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肝脏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肝脏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实用肝脏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周天仇

双月刊

1672-5069

sygzbzz@foxmail.com

0551-65142835

230031

合肥市长江西路424号

实用肝脏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医学期刊。该刊以从事肝脏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及防治的医务工作者为主要对象,报道各类肝脏疾病(包括各类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及其它肝脏疾病)的临床内外科诊疗实践经验和最新科研成果;介绍国内外本专业新技术、新疗法、新进展;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脏疾病的思路和方法;开展学术讨论。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政策,以临床为主,突出实用性,注重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兼顾医学继续教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肝硬化临床研究进展

    徐京杭于岩岩徐小元
    161-164页

    肝硬化病因诊断治疗

    有效白蛋白概念、检测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张舒茜谢雯
    165-168页

    肝硬化有效白蛋白临床应用

    ASPP2重组腺病毒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DEN诱导的小鼠肝细胞癌发生

    高明慧柴梦音寇卜心豆双双...
    169-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ASPP2 重组腺病毒(ASPP2-ad)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小鼠肝细胞癌(HCC)发生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DEN腹腔注射联合 0。005%DEN饮水方法 构建小鼠HCC模型。将动物分为DEN处理组和DEN-ASPP2-ad处理组,每组10 只。使用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动态观察小鼠HCC形成情况,大体记数肝脏肿瘤数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Ki67 表达,采用流式多重蛋白定量技术检测小鼠血清IL-1β、IL-6、KC、IL-2和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AFP、caspase3、cyclinD1、PCNA、p-IKK、IKK、p-IκB、IκB、p-p65 和p65 蛋白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Nfatc1 mRNA水平。结果 DEN诱导24 周后,DEN组小鼠肝脏肿瘤数为(9。9±1。9)个,显著多于DEN联合ASPP2-ad组[(3。9±1。2)个,P<0。05];DEN组小鼠Ki67 阳性细胞数为(91。4±9。1)个,显著多于DEN联合ASPP2-ad组[(56。6±10。5)个,P<0。05];在实验40 周末,DEN组小鼠生存率为65。2%,显著低于DEN联合ASPP2-ad组的90。0%(P<0。05);DEN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271。5±143。8)U/L和(299。3±221。4)U/L,均显著高于DEN-ASPP2-ad干预组[分别为(101。7±44。6)U/L和(124。1±75。0)U/L,P<0。05];DEN联合ASPP2-ad组血清IL-6 和TNFα水平分别为(8。1±1。6)MFI和(8。1±1。0)MFI,均显著低于DEN组[分别为(16。3±0。4)MFI和(26。3±5。3)MFI,P<0。05];DEN/ASPP2-ad处理组AFP、Cyclin D1 和PCNA表达减弱,而caspase-3 表达增强,NF-κB信号通路蛋白(p-IKK、p-IκB和p-p65)表达减弱,p-IKK/IKKα、p-IκB/IκB和p-p65/p65 比值也降低,NF-κB下游癌基因Nfatc1 表达减弱(P<0。05)。结论 ASPP2-ad可能通过调控NF-κB通路显著抑制DEN诱导的炎性增殖反应,阻抑HCC的发生,值得深入研究。

