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化工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化工应用
石油化工应用

周彤

月刊

1673-5285

nxsyhg@vip.163.com

0951-5016467

750002

宁夏银川市凤凰北街172号

石油化工应用/Journal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pp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石化类综合性科技期刊,办刊宗旨是为石油化工行业的科研人员开展技术交流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新的科学技术新资讯,掌握国内外科技研发新动态,读者对象为石化及相关行业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科研人员、高校师生及一切有关于石化发展的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苏西区块采气管道腐蚀机理研究及控制策略

    刘祥周史亮陈波许丽华...
    54-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西区块属于含水气藏,采气管道采用湿气输送,具有气量低、流速慢、液量高的特点,易发生内腐蚀,严重影响气田的正常生产运行.针对苏西区块采出气的流态特征、多相流组成、输送环境特征以及管道腐蚀特征等开展系统研究评价,从而明确腐蚀主控因素,归纳腐蚀规律,揭示管道腐蚀机理,建立腐蚀预测模型,形成防腐技术方案,提高集输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含水气藏采气管道腐蚀预测模型主控因素

    微气泡驱与空气泡沫驱技术差异性及调整对策

    沈焕文马云成陈建宏王艳玲...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气泡驱与空气泡沫驱技术经过矿场试验,在低渗高含水率油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对于两种气驱机理认识及技术政策调整思路方式上仍存在短板.本文通过深入研究两种气驱技术机理、驱替特征的差异性,结合现场动态调整效果,认为微气泡驱以物理发泡为主,驱替特征呈气液同驱,采取低气液比(1.0∶3.0)的技术政策,空气泡沫驱以化学发泡为主,驱替特征呈气驱为主液相为辅,采取高气液比(3.0∶1.0)的调整思路,并提出了气驱分注试验的调整对策,控水增油效果显著提升,提高采收率趋势良好.对同类油藏两种气驱技术调整界限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微气泡驱空气泡沫驱技术差异性

    低渗致密气井井口楔形流量计应用研究

    呼军李先兵徐静文曹朋亮...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掌握低渗致密气藏在开发生产过程中的变化趋势,通过产量核实制定和验证间歇生产制度的合理性,并持续优化调整,气井井口的流量计在气井动态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井口天然气进入地面管线时,属于湿气,含有凝析水或油、饱和水蒸气、轻烃类以及固体杂质.不同区块、不同层位气井湿气构成和组分也不相同,井口工况比较复杂,在用的大部分流量仪表受到出液的复杂因素影响,自动计量并上传的气井产量数据误差都比较大,导致动态管理不能准确地监测气井实际生产情况或措施作业效果.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应用新型楔形流量计,在现场安装试验并修正计算参量后,量程比可达 15∶1,差压精度 0.075%,年故障率为 0.3%,在低渗致密气井井口计量中有较好的适应性,为推动气田动态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优质的基础数据.

    湿气计量楔形流量计流量比低渗致密气藏数字化转型

    单砂体接触关系及其对水驱开发的影响研究

    李航张译丹梁亮曲梦绯...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姬塬油田L27 区单砂体接触关系复杂,其接触关系严重影响该地区的油藏分布规律和水驱开发效果.为了研究L27 区长4+52、长61 油层组的单砂体接触关系及其对水驱开发的影响,本文立足于长 4+52、长 61 油层组的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综合钻井、测井等资料进行了单砂体的识别与划分,刻画了该油层组单砂体的垂向和侧向接触关系,进一步厘清了单砂体接触关系对水驱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单砂体侧向接触关系分为 3 类,即侧切式、孤立式、对接式,其中,侧切式连通性最好,对接式次之;侧向接触关系主要影响注水见效时间,垂向接触关系主要影响水驱动用程度.该地区的单砂体接触关系对注水开发效果具有明显的影响,提出的潜力层补孔措施对该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姬塬油田长 4+5、长6油藏单砂体刻画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基础.

