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运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运工程
水运工程

吴澎

月刊

1002-4972

sygcbjb@yahoo.cn

010-64066347;841995234

100007

北京东城区安内国子监28号

水运工程/Journal Port & Waterway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交通部主管、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主办,面向国内外水运工程行业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本刊及时报道国家在水运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重点报道港口、航道、航电枢纽、道路、桥涵、修造船厂、市政建设等方面的勘察、规划、设计、科研、施工、监理、水运经济及管理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及技术改造成果和主要经验教训;贯彻“双百”和“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开展学术和信息交流;介绍国内外水运建设方面的先进技术及动向,是我国水运工程界发行量和影响面较大的科技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野外观测数据服务平台建设

    徐华夏明嫣温永宁夏云峰...
    197-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深水航道数据资源的采集、融合、分析及应用能力,在南京长江深水航道水沙环境与工程安全交通运输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进行长江深水航道野外观测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平台采用B/S架构,通过物联网、分布式建构等技术手段结合常用网络传输协议连接各数据集群,实现多源异构历史资料的整合与治理、实时监测数据的接入和第三方数据的聚合,开发了数据门户、水运一张图、工程专题、监测大屏、水位预测等专题应用.平台建设实现了以深水航道为主题的数据聚合与共享.

    长江深水航道野外观测数据聚合数据服务

    BIM+AR在烟台港西港区液化天然气项目配套码头工程中的应用

    田会静明亮李桐林王艾超...
    204-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工程建设领域对于数字化、信息化的要求不断提高,针对当前BIM(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与现场结合度低,各阶段信息中断等问题,借助AR(增强现实)技术具有的在真实场景叠加模型的功能,以烟台港西港区液化天然气(LNG)项目配套码头工程为例,搭建项目BIM+AR可视化管理平台.在搭建项目电子沙盘并开展BIM基础应用基础上,探究BIM+AR技术在高桩码头应用优势,通过建成模拟、施工交底、校核比对、管控进度等的综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与施工精细化管理水平.

    高桩码头BIM技术AR技术

    数字孪生航道技术及成熟度等级评价模型研究

    马瑞鑫吴静媛葛乃铭
    209-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孪生航道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航道专业融合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型航道基础设施.从数字孪生航道工程实际应用出发,阐述数字孪生航道的概念,构建包含物理实体航道、航道时空数据、孪生驱动引擎、数字虚体航道和场景应用服务在内的五维架构.根据数字空间到物理世界的逻辑关系提出以"仿真(L1)、映射(L2)、控制(L3)、预测(L4)和优化(L5)"为特点的五级数字孪生航道成熟度等级.基于五维架构和五级成熟度设计一套数字孪生航道成熟度评价模型,并在某段数字孪生航道开展定级评价,清晰展现其在数字孪生航道建设方面的长处和短板.结果表明,提出的数字孪生航道成熟度等级评价模型能有效指导数字孪生航道建设.

    数字孪生航道智慧航道成熟度模型评价指标

    融合BIM和GIS的轻量型数字孪生平台及其在智慧港航中的应用

    孟文君丁越峰杨琪
    217-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孪生是通过对物理世界数字化建模和仿真的新兴技术,作为实现数字化转型和促进智能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为智慧港航的实时监测、效率提升和问题预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融合BIM和GIS技术搭建轻量型数字孪生平台"全景盒子",该产品具有从Web端管理工程及场景搭建等功能,实现了零代码操作.从系统架构、功能设计方面展开介绍产品的创新性,并以上海市黄浦江航道项目应用为例,进一步阐述了该平台在智慧港航领域的优势和创新之处.

    智慧港航GISBIM数字孪生全景盒子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实现

    鲁彦汝李永翠李波张传军...
    223-227,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港内交通拥堵、缓解城市集疏运断带现象,以立体交通的思维构建未来物流体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针对上述问题,开展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设计空轨运输流程并采用清除-简化-整合-自动化(ESIA)方法进行运输路径简化、流程拼接;采用自适应动态蚁群算法解决空轨集疏运系统与码头现有系统重构、融合和迭代困难问题;采用线性约束的混合整数规划和改进型混沌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解决空轨选箱和路径协同问题.通过设计系统整体架构,进行各子系统功能模块分析,给出通用性的系统实现方案.

    空轨集疏运系统流程优化智能调度功能模块

    微差爆破在港口工程中的应用

    武政何军魏华
    228-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虑到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输油管等重要设施的存在,水下炸礁作为港口建设和航道疏浚中的重要工作手段需要确保工程的安全性.为了减少爆破产生的冲击波、震荡及爆破涌浪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对地质条件进行充分分析,并选取合适的爆破自由面以降低爆破振动的影响.在进行水下炸礁工作时,开展试爆研究,通过调整爆破参数如装药量和引爆时间,达到最佳的效果;通过设计最佳的装药结构,提高爆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研究成果可为地质坚硬、水深较深、施工条件复杂以及需要确保施工区内重要建筑安全的水下炸礁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微差爆破水下炸礁港口航道爆破网路装药结构

    喀斯特地貌地区GNSS高精度静态测量方案

    刘思航张子凡
    233-237,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喀斯特地貌地区控制点的高精度测量对区域地形调绘和水文测验均有重要意义.在喀斯特地貌地区传统测量困难,CORS站点稀疏,静态测量多路径效应严重,单点GNSS静态测量无法满足精度要求.为此,针对布设的 237 个GNSS E级控制点,设计出相应的GNSS静态测量方案以提高测量精度.该方案在测区中间添加 1 个全天候观测的固定基准站,测量时再添加1 个移动基准站,与其它N个流动站进行同步测量,然后结合6 个连续运行的CORS站点进行解算.最终静态测量的结果符合测量标准要求,其中控制检核点X坐标平均中误差为 0.007 m,Y坐标平均中误差为 0.018 m.测量的大地高结合广西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进行精化后,控制点高程测量结果与测出的水准高程进行对比,较差中误差为 0.024 m,且所有点较差都低于限差."1+1+N"静态测量模式显著提高了喀斯特地貌地区测量精度,通过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精化后的结果符合四等水准测量高程的要求.

    GNSS静态测量"1+1+N"模式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不同能级强夯法处理新近吹填粉细砂地基现场试验

    周宝江邵旭
    238-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矿石码头堆场表层由新近吹填形成的松散粉细砂组成,地下水位及黏粒含量均较高.为验证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的可行性以及优化施工参数,拟在处理厚度为6 和9 m的两个区域设立施工试验区,分别采用2 000 和4 000 kN·m的夯击能进行强夯试验,施工同时监测夯击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夯沉量等变化情况,施工完成后进行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和荷载试验,并给出单位面积夯击能与夯沉量的双曲线关系式.结果表明,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约为 2 d,每一点夯的最优夯击数为 7~8 击;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较处理前显著提高,且达到了设计文件中 200 kPa的承载力要求.

    新近吹填强夯孔隙水压力荷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