    肝细胞癌P53凋亡刺激蛋白2二乙基亚硝胺核因子κB小鼠

    230例肝功能异常幼童病因和临床特征分析

    高广华胡岩郑雪陶良群...
    17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一组肝功能异常幼童病因和临床特征。方法 2020 年10 月~2022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230 例肝功能异常患儿,收集临床资料,分析病因和肝功能异常指标。结果 在 230 例肝功能异常患儿,婴儿占 53。0%,幼儿占24。8%,学龄前儿童占12。6%和学龄儿童占9。6%;临床表现包括发热 156 例(67。8%),皮疹 78 例(33。9%),咳嗽 66 例(28。7%),腹泻33 例(14。3%),食欲减退 17 例(7。4%),恶心呕吐 13 例(5。7%),皮肤黄染 4 例(1。7%),精神差 4 例(1。7%),无明显临床症状15 例(6。5%);巨细胞病毒感染42 例(53。2%),EB病毒感染 22 例(27。9%),轮状病毒感染 7例(8。9%),肠道病毒感染 4 例(5。1%),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3 例(3。8%),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1 例(1。3%);败血症 4例,支气管炎4 例,溶血性链球菌咽炎2 例,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1 例,小儿肠炎 3 例;13 例(5。7%)为上呼吸道支原体感染;43 例(18。7%)为病毒、细菌和支原体混合感染;33 例(14。3%)为药物性肝损伤;3 例(1。3%)为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豆状核变性7 例,糖原累积症3 例;35 例(15。2%)原因不明;22 例学龄儿童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140。5±37。2)U/L和(131。3±29。7)U/L,显著大于29 例学龄前儿童[分别为(92。0±21。6)U/L和(88。6±25。3)U/L,P<0。05]或57 例幼儿组[分别为(61。3±19。3)U/L和(60。4±18。1)U/L,P<0。05]或122 例婴儿组[分别为(59。4±14。8)U/L和(57。1±14。5)U/L,P<0。05]。结论 婴幼儿肺部和肠道感染会引起短暂的肝功能异常,大多预后良好,应注意筛查和必要的管理。

    肝功能异常病因实验室检查婴幼儿

    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李兴泉杨春李诗源翁凯...
    17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我院收治的106 例基因1b型CHC患者,其中观察组53 例接受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治疗,对照组53例接受达塞布韦单药治疗,两组治疗持续12 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考核超快速病毒学应答(SRVR)、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VR)和随访 12 周时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结果 观察组SRVR、RVR、ETVR和SVR分别为88。7%、94。3%、100。0%和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7。9%、75。4%、83。0%和90。5%,P<0。05);在治疗12 周结束时,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0。8±4。6)U/L和(29。7±2。4)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2。2±5。1)U/L和(48。1±3。6)U/L,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4%(P<0。05)。结论 应用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治疗基因1b型CHC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肝功能,提高血清HCV RNA转阴率,且安全性尚可。

    慢性丙型肝炎HCV基因1b型奥比他韦帕立瑞韦利托那韦达塞布韦病毒学应答治疗

    减量索磷布韦联合全量达卡他韦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急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于欣欣付朝霞薛莉
    18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半量索磷布韦联合全量达卡他韦治疗长期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合并急性丙型肝炎(AH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 年6 月~2022 年1 月我院诊治的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ESRD合并AHC患者49 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25 例和对照组24 例,分别接受半量索磷布韦联合全量达卡他韦治疗或全量索磷布韦联合全量的达卡他韦治疗12 周。使用全自动病毒载量分析系统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观察组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随访12 周和24 周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 72。0%、96。0%、88。0%和88。0%,与对照组的70。8%、95。8%、87。5%和87。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12。5±1。0)ml/min·1。73m2,显著高于对照组[(9。0±1。0)ml/min·1。73m2,P<0。05],而血清肌酐(sCr)水平为(448。5±11。7)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77。4±12。6)μmol/L,P<0。05];治疗前后两组外周血CD4+细胞和CD8+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细胞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结论 应用半量索磷布韦联合全量达卡他韦治疗长期血液透析的ESRD合并AHC患者不影响抗病毒疗效,但可减轻肾功能损伤,值得进一步研究,优化治疗方案。

