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肝脏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肝脏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实用肝脏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周天仇

双月刊

1672-5069

sygzbzz@foxmail.com

0551-65142835

230031

合肥市长江西路424号

实用肝脏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医学期刊。该刊以从事肝脏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及防治的医务工作者为主要对象,报道各类肝脏疾病(包括各类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及其它肝脏疾病)的临床内外科诊疗实践经验和最新科研成果;介绍国内外本专业新技术、新疗法、新进展;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脏疾病的思路和方法;开展学术讨论。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政策,以临床为主,突出实用性,注重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兼顾医学继续教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神经降压素和微小RNA-122水平变化及其诊断脂肪性肝炎的价值探讨

    童静张珂瓈李昌平
    202-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前神经降压素(Pro-NT)和微小RNA-122(miRNA-122)水平变化及其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潜在价值.方法 2017 年1 月~2022 年6 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159 例和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人90 例,行腹部超声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ro-NT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血清miRNA-122.对NAFLD患者行肝活检检查,确定NASH诊断.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指标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在 159 例NAFLD患者中,经肝活检检查诊断NASH患者49 例和单纯性脂肪肝110 例;NASH患者BMI为(28.4±1.2)kg/m2,显著大于NAFLD患者[(27.3±1.4)kg/m2,P<0.05];NASH患者血清ALT、AST、空腹血糖(FBG)、胰岛素、HOMA-IR和尿酸水平分别为62(48,96)U/L、56(47,85)U/L、(5.9±0.6)mmol/L、10.2(8.8,13.4)μU/mL、2.6(1.8,3.4)和496(392,515)μmol/L,均显著高于NAFLD患者38(25,53)U/L、32(21,49)U/L、(5.3±0.6)mmol/L、9.0(7.2,12.6)μU/mL、2.2(1.3,2.7)和 446(351,495)μmol/L,P<0.05];血清Pro-NT和miRNA-122 分别为167(148.4,186.9)pmol/L和 8.2(2.0,29.3),显著高于 NAFLD患者[分别为 82(53.0,100.4)pmol/L和2.2(1.4,10.6),P<0.05];NAFLD患者上述指标又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分别以血清Pro-NT≥112 pmol/L和miRNA-122≥7.08 为截断点,结果 Pro-NT诊断NASH的AUC为0.824,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80.0%、84.9%和 82.3%,经 Delong 法检验,显著优于 miRNA-122 诊断(分别为 0.637、56.0%、70.0%、76.5%和56.8%,P<0.05).结论 应用血清Pro-NT水平在NAFLD患者中初筛NASH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前神经降压素微小RNA-122诊断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干燥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卜玲玲殷燕潘丹烨陈晨...
    206-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合并干燥综合征(S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2015 年6 月~2023 年6 月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 50 例、AIH合并SS患者20 例,PBC患者85例和PBC合并SS 患者45 例,均接受肝活检,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 型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抗线粒体 M2 型抗体(AMA-M2)、抗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抗体(Sp100)、抗核膜糖蛋白 210 抗体(gp210)和抗 Ro-52 抗体(Ro-52).结果 AIH 合并 SS 患者口干/眼干发生率为95.0%,显著高于AIH组的10.0%(P<0.05),PBC合并SS患者口干/眼干发生率为 97.8%,显著高于PBC组的 12.9%(P<0.05),而瘙痒和黄疸发生率分别为37.8%和40.0%,显著低于PBC组的67.1%和60.6%(P<0.05);AIH合并SS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为(14.4±3.1)μmol/L,显著低于AIH组[(23.8±5.3)μmol/L,P<0.05];PBC合并SS患者血清TBIL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分别为(26.7±6.6)μmol/L和(159.1±14.3)U/L,显著低于 PBC组[分别为(61.4±13.8)μmol/L和(223.5±25.4)U/L,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水平为(20.6±3.6)g/L,显著高于PBC组[(15.6±2.5)g/L,P<0.05];AIH合并SS患者血清抗Ro-52 阳性率为55.0%,显著高于AIH组的 16.0%(P<0.05),PBC合并SS患者血清抗Ro-52 阳性率为53.3%,显著高于PBC组的25.9%(P<0.05);与AIH/PBC组比,AIH合并SS/PBC合并SS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SS的AIH和PBC患者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使病情具有复杂性,临床在诊治过程中,应注意识别和处理.

