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运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运工程
水运工程

吴澎

月刊

1002-4972

sygcbjb@yahoo.cn

010-64066347;841995234

100007

北京东城区安内国子监28号

水运工程/Journal Port & Waterway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交通部主管、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主办,面向国内外水运工程行业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本刊及时报道国家在水运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重点报道港口、航道、航电枢纽、道路、桥涵、修造船厂、市政建设等方面的勘察、规划、设计、科研、施工、监理、水运经济及管理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及技术改造成果和主要经验教训;贯彻“双百”和“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开展学术和信息交流;介绍国内外水运建设方面的先进技术及动向,是我国水运工程界发行量和影响面较大的科技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阳江闸坡世界级渔港水域布置设计要点

    连石水王志斌王更王崇贤...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渔港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缺少完善的标准文件,同时渔港锚泊水域及码头作业条件相较于一般港口工程更为严格,因此渔港水域布置方案对后期的顺畅运营具有重大影响.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规范、地方规划及标准总结渔港防波堤、码头及锚泊水域建设标准,并以阳江闸坡世界级渔港为例归纳渔港建设设计思路;依据当地波浪观测资料分析渔港作业特点,在总体规划方案的基础上提出近期忽略掩护频率较低的偏北向浪的实施方案,以节省工程投资,并结合波浪数学模型和整体物理模型等试验对水域布置进行验证和优化.

    渔港建设标准建设规模水域布置防波堤

    基于现场监测数据的高桩码头结构受荷响应研究

    刘旭吴锋卓杨高刚刚...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完善高桩码头结构在实际复杂运营环境中的受荷响应研究,基于某高桩码头现场监测数据,结合船讯网、现场监控以及监测系统多方位信息融合技术,对高桩码头结构的受荷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方位信息融合技术能够高效准确地判断并识别船舶靠泊监测节点,靠船撞击力较为符合右偏的对数正态分布;PHC管桩应力响应受码头上部岸桥荷载影响明显,同时地基土体约束使泥面下方桩基的应力响应相较于上方桩基出现滞后现象;岸桥移动过程中横纵梁应力监测数据变化明显,且对岸桥荷载作用位置较为敏感.

    高桩码头现场监测靠船力受荷响应

    排浦中心渔港换水通道布置对水交换的影响

    李醒丁磊曾起召熊玉章...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排浦中心渔港建设项目为例,利用平面二维水动力和水交换数学模型,通过2 种基本换水通道的不同组合,探究换水通道平面布置形式对水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仅布置通道 1 有利于加快 1 000t渔船泊位前的水交换,但会迟滞其左侧泊位前沿特别是防波堤堤根附近水体的半交换周期;仅布置通道 2 有利于提高防波堤堤根附近的水交换效率;2 种换水通道同时布置有利于增强中型渔船停泊区及各泊位前沿整体的水交换能力,同时提高防波堤堤根附近水交换效率.

    换水通道水交换半交换周期数值模拟排浦中心渔港

    自发电集装箱码头微电网改造方案配置思路

    杨玉琢韩松陶平罗峥...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装箱码头在不发达国家、地区,在供电基础设施条件不满足运营需要的情况下,多采用自建柴油机电站供电的形式.岸桥起重机在作业过程中负荷特性频繁波动,在极端情况下会有很大的逆功率反馈到供电系统中,给柴油机组运行带来挑战.根据所依托工程的情况,对比研究不同储能技术特点,提出以解决负荷侧波动对供电系统的影响为重点考虑、采用高速电气飞轮和BESS两组储能装置研究的建议,并且给出开展微网控制策略研究、预留新能源接口及微网协同、微配协同接口的研究思路建议,形成模块化、标准化、智能化的集装箱码头微电网配置方案.

