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骨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杂志

卫小春

月刊

1008-5572

sygkzz@163.com

0351-3365826,3365705

030001

山西太原五一路382号

实用骨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办,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承办。宗旨是以实用和普及为主,兼顾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李美明马永胜林啟泰李泽昊...
    673-678页

    两种前路手术方式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汪心洋汪颖峰韩建邦李毅...
    679-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2例相邻双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其中ACDF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41~78岁,平均(54。78±10。22)岁;ACCF组52例,男40例,女12例;年龄31~78岁,平均(56。06±10。32)岁。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Odom's分级优良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 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Cobb角、颈椎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上下位相邻节段活动度和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率。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VAS、JOA评分及N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术后随访15~22个月,平均(18。23±1。50)个月。两组VAS、JOA评分、NDI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手术优良率、颈椎ROM、上下位相邻节段活动度和AS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的颈椎Cobb角大于ACCF组(P<0。05)。结论 对于相邻双节段颈椎病患者,ACDF、ACCF均有良好的手术疗效,可改善颈椎功能及神经功能,但均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术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颈椎活动度。相比而言,ACDF的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更好地改善颈椎曲度。

    双节段颈椎病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颈椎前路手术颈椎功能

    Delta大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疗效分析

    窦荣声张羽于明东闫浩...
    686-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Delta大通道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1月潍坊市人民医院采用Delta大通道脊柱内镜治疗的13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55~69岁,平均(62。62±4。01)岁。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在术后1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记录术前术后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mJOA)、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感觉评分(ASIA sense score,ASS)和双下肢运动评分(ASIA motor score,AMS)变化情况。以mJOA评分计算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改善率(recover rate,RR)及优良率,对RR与性别、年龄、术前mJOA评分、影像学分型及病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108。46±16。12)min,平均出血量(23。46±7。47)mL,平均住院时间(6。08±0。86)d。术后随访时间为6~35个月,平均(16。77±9。33)个月,术后1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mJOA、ASS、AMS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平均RR为(55。69±19。73)%,优良率为69。23%。RR与术前病程呈负相关(P<0。001),与术前mJOA评分呈正相关(P=0。029),与性别、年龄、影像学分型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Delta大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安全可靠,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出血量少等优势,短期效果良好。

    脊柱内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胸椎黄韧带骨化并发症

    Endo-ULBD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

    木热提·卡哈尔地力木拉提·艾克热木张树文徐阔...
    691-695,7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经皮脊柱内镜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percutaneous endoscopic unilateral laminec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Endo-ULBD)技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TOLF)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8例TOLF患者,其中14例接受Endo-ULBD手术(Endo-ULBD组),其中男7例,女7例;年龄50~73岁,平均(61。79±8。33)岁。14例接受传统后路椎板切除或联合融合固定手术(开放组),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50~70岁;平均(60。57±6。10)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以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中的VAS、JOA、ADL、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o-ULBD组未出现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脊髓神经功能恶化、神经损伤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而传统手术组有2例(14。2%)发生脑脊液漏,1例(7。1%)术后头痛、颈痛。结论 Endo-ULBD是治疗TOLF的有效且安全的方法,适用于包括硬膜骨化在内的病例,且不影响胸椎稳定性。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微创手术经皮内镜单侧椎板切除术手术减压

    改良Kite技术联合Triple-button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

    任晓伟吴羽李艳军罗浩...
    696-7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用改良Kite技术联合Triple-button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5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采用关节镜下改良Kite技术结合Triple-button 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33例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1~58岁,平均(38。22±0。60)岁;左肩20例,右肩13例;Rockwood分型:Ⅲ型16例,Ⅴ型17例。记录患者术前、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侧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前屈上举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正位X线片上测量喙突锁骨间距(coracoclavicular distance,CCD)、肩峰锁骨间距(acromioclavicular distance,ACD),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 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9个月,平均(13。36±0。28)个月。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无肩锁关节再脱位、锁骨和喙突骨折等并发症。VAS评分术前(7。44±0。53)分,末次随访(0。56±0。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nstant-Murley 评分术前(35。11±1。45)分,末次随访(90。11±2。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肩关节前屈上举(47。22±9。39)°,末次随访(178。8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CCD为(16。73±3。73)mm,末次随访(10。61±3。2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 ACD 为(12。18±3。34)mm,末次随访(6。49±2。6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关节镜下改良Kite技术结合Triple-button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安全可重复,可以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其远期疗效仍需观察。

    肩锁关节脱位Kite技术喙锁韧带关节镜Triple-button

    微创腰髂固定联合内固定支架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疗效

    徐耀宁白晶池伟东孙奎...
    701-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腰髂固定联合内固定支架(internal fixation,INFIX)技术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41例Tile B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微创腰髂固定联合INFIX组(观察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34~61岁,平均(47。1±8。1)岁;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对照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32~58岁,平均(45。8±7。6)岁。采集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末次随访时采用Matta评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jeed评分评价临床功能;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2±4。3)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关键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01);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6)。术后随访显示,两组VAS评分及Majeed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骨折复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9)。观察组(5。0%)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腰髂固定联合INFIX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安全有效,可作为该类型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案之一。

    骨盆骨折微创手术腰髂固定内固定支架临床疗效

    《实用骨科杂志》特约审稿人遴选通知

    705页

    骨质疏松性头颈型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的显微CT观察

    续开亮孟昊业汪爱媛杜心如...
    706-710,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骨质疏松性头颈型股骨颈骨折的股骨头标本的结构性薄弱区展开研究,为股骨颈骨折发生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集的头颈型股骨颈骨折的6个股骨头标本进行显微CT扫描,其中男性标本5个,女性标本1个;年龄68~82岁,平均(73。17±4。92)岁;左侧3个,右侧3个。在股骨头内周围区和股骨头外上区、骨折线最下区选取兴趣区进行重建和分析,比较骨形态结构参数。结果 股骨头外上区与股骨头内周围区相比,骨小梁间隔、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结构模型指数、骨小梁连接密度、组织骨密度、体积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表面积体积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股骨头外上区骨小梁间隔增加、厚度减少,骨小梁发生断裂、变细甚至消失,骨小梁结构更接近杆状。股骨颈骨折线最下区与股骨头内周围区相比,骨小梁厚度、骨密度以及骨体积分数增高,骨表面积体积比、结构模型指数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小梁间隔、数量以及骨小梁连接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图像显示,与周围区相比,骨折线最下区内骨小梁厚度明显增加,骨小梁结构更接近板状。结论 股骨头外上方结构存在一定程度薄弱,可能与骨折易由此处发生有关。骨折线最下方股骨颈中段内侧未显示骨质减弱。

    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股骨头薄弱区显微CT

    机器学习在关节外科中的应用与展望

    贺彬康雅思冯柏淋罗家宝...
    711-715,721页

    骨关节炎中软骨下骨病理改变及细胞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丘立标陈罡
    716-7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