    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干燥综合征临床特征

    219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梁丹丹江建宁黄锦妮龙诗雨...
    210-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早期发现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2012 年1 月~2020 年12 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诊断为DILI患者219 例,经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方法 (RUCAM)评分≥6 分诊断,并将肝损伤程度分为1 级(轻度)、2 级(中度)和3 级、4 级、5 级(重度).结果 在本组219 例DILI患者中,最常见的可疑致病药物为中药类(30.1%)、抗结核药物(12.3%)、抗生素(11.9%)、抗肿瘤及免疫抑制剂(7.8%)和解热镇痛药(6.4%);肝细胞损伤型160 例,胆汁淤积型42 例,混合型17 例;三型性别和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程度1 级100 例,2 级32 例,3 级以上87 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患者重度肝损伤占比分别为57.1%和53.0%,均显著高于肝细胞损伤型的33.7%(P<0.05);肝细胞损伤型治愈或好转率为93.8%,显著高于胆汁淤积型的61.9%或混合型的70.6%(P<0.01).结论 了解临床常导致DILI的可疑药物、临床类型和病情评估方法 对于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都很重要,需要进一步规范处置流程,防止病情进展.

    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征临床分型预后

    应用替加环素治疗重症感染患者DILI发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天祺王敏杨娜朱怀军...
    214-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替加环素治疗重症感染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影响DILI发生的因素.方法 2022 年1~12 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重症感染患者 74 例,分别给予替加环素 50 mg(n=27)或 100 mg(n=47),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毫升中静脉滴注,2 次/d,治疗5~14d.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ILI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诊断效能.结果 在治疗后,本组患者发生DILI者36 例(48.6%);DILI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占比分别为 50.0%、47.2%、33.3%,均显著高于未发生DILI组(18.4%、23.7%、13.2%,P<0.05);DILI组替加环素血药浓度的曲线下面积(AUC0-24h)为(17.6±6.6)mg·h·L-1,显著高于非DILI组[(14.0±7.3)mg·h·L-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4.253(95%CI:1.224~14.773)],合并恶性肿瘤[OR:4.818(95%CI:1.300~17.856)]和AUC0-24 h[OR:1.106(95%CI:1.022~1.197)]是重症感染患者应用替加环素出现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发现,以替加环素AUC0-24h =14.78 mg·h·L-1 为截断点,其预测DILI发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65.8%.结论 熟悉重症感染患者应用替加环素出现DILI的常见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做好防治工作,监测血药浓度,采取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或可降低DILI发生率.

    药物性肝损伤重症感染替加环素影响因素

    肝豆状核变性儿童临床表型与ATP7B基因突变谱变化研究

    严盼盼黄晓霞祝峰滕懿群...
    218-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肝豆状核变性(WD)儿童临床表型特征及其ATP7B基因突变谱变化.方法 2020 年 1 月~2023 年1 月我院收治的WD患儿62 例,其中肝病组41 例(临床型11 例和亚临床型30 例)和神经病组21 例(临床型6 例和亚临床型15 例),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外周静脉血ATP7B基因突变谱,登录ATP7B突变数据库,比对突变结果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24h尿铜和血清铜蓝蛋白.结果 肝病组起病年龄、角膜K-F环发生率、血清谷丙转氨酶和24h尿铜水平分别为(6.1±2.5)岁、17.0%、(149.6±51.3)U/L和(157.0±25.7)μg,与神经病组[分别为(9.6±2.9)岁、76.1%、(67.1±11.0)U/L和(272.2±30.8)μg]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型肝病组起病年龄、角膜K-F环、血清胆汁酸、谷丙转氨酶和24h尿铜水平分别为(6.8±1.9)岁、54.5%、(158.5±23.6)μmol/L、(279.6±17.5)U/L和(196.6±62.8)μg,与亚临床型肝病组[分别为(5.1±2.3)岁、3.3%、(16.1±4.1)μmol/L、(90.5±12.1)U/L和(118.1±41.0)μg]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型神经病组角膜K-F环、血清胆汁酸、谷丙转氨酶和24h尿铜水平分别为100.0%、(26.8±5.8)μmol/L、(96.7±10.1)U/L 和(376.5±48.9)μg,与亚临床型神经病组[分别为 66.7%、(14.4±3.2)μmol/L、(48.5±5.2)U/L和(214.7±55.4)μg]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TP7B基因突变谱中,c.2333G>T(Arg778Leu)见于41 个等位基因,等位频率占比为33.1%,其次为c.2975G>T(Pro992Leu),见于10 个等位基因,等位频率占比为8.1%,再次为c.2621C>T(Ala874Val)、c.1708-5t>g(Ala874Val)和c.994G>T(Glu332stop),等位频率占比分别为4.8%、3.2%和3.2%;检测到错义突变34 种,插入突变15 种,剪切突变8 种,无义突变5 种;复合杂合突变45 例,杂合突变7 例,纯合突变 10 例;肝病组与神经病组前 5 致病变异基因(p.Arg778Le、p.Pro992Leu、p.Ala874Val、IVS4-5:t>g和p.Glu332stop)突变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WD儿童以肝脏受累多见,排名前 5 位的致病变异有Arg778Leu、Pro992Leu、Ala874Val、Ala874Val和Glu332stop,因此为诊断可以优先选择检测这些热点基因,但基因检测可能无法预测临床表型.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型ATP7B基因突变谱儿童