    丙型肝炎终末期肾病索磷布韦达卡他韦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IL-1RA、CTRP13和CK-1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高洋张静卢宣霖
    185-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 受体拮抗剂(IL-1RA)、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3(CTRP13)和细胞角蛋白18(CK-1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21 年1 月~2023 年1 月我院收治的67 例NAFLD患者和55 例健康体检者,经肝活检诊断肝脏脂肪变性分级,采用 ELISA法检测血清 IL-1RA、CTRP13 和CK-18 水平。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NAFLD组血清IL-1RA和CTRP13 水平分别为(328。6±54。3)pg/ml和(2634。2±397。5)pg/ml,显著低于健康人组[分别为(673。1±125。4)pg/ml和(3425。7±423。8)pg/ml,P<0。05],而血清CK-18 水平为(15。2±3。1)ng/ml,显著高于健康人组[(3。9±0。7)ng/ml,P<0。05];17 例F3 级肝脂肪变性患者血清IL-1RA和CTRP13 水平分别为(256。3±47。6)pg/ml和(2056。3±308。4)pg/ml,显著低于29 例F1 级患者[分别为(388。3±59。4)pg/ml和(3071。5±409。3)pg/ml,P<0。05]或21 例F2 级患者[分别为(304。7±50。1)pg/ml和(2498。1±374。2)pg/ml,P<0。05],而血清CK-18 水平为(23。4±4。7)ng/ml,显著高于F1 级患者[(8。1±1。3)ng/ml,P<0。05]或F2级患者[(18。5±2。9)ng/ml,P<0。05];F3 级肝脂肪变性患者肥胖、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有代谢综合征家族史、血清IL-1RA≥256。5pg/ml、CTRP13≥2056。5pg/ml 和 CK-18≥21。6 ng/ml 占比分别为 70。6%、76。5%、88。2%、70。6%、35。3%、35。3%和70。6%,与50 例F1/F2 级的38。0%、42。0%、40。0%、30。0%、92。0%、80。0%和10。0%比,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肥胖[OR(95%)为2。0(1。1~3。6)]、合并糖尿病[OR(95%)为 2。1(1。1~4。1)]、合并高脂血症[OR(95%)为1。6(1。0~2。6)]、IL-1RA[OR(95%)为0。5(0。3~0。9)]、CTRP13[OR(95%)为0。5(0。3~0。9)]和CK-18[OR(95%)为 1。7(1。2~2。5)]为影响NAFLD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NAFLD患者血清IL-1RA、CTRP13 和CK-18 水平异常变化可能为评估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提供一定的依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3细胞角蛋白18临床意义

    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检测受控衰减参数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脂肪变程度价值研究

    郭萌郭琦张峰
    18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检测的受控衰减参数(CAP)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脂肪变程度的价值。方法 2020 年5 月~2022 年5 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78 例,均接受肝脏超声检查和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检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AP诊断NAFLD患者肝脂肪变程度的效能。结果 肝脏超声检查结果 显示,78 例NAFLD患者中包括轻度肝脂肪变41 例、中度肝脂肪变23 例和重度肝脂肪变14例;重度肝脂肪变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77。2±14。9)U/L和(59。1±11。7)U/L,显著高于中度肝脂肪变患者[分别为(40。1±8。3)U/L和(35。9±6。2)U/L,P<0。05]或轻度肝脂肪变患者[分别为(26。7±5。5)U/L和(23。3±4。8)U/L,P<0。05];重度肝脂肪变患者血清TG水平和CAP分别为(3。5±0。7)mmol/L和(317。7±27。6)dB/m,显著高于轻度肝脂肪变患者[分别为(1。6±0。6)mmol/L和(259。9±27。5)dB/m,P<0。05]或中度肝脂肪变患者[分别为(2。7±0。6)mmol/L和(292。1±30。7)dB/m,P<0。05],而血清HDL-C水平为(0。8±0。4)mmol/L,显著低于轻度肝脂肪变患者[(1。3±0。3)mmol/L,P<0。05]或中度肝脂肪变患者[(1。1±0。3)mmol/L,P<0。05];以CAP>285。4dB/m为截断点,诊断NAFLD患者中度肝脂肪变,以CAP>309。1dB/m为截断点,诊断NAFLD患者重度肝脂肪变,结果 发现轻度肝脂肪变39 例,中度肝脂肪变22 例,重度肝脂肪变17 例,其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0。783(95%CI:0。669~0。896)、78。3%和 75。6%,和 0。696(95%CI:0。515~0。876)、78。6%和 69。6%(P<0。05)。结论 应用CAP诊断NAFLD患者肝脂肪变程度可能比超声检查更准确,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脂肪超声瞬时弹性成像受控衰减参数诊断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检出率及预测因素分析

