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运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运工程
水运工程

吴澎

月刊

1002-4972

sygcbjb@yahoo.cn

010-64066347;841995234

100007

北京东城区安内国子监28号

水运工程/Journal Port & Waterway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交通部主管、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主办,面向国内外水运工程行业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本刊及时报道国家在水运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重点报道港口、航道、航电枢纽、道路、桥涵、修造船厂、市政建设等方面的勘察、规划、设计、科研、施工、监理、水运经济及管理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及技术改造成果和主要经验教训;贯彻“双百”和“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开展学术和信息交流;介绍国内外水运建设方面的先进技术及动向,是我国水运工程界发行量和影响面较大的科技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SPH方法双消浪室开孔沉箱数值研究

    唐晓成刘华宇陈洪洲付鹏帅...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修正光滑粒子法(CSPM)和黎曼解修正后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建立模拟波浪与开孔沉箱相互作用的数值水槽模型,通过理论解和数值结果对比,验证其准确性.研究消浪室相对宽度B/L、相对波高H/L、相对水深d/L因素对双消浪室开孔沉箱的反射系数Kr 以及静水位处所受的波压力p的影响,并对水粒子出入消浪室复杂的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工况下,消浪室相对宽度B/L与波压力p呈现非线性关系,反射系数Kr 随着消浪室相对宽度B/L增加而减小;相对波高H/L对波压力p和反射系数Kr 影响较小;随着相对水深d/L增加,波压力p逐渐减小,反射系数Kr 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非线性特征.前消浪室水粒子相对后消浪室运动情况更为剧烈,水平速度较垂直速度变化较大,在开孔位置附近水粒子速度变化明显.

    海岸与近海工程双消浪室开孔沉箱SPH方法反射系数水粒子速度场

    我国边境地区"海港-互市-加工"发展模式研究

    姚海元李露露孙路粟雅磬...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中提出了"推进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指示要求.按照国务院《关于边境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海关总署和外经贸部《关于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要求,边境地区边民在我国陆路边境 20 km以内,经政府批准的开放点或指定的集市上、在不超过规定的金额8 000 元/d范围内(免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海上互市不仅解决原来互市进口原料通道单一问题,可向东盟十国选购原料,保证原料价格优惠、货源稳定;还可通过海运大幅降低进口原料物流成本,有利于发展边民互市商品落地加工项目.以北部湾港东兴港点为例,梳理以海运方式为支撑的互市贸易和落地加工的港产联动发展需求,分析东兴市港口发展现状和建港条件,结合北部湾港空间总体布局特点,提出东兴港点的选址方案,为促进中国—东盟合作升级、打造"海港-互市-加工"三位一体的边民互市商品落地加工产业集群提供了技术参考.

    互市贸易海上互市东兴港点港口规划

    超细地聚合物对河湖疏浚淤泥固化和重金属固结效果的影响

    梁远博
    15-1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每年河湖疏浚产生大量废弃淤泥,这些淤泥固结周期长、固化强度低且含有大量重金属,难以进行资源化利用.采用超细偏高岭土地聚合物,研究其对淤泥固化强度、水稳系数和重金属固结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细地聚合物掺量增加,淤泥固化土的强度逐渐增大,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1.68 MPa,具有优异的淤泥固化效果;水稳系数先增大后减小,掺入超细偏高岭土的淤泥固化土水稳系数均达到了 90%以上,是纯淤泥土的两倍以上.超细地聚合物对镉、铅等 6 种重金属离子均具有良好的固结效果,尤其是对镉和汞的固结作用最为显著,且各组淤泥固化土中6 种重金属元素浸出量均未超过相关标准的要求.超细地聚合物对淤泥具有良好的固化和重金属固结效果,与普通硅酸盐水泥固化材料有较大区别.

    超细地聚合物淤泥固化水稳系数重金属固结

    内河水沙冲蚀条件下港口钢构件涂层损伤劣化的图像识别方法

    刘明维何加斌陈结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内河港口码头钢构件在水沙冲蚀条件下防腐涂层的损伤劣化规律,通过自制的水沙加速冲蚀磨损装置开展不同冲蚀条件下涂层材料损伤劣化的试验研究,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对冲蚀损伤后的涂层表面形貌进行数字化和二值化特征提取,设定区分像素孔隙的灰度阈值,用以定量分析涂层表面破坏形式和损伤劣化面积.结果表明:当来流角度呈 45°时,涂层损伤劣化最严重且表面凹坑比和划痕比大致相同,涂层损伤劣化面积随来流速度的增大呈指数扩大趋势;当含沙量低于 45 kg/m3 时,含沙量的增大对涂层损伤劣化有促进作用,但当超过 45 kg/m3 后反而降低了涂层损伤劣化速率,实现了在无损情况下对内河水沙冲蚀条件下钢构件涂层的损伤劣化规律分析.

