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骨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杂志

卫小春

月刊

1008-5572

sygkzz@163.com

0351-3365826,3365705

030001

山西太原五一路382号

实用骨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办,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承办。宗旨是以实用和普及为主,兼顾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感染学组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预防策略专家共识工作组郝定均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术部位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为了规范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策略,降低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感染学组组织相关专家,通过查阅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借鉴了 Delphi法,经过反复多次讨论和修改,结合中国临床实践,制定了本共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策略。

    脊柱内固定手术部位感染感染预防专家共识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内外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研究现状分析

    马永胜林啟泰李泽昊李美明...
    104-110,114页

    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生物安全问题

    田志段王平马永胜张城铭...
    111-114页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

    袁建军李广张权任志帅...
    115-11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腰椎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患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方法 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行单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6例DL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持续性下腰痛分为腰痛组和非腰痛组。腰痛组34例,男10例,女24例;年龄32~77岁,平均(59。36±8。65)岁。非腰痛组52例,男21例,女31例;年龄30~78岁,平均(56。81±8。03)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椎功能评分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分析术后持续性下腰痛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值与VAS、JOA评分变化值的相关性,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值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价值。结果 腰痛组骨质疏松、术中骨性终板损伤发生率(47。06%、23。53%)高于非腰痛组(15。38%、1。92%);腰痛组术后3个月VAS、PT高于非腰痛组,JOA评分、LL、SS低于非腰痛组,△VAS、△JOA、△LL、△PI、△PT、△SS 小于非腰痛组(P<0。05);DLD 患者 △LL、△PT、△SS 均与 △VAS、△JOA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PI与△VAS、△JOA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骨质疏松、术中骨性终板损伤、△LL、△PT、△SS均为DLD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影响因素(P<0。05);△LL、△PT、△SS预测DLD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76、0。825、0。731;与△LL、△PT、△SS单独预测比较,△LL、△PT、△SS联合预测的AUC(0。939)明显增大,净重新分类指数、综合判别改善指数均>0(P<0。05)。结论 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DLD患者腰椎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发生有关,且在预测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方面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腰椎退行性疾病持续性下腰痛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相关性分析预测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对肩袖修补术后疗效影响的分析

    图达吉·吾布力哈斯木张浩沙强王志刚李坤...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初步研究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对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及肌腱愈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5例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26例和血尿酸正常组29例(诊断高尿酸血症标准为非同日两次血尿酸>420 μmol/L)。高尿酸血症组男17例,女9例;年龄38~69岁,平均(53。4±8。8)岁;血尿酸正常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44~74岁,平均(53。9±11。3)岁。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外旋活动度、内旋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 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估肩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时完善肩关节X线片和MRI检查,参照Sugaya评价标准评价肩袖愈合情况。结果 55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8个月,其中高尿酸血症组和血尿酸正常组随访时间分别为(6。56±0。64)个月和(6。62±0。62)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6,P=0。771)。两组患者术后各项观察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血尿酸正常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外旋活动度、内旋活动度、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ASES评分均优于高尿酸血症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43例患者完善肩关节MRI检查。根据Sugaya标准评价结果显示,血尿酸正常患者MRI分级优于高尿酸血症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5,P=0。047)。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中,血尿酸正常患者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肌腱愈合效果优于高血尿酸患者。

    高尿酸血症肩袖撕裂痛风肩袖修补术

    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同肩袖撕裂的相关性

    汪青钱胤华黄昊强徐锋...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同肩袖撕裂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昆山市中医医院骨科住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797例,其中男259例,女538例;年龄40~79岁,平均(58。86±8。73)岁。按照是否存在肩袖撕裂分为肩袖撕裂组559例及非肩袖撕裂组238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使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同肩袖撕裂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肩袖撕裂组的年龄、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高于非肩袖撕裂组。肩袖撕裂组的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清镁及血清磷水平低于非肩袖撕裂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同肩袖撕裂的发生有关。肩袖撕裂的患病率在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四个四分位呈升高的趋势(21。65%、24。15%、25。76%及28。44%)。结论 血脂异常与肩袖撕裂具有相关性,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越高,肩袖撕裂发生的风险越大。

    肩袖撕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脂血症相关性

    手术时间对女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预后的影响

    梁家铭齐志丹孙铁铮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较长手术时间是否会增加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h,TKA)术后膝关节功能受限的风险,并探讨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第1次TKA的原发性双膝骨关节炎的426例女性患者,年龄50~82岁,平均(66。24±11。58)岁;手术时间28~150 min,平均(64。03±19。17)min。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评分对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评分低于85分为术后功能受限,其中膝关节功能良好组405例,功能受限组21例。采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手术时间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受限的影响,进一步研究手术时间与术后膝关节功能受限的关系,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手术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 TKA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组平均手术时间(63。84±20。33)min,平均年龄(63。72±13。92)岁。功能受限组平均手术时间(67。74±18。77)min,平均年龄(68。78±15。98)岁。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手术时间≥120 min(HR=1。814,95%CI:1。085~3。033)是术后膝关节功能受限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是手术时间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KA手术时间的延长会增加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受限的风险,其中高血压是手术时间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时间高血压

    关节镜下跖筋膜松解联合跟骨骨刺清除术治疗顽固性跟痛症

    邓斌郑臣校吴健波张绍海...
    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跖筋膜松解联合跟骨骨刺清除术治疗顽固性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市中医院创伤骨科足踝组2018年4月至2022年6月期间,关节镜下采用跖筋膜松解联合跟骨骨刺清除术治疗顽固性跟痛症的患者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43~69岁,平均(54。7±7。9)岁,定期于门诊复诊并完成随访。观察并记录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定期复查术侧跟骨侧位X线片判断术侧跟骨骨刺是否复发。通过对比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nkle and hindfoot,AOFAS-AH)评分和跟痛症评分(calcaneodynia score,CS)来评价手术疗效。结论 30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6。27±2。32)个月。30例患者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而AOFAS-AH评分和CS评分均高于术前,手术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定期复查术侧跟骨侧位X线片示跟骨骨刺均无复发。无一例患者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术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跖筋膜松解联合跟骨骨刺清除术能够显著缓解顽固性跟痛症患者足跟局部疼痛,改善足踝功能,其疗效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顽固性跟痛症跖筋膜跟骨骨刺关节镜

    3D打印辅助寰枢椎置钉的临床分析

    陈磊朱斌次仁伦珠钟华璋...
    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3D打印辅助寰枢椎置钉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到2022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打印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2。87±16。97)岁;对照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3。39±13。59)岁。3D打印组进行3D打印模型的制作、模型研读、模型模拟制作钉道、预制好理想钉道的模型术中参考置钉;对照组根据术者经验常规徒手置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住院天数、置钉准确性Kawaguchi分级、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32。88±7。15)个月。3D打印组手术时间(131。07±28。65)min,短于对照组的(168。11±61。7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透视次数(9。80±2。21)次,少于对照组的(14。00±3。3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术后3 d VAS评分(2。84±1。04)分,较对照组的(3。37± 1。26)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置钉60枚,Kawaguchi分级0级56枚,优良率93。33%;对照组置钉72枚,Kawaguchi分级0级57枚,优良率79。17%;3D打印组置钉准确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相关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寰枢椎置钉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螺钉的置入精度,减少潜在的神经血管损伤风险,疗效满意。

    寰枢椎融合寰枢椎骨折寰枢椎不稳3D打印螺钉置入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不同应用形式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张玉祥杨伟铎李文波石杰...
    143-1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