    李敏张丽曾艾刘世裕...
    193-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肝纤维化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2020 年4 月~2022 年4 月我院收治的 482 例T2DM患者,使用超声检查诊断NAFLD,检测杨氏模量值诊断肝纤维化。应用Lasso回归模型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查和分析T2DM患者罹患NAFLD严重程度的风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风险因素预测NAFLD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在 482 例T2DM患者中,诊断NAFLD者276 例(57。3%),后者包括肝纤维化者 58 例(12。0%);T2DM/NAFLD/肝纤维化组年龄、周围神经病发生率、体质指数和杨氏模量值分别为(46。0±4。2)岁、82。8%、(28。3±3。2)kg/m2 和(10。8±2。2)kPa,均显著大于 T2DM/NAFLD组[分别为(45。6±4。9)岁、45。4%、(27。9±3。1)kg/m2 和(5。3±1。0)kPa,P<0。05]或T2DM组[分别为(42。5±5。8)岁、44。2%、(25。0±2。7)kg/m2 和(4。8±0。6)kPa,P<0。05];T2DM/NAFLD/肝纤维化组血清甘油三酯、尿酸、HOMA-IR、甘油三酯/血糖/体质指数、血清TNF-α和IL-6 水平分别为(2。6±0。8)mmol/L、(355。2±24。6)μmol/L、(2。6±0。4)、(270。8±18。5)、(8。2±2。3)pg/ml和(13。6±2。4)pg/ml,显著大于 T2DM/NAFLD组[分别为(2。2±0。4)mmol/L、(334。6±31。0)μmol/L、(2。6±0。4)、(219。1±40。4①)、(5。5±1。4)pg/ml和(9。7±2。1)pg/ml,P<0。05]或T2DM[分别为(2。1±0。5)mmol/L、(328。7±36。8)μmol/L、(2。3±0。7)、(207。9±39。1)、(5。3±1。1)pg/ml和(6。7±1。1)pg/ml,P<0。05];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TyG-BMI(OR=1。012,P=0。000)、IL-6(OR=2。782,P=0。000)、TNF-α(OR=1。008,P= 0。026)、UA(OR=1。530,P=0。000)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OR=1。855,P=0。010)为T2DM患者罹患NAFLD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 显示,TyG-BMI、IL-6、TNF-α和UA预测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7、0。928、0。840 和0。762。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可能会进展至肝纤维化,了解一些预测因子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可能能延缓病情发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2型糖尿病Lasso回归模型诊断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HIF-1α、HMGB1和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

    郑波哈丽达·夏尔甫哈孜谈理
    198-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高迁移率族蛋白 1(HMGB1)和脂联素(APN)水平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 2018 年5 月~2023 年3 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158 例(其中合并CAS者71 例),使用Fibrotouch弹性成像仪诊断脂肪肝,使用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斑块形成。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IF-1α、HMGB1 和APN水平,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合并CAS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指标预测NAFLD患者合并CAS的效能。结果 合并CAS组收缩压为(137。1±10。3)mmHg,显著高于未合并CAS组[(132。9±8。2)mmHg,P<0。05];合并CAS组血清TC、LDL-C、HIF-1α和HMGB1 水平分别为(6。5±2。3)mmol/L、(3。7±0。6)mmol/L、(25。7±6。5)pg/L和(9。4±2。3)ng/ml,显著高于未合并CAS组[分别(5。1±1。7)mmol/L、(2。8±0。3)mmol/L、(17。2±4。1)pg/L和(6。1±1。5)ng/ml,P<0。05],而血清APN为(7。5±3。0)mg/L,显著低于未合并 CAS 组[(12。8±4。6)mg/L,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TC(OR=1。411,95%CI:1。133~1。757)、LDL-C(OR=1。419,95%CI:1。128~1。785)、HIF-1α(OR=1。504,95%CI:1。182~1。914)、HMGB1(OR= 1。520,95%CI:1。206~1。916)和APN(OR=1。530,95%CI:1。226~1。909)均是影响NAFLD患者合并CA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IF-1α、HMGB1 和APN水平联合预测NAFLD患者合并CAS的AUC为0。863,其敏感度为94。5%,特异度为75。0%,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 NAFLD患者血清HIF-1α和HMGB1 水平升高而血清APN水平降低是发生CAS的危险因素,应及时发现和给予必要的干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颈动脉斑块形成低氧诱导因子-1α高迁移率族蛋白1脂联素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