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运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运工程
水运工程

吴澎

月刊

1002-4972

sygcbjb@yahoo.cn

010-64066347;841995234

100007

北京东城区安内国子监28号

水运工程/Journal Port & Waterway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交通部主管、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主办,面向国内外水运工程行业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本刊及时报道国家在水运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重点报道港口、航道、航电枢纽、道路、桥涵、修造船厂、市政建设等方面的勘察、规划、设计、科研、施工、监理、水运经济及管理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及技术改造成果和主要经验教训;贯彻“双百”和“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开展学术和信息交流;介绍国内外水运建设方面的先进技术及动向,是我国水运工程界发行量和影响面较大的科技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期运河战略及平陆运河规划建设实践

    邢佩旭潘海涛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在世界的运河开凿利用和运河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引领性和示范性作用.综述我国运河的开发历史、世界十大运河的基本情况和功能价值、我国近代百年运河梦想和谋划.进入新时代,内河航运开发向全面考虑国民经济、产业布局、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综合效益转变.阐述新时期跨水系连通运河规划背景和重大意义,重点介绍平陆运河这一世纪运河工程的规划历程、研究工作的重难点和工程技术创新点,可为相关工程的规划咨询提供借鉴.

    运河跨水系连通平陆运河"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网

    新时期超大型运河开发综合效益评价

    刘晓玲吴晓磊王桃潘海涛...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平陆运河工程投入建设,湘桂、赣粤等运河工程前期研究有序推进,我国超大型运河工程开发引发高度关注.以超大型运河开发的综合效益为切入点,分析我国超大型运河总体规划情况,深刻剖析超大型运河工程的特点,综合考虑新发展阶段国家战略要求、经济发展特征和行业发展导向等多方面因素,基于多元化价值理论和公共项目经济评价方法,提出超大型运河开发综合效益应重点关注对国家战略实施的价值、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价值、水资源综合利用价值以及引领运河沿线综合开发、优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空间格局的价值等4 个方面,并以平陆运河工程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推动构建新发展阶段超大型运河开发综合效益评价方法体系提供支撑.

    超大型运河工程公共项目多元化价值综合效益

    北部湾港平陆运河江海联运方案研究

    姚海元李露露胡怡陈正勇...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陆运河始于西江航运干线中上游的西津枢纽水库支流平塘江口,终于北部湾港,是优化提升全国水运网络、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联网工程,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标志性工程.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部署,北部湾港总体规划正在编制,需要统筹考虑平陆运河江海联运枢纽空间布局和平面布置方案.综合考虑平陆运河江海联运量、北部湾港各港区建港条件和资源容量,以及既有港口资源利用情况,按照"就近转运、用足存量"的原则,因地制宜提出分货类的江海联运枢纽布局,制定了大小泊位能力匹配、运输组织高效的平面布置方案,同时也提出明确防城港域航区划分、研究开通防城港水运疏港通道(皇城坳运河)、有序推进现状码头升级改造等建议,为平陆运河建设投产后江海联运平稳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平陆运河江海联运北部湾港皇城坳运河航区划定

    波流共同作用下磨刀门河口余流特征分析

    汪玉平何威陈妍宇辜伟芳...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磨刀门河口水动力条件复杂,波浪作用明显,波浪影响下磨刀门河口余流特征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SCHISM模型,建立二维波流耦合数值模型,通过比较有波浪和无波浪影响的河口余流特征,分析波浪对余流的影响,并从余流角度定性分析交杯四沙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磨刀门河口西汊余流动力较强,西侧龙屎窟水道出口处余流较小,四沙水域受波浪作用较明显,余流动力介于两者之间.四沙水域余流流向在波浪作用下发生较大改变;交杯四沙在西汊强劲余流以及波浪掀沙作用下,四沙脊线有向西顺时针偏转趋势.

    SCHISM模型波流共同作用余流磨刀门河口

    基于Landsat-8卫星数据的洋山深水港区近年悬沙变化特征研究

    侯仲荃陈语袁文昊陈嘉民...
    27-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洋山深水港区的建设对周围海域水沙分布产生显著影响,深入分析建港后的水沙特征对后期港区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近 6 年的Landsat-8 OLI洋山深水港区遥感影像,对洋山深水港区的表层悬沙浓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洋山港海域冬季悬沙浓度明显大于夏季,冬、夏季悬沙浓度差异接近1 倍;大潮期的悬沙浓度大于小潮期,涨潮期的悬沙浓度大于落潮期;受喇叭口地形影响,潮流作用较强,潮型变化对口外悬沙浓度影响更为明显;强风引起的波浪变化也会使悬沙浓度明显提高.

