声发射振铃计数和能量反映了疏浚砂混凝土断裂破坏过程的3 阶段特征,且随着疏浚砂掺量的增加,声发射振铃计数及能量累计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疏浚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脆性增大,其损伤累积速率加快,混凝土产生初始损伤的变形逐渐减小.

    疏浚砂混凝土三点弯断裂试验断裂参数声发射Weibull分布

    基于现场取样试验的混凝土结构寿命预测

    李庆赵健蒋琼明
    30-3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役码头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寿命预测面临可供分析参数少、契合度不高、预测结果存疑等问题,通过现场取样试验,获取混凝土芯样氯离子浓度分布值,基于修正的氯离子扩散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试件的氯离子扩散系数、衰减系数和表面氯离子浓度等参数,并对在役码头胸墙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参数定值法预测结果过大,而基于失效概率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与规范方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更符合工程实际.

    取样试验氯离子检测混凝土耐久性寿命预测

    基于无基准动态位移监测的江苏某高桩码头变位特征与安全预警

    王承强贾宇王臣王恩准...
    35-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桩码头服役环境复杂,船舶与门机等可变荷载作用下结构变位安全问题突出.然而,高桩码头通常不具备参照基准,且在离岸严苛条件下服役是常态,动态位移监测成为挑战.采用码头无基准动态位移监测技术,对江苏某高桩码头进行实时位移监测.详细分析门机作业和船舶撞击条件下码头位移响应规律,基于码头适用性、安全性提出该码头的两级预警指标.结合数值仿真计算,提出该码头不同吨级船舶靠泊建议.研究表明:门机的作业位置是影响码头位移响应大小的直接因素.码头第一结构段在船舶撞击作用下,因引桥等边界条件的影响,导致A2 监测点的位移响应在X、Y方向上均较大.一级预警指标由码头主要荷载作用组合的最大值推算,位移响应值为 15.39 mm.二级预警指标由混凝土抗拉极限应力值为评判标准,位移响应值为 19.14 mm.相应地,1 万吨级船舶靠泊时法向速度不应超过 0.19 m/s,5 000 吨级船舶靠泊时法向速度不应超过 0.22 m/s.

    高桩码头动态位移船舶撞击门机荷载安全预警

    鱼山LNG码头规划选址中的船舶通航关键问题及对策

    龚海明李勤荣查雅平董敏...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舟山市鱼山绿色石化基地是我国七大石化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造全国首个绿色发展标杆的石化基地,液化天然气(LNG)码头建设对基地发展十分重要.通过挖掘水域优势,将LNG船舶移动安全区设定为前1 n mile、后0.5 n mile、左右各1倍船长(约300 m),给对向船舶预留了约360 m宽的通道,解决了LNG船舶航行过程中对向封控的问题.通过使用代入法,分区段定量分析LNG船舶进出港过程中需要协调避让的船舶数量,形成LNG码头建设后的交通场景.通过对沪舟通道岱山北航道桥、LNG船舶和周围水域的三维建模,采用操纵试验手段,得出LNG专用航道转向点与跨海大桥的安全间距不宜小于6倍船长.

    鱼山绿色石化基地LNG船舶航道通过效率航道转弯与桥轴线安全距离

    长江干线港口岸线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冯宏琳贾鹏鹏魏雪莲杨琼...
    49-5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干线港口岸线利用效率作为重要的岸线资源规划和利用管理指标,目前缺少明确科学的统一定义.结合长江干线分区段航道特点以及大量现状码头设计和实际生产运营数据调查,对码头设计通过能力规范公式参数取值进行合理修正,测算提出长江干线分区域、分货类、分吨级码头泊位核算通过能力,提出单位岸线核算通过能力这一概念作为单位岸线利用效率量化标准.研究结论可为长江干线港口规划、岸线管理和码头设计工作提供重要技术指标参考.

    长江干线港口岸线资源通过能力利用效率

    基于LCA的长江上游某内河港口工程碳排放估算与分析

    任建林秦宇欧阳常悦李卫青...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四五"期间"双碳"目标的提出,推动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向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作为一款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工具逐渐开始应用到我国建筑业.以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为基础,选取长江上游某内河港口工程为研究对象,将该港口工程全生命周期划分为施工阶段、运维阶段及退役阶段进行碳排放来源分析并估算碳排放.结果表明,该港口工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为 8.67 万t CO2-eq(当量),施工阶段、运维阶段、退役阶段分别占比 39.4%、56.7%、3.9%,单位碳排放为 95%置信区间为 651.92~745.21 kg CO2-eq/m2,中位数为 698.14 kg CO2-eq/m2,清单数据不确定性较小,港口工程碳排放敏感因素为混凝土和电力.碳排放评价结果总体较好,可作为后续制定碳减排政策的相关依据.

    生命周期评价内河港口工程碳排放不确定性分析

    大越浪下堤后建筑单体波浪冲击力计算方法

    方波薛丁源杨小龙杨晓婷...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越浪水体对防波堤后方建筑单体冲击力缺乏理论计算公式的问题,结合地中海某油气港改扩建工程的二维物理模型试验结果,提出4 种基于压力传感器测量数据的堤后单体平均波压力计算方法,并结合总力传感器结果与各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越浪水体具有较高的动能,导致单个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偏高,明显高于总力传感器结果;当试验设备受限时,可以通过均布压力传感器,取同一时刻下波压(不含负值)平均值的方式近似计算建筑单体迎浪面受到的总水平力;不同的波压平均值计算策略对总水平力的大小有影响,遍历全部测量结果计算得到的波压平均值较为合理,采取此计算策略得到的总水平力与总力传感器结果最为接近.

    堤后单体大越浪量越浪冲击力总水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