    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和预后分析

    刘松涛孟庆华刘梅韩亚男...
    22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LF/SALF)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6 年1 月~2021 年7 月我院收治的ALF/SALF成人患者,参照2015 年国际腹水俱乐部制定的标准诊断AKI,应用多因素COX生存回归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因素.结果 在纳入的378 例患者中,ALF 77 例,SALF 301 例;91 例(24.1%)发生了AKI,其中ALF患者为42.9%,显著高于SALF患者的19.3%(P<0.05);在91 例AKI患者中,肾前性氮质血症(PRA)4 例(4.4%),肝肾综合征(HRS)54 例(59.3%),急性肾小管坏死(ATN)22 例(24.2%),其他类型 11 例(12.1%);未并发AKI的ALF患者28d和90d病死率分别为45.5%和47.7%,显著低于并发AKI的 78.8%和 90.9%(P<0.05),未并发AKI的SALF患者28d和90d病死率分别为23.0%和26.7%,显著低于并发AKI患者的69.0%和74.1%(P<0.05);经COX生存回归分析显示,诊断为ALF、发生AKI和INR高水平与患者28d和90d病死率独立相关.结论 ALF患者发生AKI的比例显著高于SALF患者,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衰竭急性肾损伤预后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研究

    李尧梁健张春董静...
    226-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恩替卡韦(ET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诊治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78 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观察组38 例,分别给予ETV或ETV联合Peg-IFN-α2b治疗24 w,然后两组均继续接受ETV治疗,随访至48 w.常规检测肝功能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HBV标志物定量和HBV DNA载量.结果 在随访24w末,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为(45.7±3.2)g/L,显著高于对照组[(38.5±4.3)g/L,P<0.05];观察组血清IV-C、HA、PⅢP和LN水平分别为(154.3±11.7)μg/L、(130.9±17.5)μg/L、(110.6±16.2)μg/L和(152.7±14.3)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0.7±12.4)μg/L、(161.8±18.7)μg/L、(157.4±17.3)μg/L和(200.9±16.3)μg/L,P<0.05];观察组血清HBsAg水平为1363.8(623.1,2767.6)IU/ml,显著低于对照组[2119.6(1144.9,5094.3)IU/ml,P<0.05],而血清HBsAg阴转率为1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P<0.05).结论 联合应用ETV和Peg-IFN-α2b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提高血清HBsAg阴转率,可能有助于病情恢复.

    肝硬化乙型肝炎恩替卡韦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

    内镜下硬化剂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羟考酮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效果研究