    集装箱码头微电网自发电储能系统

    长江上游水井湾航道整治数值模拟

    付旭辉唐荣岭何京霖张波...
    95-10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井湾滩段是长江上游弯道分汊河道,具有急、浅、险等多种碍航特性.洪中枯流量的差异引起主支汊分流比与分沙比的变化,河床不稳定.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丁顺坝平面初步布置方案,研究丁顺坝坝头不同偏角布置下水井湾航道的通航水流条件及汊道分流比变化规律,对比分析各布置方案的计算结果得到平面布置最优方案.研究表明:通航水流条件与丁顺坝坝头偏角不成正向变动关系,坝头偏角存在合适区间;分汊主河道分流比与流量成反向变动关系,坝头偏角对河道分流比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河流航道整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水井湾丁顺坝分汊河道通航水流条件

    船闸单侧闸墙主廊道输水系统岔管水动力特性研究

    张志崇杨海滔胡亚安薛淑...
    103-109,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船闸单侧闸墙主廊道输水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开挖量小、工程投资省等优点,在河谷狭窄、边坡陡峭等地形受限地区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工程应用难点之一在于如何保证廊道内断面流速的均匀性,避免出现严重的偏流、脱流现象.依托嘉陵江草街二线船闸工程,采用通用CFD软件FLUENT,对船闸单侧闸墙主廊道双阀门输水系统布置中的岔管水动力特性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探讨岔管分岔角、墩头曲线形式以及外壁曲线形式对岔管水力特性的影响,提出外壁采用正弦曲线,内壁采用圆弧-直线-圆弧形曲线的单侧输水廊道阀门段岔管布置体形,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单侧闸墙输水廊道岔管体型流速不均匀系数数值模拟草街二线船闸

    垂直入汇流量控制及航道水流条件综合研究

    张波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垂直入汇干支流交汇区的平面布置难题,采用正态物理模型对支流的流量控制及交汇区航道水流条件进行模拟研究.试验遵循分流、导流、扩散的思路对支流的入汇路径进行优化,推荐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干流无流量时,枢纽能将支流来流按设计分流比分向干流上下游;干流有来流时,枢纽自动将支流来流调整至通过下游引渠汇入干流;各工况下交汇区航道水流条件均满足规范要求.通过增设隔板、流线型分流岛、导流板等综合优化措施能实现流量控制、改善垂直入汇交汇区的航道水流条件的目标.

    垂直入汇交汇区流量控制航道水流条件

    船闸浮式系船柱力学模型验证

    齐俊麟王雪萍江涛沈保明...
    116-12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型船舶过闸期间系缆力难以实时量化监测的问题,通过对船闸浮式系船柱应变-系缆力受荷响应力学模型进行修正,采取实船试验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统计过闸船舶系缆力实测历时曲线数据.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浮式系船柱受荷响应力学模型基本符合过闸船舶实测系缆力实时变化趋势,实测的船舶系缆力峰值与模型反演计算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修正后的力学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船闸浮式系船柱的受荷情况.研究结果可为船闸浮式系船柱数字化监测和工程化建设提供参考.

    浮式系船柱力学模型实船测试

    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建设方案

    姜兴良汪磊刘建超
    12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色水利枢纽最大通航水头为 113.80 m,上游库区水位变幅大,下游右江水位变化速率快,航运用水会对枢纽发电效益产生影响,建设通航设施面临高水头通航、节约水资源、降低对已建设施安全与运行影响等技术难题,建设方案应实现高效通航、运行可靠、维护便利、投资经济等多重目标协同效果最优.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采用船闸与升船机组合方案、升船机与升船机组合方案、单级升船机方案和多级船闸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推荐船闸与升船机组合方案,其发挥了船闸适应大水位变幅和升船机提升高度大、过闸时间短的技术优势,并对升船机形式进行比选,推荐的船闸与全平衡卷扬式垂直升船机组合方案能够实现高效通航、运行可靠等建设目标.为实现高坝通航提出了新思路,对类似工程建设及规范修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升船机船闸通航线路平面布置

    闸墙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出流均匀性分析与布置优化

    丁乐雨李中华安建峰张首元...
    130-135,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船闸分散式输水系统前后段支孔出流流量及出流时间不同的问题,依托国内某已建船闸,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数据与实测资料的耦合,验证模型适用性.在模型基础上修改支孔面积,模拟不同支孔面积比下各支孔的出流量,并利用方差和均匀性系数评价不同工况的出流均匀性.结果表明:1)支孔出流量前端支孔出流较早,输水中期和后期的流量较小;末端支孔出流较晚,但由于管道末端的压力较大,输水中期和后期的流量较大.2)支孔出流均匀性随前后支孔面积比的增大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3)本工程前后支孔面积比情况良好.

    船闸分散式输水系统侧支孔出流均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