    Landsat-8OLI洋山深水港区悬沙浓度

    长三角内河集装箱运输通道布局研究

    徐杏徐静怡方森松孙平...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三角内河集装箱运输不仅是建设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助力长三角综合立体交通及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运输结构调整、节能减排降碳的重要方向,符合国家战略导向.通过分析长三角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特点,结合内河集装箱运输通道布局的影响因素,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三阶段分析方法,确定长三角内河集装箱主要运输通道的布局层次,在此基础上提出编制长三角内河集装箱运输通道布局规划、高标准贯通主要通道建设、完善优化物流组织体系以及建立区域集装箱一体化发展机制等建议.

    内河集装箱运输通道布局河海联运

    防波堤和码头一体的双圆筒沉箱结构设计

    周惊慧郭大维路卫卫陈良志...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兼具作业和防浪功能于一体的直立式双圆筒沉箱结构设计,提出船舶作业期间平均越浪量≤0.1 L/(s·m)和风暴期间(100 a一遇)越浪量≤50 L/(s·m)的高程控制标准.研究双圆筒采用混凝土薄板和厚板 2 种连接方式,并对其受力特性、计算模型、内力情况进行介绍.总结直立堤护底设计的推荐计算方法,发现CEM图表法与 3D物模试验一致,OCDI法计算结果偏大,国标查图法计算块体稳定质量偏小.研究海侧挡浪墙设置在圆沉箱中部并设置反弧角的结构方案,提出的EurOtop法适用性广且结果贴近试验值;提出预制工字块封堵沉箱间填料并采用厚板连接堤头 4 个沉箱成整体的堤头保护方法;通过开展 2D、3D模型试验验证了结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设计提供参考.

    防波堤和码头一体双圆筒沉箱结构受力特性计算模型模型试验

    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群桩基础累积变形三维数值模拟

    王多银李国洋王丽段伦良...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研究群桩基础水平累积变形特性,以及桩体自身因素、荷载因素、桩周土体因素等影响下的变化规律,结合USDFLD子程序的实现过程与ABAQUS三维建模过程,采用有限元计算结果对群桩累积变形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改变桩距、桩数、荷载入射角度、加载频率、土体初始弹性模量、桩-土界面摩擦系数等参数,进一步对群桩水平累积变形特性,及其在桩体自身因素、荷载因素、桩周土体因素等影响下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数值模拟中经常忽略桩周土体弱化对群桩基础累积变形特性的影响,因此对如何在数值模型中实现土体软化也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到群桩水平累积变形特性,以及在各种影响因素下的变化规律,如在桩体自身因素的影响下,群桩承台水平累积变形随桩距与桩数的增加不断减小,荷载-位移滞回圈随桩数的减少越饱满,土体非线性越明显等变化规律.

    群桩基础水平循环荷载累积变形三维数值

    隔震设计在高桩LNG码头中的应用

    曹凯平王曙光程培军
    57-6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隔震设计近年发展较快,在房建、路桥领域已取得较多应用且效果较好,但隔震设计对于常规码头效果不明显.高桩LNG码头抗震设计要求高,尤其在强震地区,地震荷载通常起控制作用,因此较适宜采用隔震设计.参考其他行业的做法,推荐可用于高桩LNG码头的隔震设计方法,在结构设计上提出一种与装配式结构相结合的方案,具有可快速施工、可及时更换的优点,并给出高桩LNG码头隔震设计的算例.研究成果可为强震地区高桩LNG码头设计提供参考.

    隔震设计高桩LNG码头装配式结构强震地区

    允许越浪斜坡式防波堤顶高程优化研究

    张雄辉杜冰茹付涛李珊珊...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南海应急抢险打捞保障基地工程对允许越浪斜坡式防波堤顶高程进行优化,在保证不恶化港内泊稳条件、码头结构和防波堤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堤顶高程以达到降低工程投资的目的.通过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模拟堤后次生波并与波浪数学模型推算的绕射波进行叠加,计算不同堤顶高程对应码头结构所受的波浪力,并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码头结构的安全性,同时通过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验证防波堤结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对于码头和防波堤采用分离式布置的工程,防波堤防护要求可适当降低.堤顶高程按设计高水位+2 a一遇H13%基本不越浪控制,防波堤和码头结构安全可靠.

    断面物理模型次生波堤顶高程允许越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