    王红霞胥晓倩于明帅
    230-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羟考酮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处理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接受内镜下硬化剂治疗(EIS)的效果.方法 2021 年5 月~2023 年3 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EVB患者87 例,被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9 例,均接受EIS治疗,分别给予A组、B组和C组羟考酮0.04 mg·kg-1、0.08 mg·kg-1和0.12 mg·kg-1 静脉推注诱导麻醉,再给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观察给药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置镜后1 min(T2)、拔镜时(T3)和苏醒时(T4)指标变化.采用Stward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苏醒质量和疼痛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在T1、T2 和T3 时,C组丙泊酚效应室剂量分别为(3.0±0.2)μg/mL、(3.5±0.2)μg/mL和(3.1±0.6)μg/mL,显著低于B组[分别为(3.2±0.3)μg/mL、(3.7±0.2)μg/mL和(3.5±0.5)μg/mL,P<0.05]或A组[分别为(3.5±0.4)μg/mL、(3.9±0.3)μg/mL和(3.8±0.4)μg/mL,P<0.05];C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和Stward评分分别为(388.3±27.1)mg、(11.8±2.0)min和(4.0±0.9)分,与B组[分别为(420.6±31.5)mg、(9.1±1.3)min和(5.1±0.8)分,P<0.05]或A组[分别为(458.7±28.7)mg、(8.3±1.6)min和(4.0±0.9)分,P<0.05]比,差异显著;在术后1h和2h时,C组和B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在术后6h时,B组血清IL-6 和TNF-α水平分别为(30.5±4.4)pg/mL和(16.3±1.9)pg/mL,显著低于A组[分别为(37.3±5.6)pg/mL和(20.6±2.4)pg/mL,P<0.05]或C组[分别为(35.9±4.7)pg/mL和(19.1±2.6)pg/mL,P<0.05];C组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率分别为27.6%和 20.7%,显著高于A组(分别为 10.3%和 3.5%,P<0.05)或B组(分别为 3.5%和 0.0%,P<0.05).结论 在采用EIS治疗EVB患者时,应用中等剂量羟考酮诱导联合丙泊酚麻醉可保证较好的麻醉效果,不良事件少.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硬化剂治疗丙泊酚羟考酮麻醉

    恩替卡韦联合扶正解毒散结方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研究

    万贵香李忠廉赵亚博梁微微...
    234-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恩替卡韦联合扶正解毒散结方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0 年 9 月~2022 年9 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12 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56 例和观察组 56 例,分别给予恩替卡韦或恩替卡韦联合扶正解毒散结方治疗24 w.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和Ⅳ型胶原(Ⅳ-C),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脾脏厚度、脾静脉内径和门静脉内径,使用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行肝脏硬度检测(LSM).结果 在治疗24w末,观察组ALT复常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胁下积块、腹大坚满、胁痛如刺、面色晦黯、纳呆、口干苦和便溏等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0±0.2)分、(1.2±0.3)分、(1.0±0.2)分、(0.9±0.2)分、(0.8±0.2)分、(0.9±0.2)分和(0.7±0.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0.3)分、(1.7±0.4)分、(1.6±0.3)分、(1.5±0.2)分、(1.2±0.3)分、(1.4±0.3)分和(1.2±0.2)分,P<0.05];观察组血清ALT水平为(41.6±9.0)U/L,显著低于对照组[(59.7±11.5)U/L,P<0.05];观察组血清PC-Ⅲ和HA水平分别为(106.4±17.9)μg/L和(122.3±15.6)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5.4±20.6)μg/L和(167.9±24.2)μg/L,P<0.05];观察组脾脏厚度和LSM分别为(43.8±3.5)mm和(11.0±1.6)kP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6.4±4.0)mm和(13.3±2.1)kPa,P<0.05].结论 应用恩替卡韦联合扶正解毒散结方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能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抑制肝纤维化进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肝硬化乙型肝炎扶正解毒散结方恩替卡韦肝纤维化治疗

    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联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效果研究

    肖潇盛云建
    238-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采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EVL)联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9 年3 月~2022 年1 月我院收治的85 例肝硬化并发EVB患者,其中42 例对照组接受EVL术治疗,43 例观察组在接受EVL治疗后择期行TIPS治疗.随访6 个月.采用超声检测门静脉压力梯度(PPG)、门静脉压力(PVP)和门静脉血流速度(PVFV),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过氧化脂质(LPO)、胃动素(MTL)和胃泌素(GAS)水平.结果 急性期,观察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9.3%和9.5%(P>0.05);两组止血时间和输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住院日为(12.8±2.6)d,显著长于对照组[(8.1±1.5)d,P<0.05];术后,观察组PVFV为(16.7±3.8)cm/s,显著快于对照组[(12.5±2.4),P<0.05],而PPG和PVP 分别为(9.1±1.4)mmHg和(19.6±2.3)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2±1.9)mmHg和(34.8±3.4)mmHg,P<0.05];观察组血清LPO、MTL和GAS水平分别为(4.1±2.2)U/L、(202.4±22.7)ng/L和(76.3±8.4)μ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9±1.6)U/L、(256.8±26.1)ng/L和(115.6±10.9)μg/mL,P<0.05];随访6 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1.6%和7.7%(P<0.05).结论 在实施EVL急性期止血后适时进行TIPS术治疗肝硬化并发EVB患者效果确切,可减少再出血发生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曲张静脉套扎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再出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