    水沙冲蚀港口钢结构涂层损伤劣化图像识别

    装配式沉箱墩码头结构研究与优化

    张飞孟超唐军军张弛...
    27-3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目前用海政策下,码头采用透水结构更为可行.结合工程实例,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及使用要求,针对常规透空沉箱墩在低高程、大荷载、浅基岩情况下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计算及物理模型试验,对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对比,并从方便施工角度进行优化,提出装配式沉箱墩码头结构.新结构能够满足码头面低的使用要求,承受较大使用荷载和波浪力,提高了对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适应性,为在地质条件不适宜采用桩基结构的地区建设透空码头结构,提供了经济性更好、施工便利性更强的结构选型.装配式沉箱墩码头结构已在日照岚山港区得到应用,可为类似条件下建设透水码头结构提供借鉴.

    透水码头装配式预制构件

    深厚软土地基深水板桩码头变形控制优化设计

    周清泉尤坛洪江义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软土区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DCM)加固的板桩码头结构,板桩变形控制是设计难点之一.以深厚软土地基的某深水板桩码头为研究对象,通过PLAXIS软件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在不同DCM置换率下码头前墙受力与变形的特性,比较DCM及拉杆的不同布置模式下的前墙位移,研究码头后方堆载预压对锚碇墙和土体变形的影响,最终对地基处理工序、DCM置换率及布置范围、拉杆布置进行优化设计.设计方案保证经济合理的同时,较好地限制了板桩的变形,缩短了施工工期,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组合板桩码头深层水泥搅拌桩置换率前墙变形

    强浪海域埋入式护底对防波堤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杜冰茹余之林刘姝娜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南岛东南海岸台风频繁,近岸波浪极限波高可达 10 m,建港条件恶劣.防波堤的结构安全成为在该海域建港的关键难题.基于南海应急抢险打捞保障基地工程对斜坡式防波堤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建立三维波浪整体物理模型对防波堤不同形式的护面及护底块体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强浪海域,防波堤护底的稳定直接影响护面的稳定.通过加大护底块石质量以达到稳定的效果不佳,而通过采用埋入式护底的结构形式可有效提高稳定的同时有利于减小护底块石的质量,进而达到防波堤护面结构稳定的要求,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工程投资.

    海南岛东南海岸三维波浪整体物理模型卷破波埋入式护底

    PHC-钢管组合桩在潍坊地区沿海港口建设中的应用

    杨晓松倪晓雯李春良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小型高桩码头设计中,PHC预制管桩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较高的承载力,应用较为广泛,但其穿透能力和耐打击能力较弱.如山东潍坊沿海地区地层中普遍存在一层埋深浅、厚度大、标贯高的粉砂层,该土层使沉桩施工较为困难,因此提出PHC-钢管组合桩方案.结合某河口区 5 000 吨级多用途码头的桩基变更设计,从桩基设计、有限元分析、静载荷试验、高应变检测方面综合论证方案的合理性,并进一步提出桩基桩端承载力折减系数,为该地区同类项目桩基垂直承载力计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高桩码头PHC-钢管组合桩桩端承载力折减系数

    综合保障码头管沟结构设计

    韩健钖陈海峰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综合码头管线品种和数量增多,管线敷设难度增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管沟结构设计,能方便多管线的敷设和维护,满足管线布置及人员通行要求.通过在传统上横梁前沿和后沿局部开设孔洞,搁置管沟纵梁,形成一个贯穿于码头面以下的空间体系,释放高桩梁板码头双层使用功能.采用Midas Civil计算软件三维实体单元建模,对内力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横梁结构内力满足规范要求;并将码头结构水平横向分配系数与规范分配系数进行比对,数据基本一致,确保了排架水平力横向分配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该结构设计可为同类型码头提供借鉴与参考.

    综合保障码头高桩梁板码头管沟结构管线敷设

    一种水水中转比例高且可调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交通分流工艺

    余艳英夏剑
    58-6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保装卸作业安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将港内自动化水平运输设备和外集卡交通流分离.水水中转是世界上许多集装箱枢纽港的主要集散方式.水水中转比例不同,码头海陆侧进出港箱量的比例随之不同,对水平运输系统的要求也不同.针对目前已建或在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交通分流工艺对水水中转比例适应性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水水中转比例高且可调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交通分流工艺,并对该工艺水水中转比例调整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可为类似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水水中转比例交通分流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