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油气与新能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油气与新能源
油气与新能源

双月刊

2097-0021

bjb901@263.net.cn

010-82383252、82383411

100083

北京海淀区志新西路3号938信箱

油气与新能源/Journal Petroleum Planning &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主办;由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彩南油田作业区协办。《石油规划设计》是石油行业综合指导性技术核心期刊;旨在促进石油工程高新技术发展,提高规划、勘察、设计整体水平;以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和科技法律、法规,贯彻主管部门领导指示和战略部署,传播技术经济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为主要任务。本刊内容丰富、栏目多样,是石油行业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及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石油规划设计》是领导决策的必读资料。栏目多样:辟有综述、专论、专家访谈录、经济、政策与法规、勘察、设计、重点工程、技术(会议)专辑、计算机应用、信息与自动化、科技、标准、管理、问题探讨、经验介绍、科技成果、专题讲座、资料、读作编者专栏。读者对象为从事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管道输送工程、油气加工与综合利用工程及相关工程规划、勘察、设计、科研、管理、标准化和计算机应用,以及施工、生产和教学工作的领导以及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碳"目标下稀土改性光催化制氢路径

    李亮荣杨小喆邓志伟黄玉林...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氢能是国际上公认的清洁新能源,光催化制氢是重要的绿氢制备方法,但常用的光催化剂存在带隙较宽、光催化效率较低且电子-空穴易复合等技术瓶颈,用稀土金属改性光催化剂的路径可有效提高制氢催化效果.从新能源利用与化学改性的角度出发,通过综合评述国内外稀土改性光催化制氢的研究现状,重点对比了La(镧)、Ce(铈)等稀土改性光催化剂机理和改性效果,分析和总结了目前稀土改性光催化剂在增强光利用率、提高可见光响应性、减少电子-空穴复合等方面的影响和效果,提出未来稀土在改性光催化剂制氢可深入研究的策略方向.

    氢能稀土改性光催化剂制氢新能源

    裂缝-孔隙型枯竭气藏储气库一体化注采运行评价

    于洪敏张亚雄牛保伦王志宝...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诊断评价裂缝-孔隙型枯竭气藏储气库注采运行状况及单井注采能力,针对中原油田储气库,建立考虑应力敏感的裂缝-孔隙型储层-井筒-地面一体化模型,以一体化模拟为手段,以地层压力、注采气量界限为约束,分析储气库注采能力影响因素,诊断储气库注采运行制约瓶颈,评价储气库系统注采能力.研究表明:井口和井底压力、油管尺寸等对储气库注采气量影响较大;储气库气藏压力低于 27 MPa,所受应力超过 50 MPa,采气指数明显下降,应力敏感性更强;低压时可能存在临界携液情况,但无冲蚀影响;压力下合理注气量为 71×104 m3/d,合理采气量43×104 m3/d.此研究可为裂缝-孔隙型储气库注采运行评价提供参考.

    裂缝-孔隙型储气库一体化注采运行注采能力评价

    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氨-氢混合无碳燃料燃烧爆炸机理研究

    滕霖单志伟李西贵李卫东...
    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中和背景下,氨-氢混合无碳燃料备受关注,但合成氨与氨分解制氢过程也存在着氨-氢混合燃爆的风险.目前对氨-氢燃烧爆炸详细机理的研究不够充分,传统的详细机理十分复杂,计算耗时过长.为了研究高压下氨-氢混合气体的燃烧爆炸特性,使用零维均质模型(即不考虑空间分布且物理和化学性质均为均匀的简化模型),采用带有误差传播的有向关系图(DRGEP)法简化现有的氨-氢燃烧爆炸详细机理,再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到基元反应较少的氨-氢燃烧爆炸简化机理.将简化机理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耦合,开展管道内氨-氢燃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简化机理在验证层流火焰速度和点火延迟时间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在爆破压力为 59.61 atm 和 69.97 atm下,平均激波速度的相对误差低于 1.4%,精度较高;且与简化机理耦合的CFD模型节约了计算资源.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氨-氢燃烧CFD模拟技术的发展,可为氨-氢混合无碳燃料的燃烧过程及爆炸防控提供理论指导.

    氨氢燃烧化学动力学反应机理简化机理数值模拟爆炸

    氨水改性活性炭吸附-水合耦合储存甲烷实验研究

    陈树军徐义恒谢先锋蒋东洋...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活性炭可以通过碱改性的方法有效提高其对客体分子的储存能力.针对适于吸附-水合耦合储存甲烷的椰壳活性炭进行改性,以氨水为改性剂制备了改性活性炭,对比研究了活性炭改性前后的孔隙结构、表面化学变化及其对甲烷储存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表明:氨改性增加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微孔容积,并减小了平均孔径;改性还影响了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组成,降低了活性炭表面O(氧)元素含量并略微增加了N(氮)元素含量,降低了活性炭表面的极性和亲水性.以原炭和NaOH(氢氧化钠)改性炭为对照组,进行甲烷储量实验和动力学实验,发现用体积分数为 0.4%浓氨水改性效果最好,在 1℃、8 MPa温压条件下储量能达到 16.99 mmol/g,是未改性时的 1.2倍,且动力学优秀,诱导时间最短为 19 min.

    氨水活性炭改性吸附甲烷储存水合物

    《油气与新能源》选题指南

    《油气与新能源》编辑部
    前插1页

    投稿须知

    《油气与新能源》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