    单砂体水驱开发接触关系长4+5、长6油藏姬塬油田

    L38区长8油藏表面活性剂驱先导试验开发特征分析

    刘军全余航冷福高波...
    72-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江油田超低渗油藏储量、产量占比大,一次井网注水开发后水驱矛盾突出.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结果显示,此次表面活性剂驱试验能大幅降低界面张力,具有抗吸附性、小浓度下改变润湿性等效果,两相共渗区范围扩大,驱油效率可提高5.53%.在L38区中部选取 4个注采井组开展先导试验,连续注入 8 个月后水驱矛盾改善,控水增油效果显著,开发指标变好,水驱动态储量增加 1.07 倍.

    表面活性剂超低渗油藏环江油田开发特征

    空气热混相驱矿场试验中的工艺配套研究与实施

    陈宏涛周冰欣郭邦彦韩昭海...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气热混相驱是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前沿技术之一,为进一步探索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工艺技术,结合A区块油藏特征,开展空气热混相驱工艺技术先导试验.本文主要针对空气热混相驱工艺现场试验所存在的技术难点,从注入井井筒、采出井井口、地面工艺流程、现场实施工艺、数字化监控等方面进行研究及配套,确保空气热混相驱工艺试验顺利实施,为后期空气热混相驱在低渗透油藏扩大试验提供技术支撑.

    空气热混相驱低渗透油藏工艺配套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段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赵梅芳吴玮袁玮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富县地区延长组长 8 段油层组发现了工业油流井,但平面分布不均,具有点状含油的特点,勘探开发总体显示出该区具有多层位含油、局部层位富集的特征,但油水分布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尚不清楚,制约了该区下组合油气的勘探开发,为此,基于钻井和生产资料,分析了研究区长 8 段油层组的油藏类型、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研究表明,区内长 8 段油藏类型主要为上倾尖灭岩性油藏、透镜状岩性油藏和致密层遮挡岩性油藏;油气成藏受烃源岩、储层物性、砂体厚度、局部构造共同控制;长 8段油气成藏模式为典型的三明治型,有利于致密油的形成.

    长8段油层组富县地区成藏主控因素

    火成岩遮挡下储层展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评价

    袁勋何芬崔名喆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口凹陷A油田东三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东一、二段沉积时期,火山活动强烈,发育大套火成岩,针对上覆火成岩遮挡影响地震成像、火成岩分布影响储层预测等难点,通过开展井震精细标定、地震属性、地震相分析,并结合火成岩遮挡下的地震正演实验分析,建立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和前三角洲泥不同沉积微相识别标准,利用振幅属性研究定量刻画储层砂岩含量及展布,并分析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断层根部低洼区发育溢流相火成岩、火山通道周边发育侵入相火成岩及沉积相带变化导致储层砂岩含量降低.将该成果应用于地质精细建模中,优化 15口开发井井位,平均提高单井砂岩钻遇率 22.3%,通过模型预测,提高采收率 1.2%.

    辫状河三角洲火成岩遮挡正演模拟储层预测储层平面非均质性

    低阻油层录测多元参数综合评价方法

    刘永华杨毅陈勇国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渤海P油田馆陶组纵向上存在多套流体系统,砂体叠置关系和油水界面复杂,普遍发育低阻油层.由于低阻油层的成因和类型复杂多样,导致低阻油层具有不同的岩石物理和录、测井响应特征.依据常规测井所建立的评价方法往往会低估甚至遗漏低阻油层,尤其当低阻油层同时具有低气体含量特征时,电阻率特征和气体含量与水层难以区分.结合以岩屑为测量载体的地化录井、三维定量荧光录井等技术,优选评价参数,建立多元综合评价方法.通过验证,大大提高了研究区低阻油层的快速识别符合率,为P油田开发部署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支撑.

    馆陶组低阻油层地化录井三维定量荧光多元综合评价

    D-山梨醇醚化过程的热力学计算与分析

    叶辉郝会娟范昊霖张伟...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D-山梨醇在酸催化下会发生醚化反应,生成失水山梨醇的混合物.为便于了解各反应特性,采用Benson法、Myrdal-Krzyzaniak-Yalkowsky法、Joback法等基团贡献法和Marrero-Pardillo键贡献法估算了D-山梨醇醚化反应中所涉及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熵和摩尔定压热容等热力学参数.并根据估算数据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各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标准摩尔反应Gibbs自由能变和平衡常数.计算结果表明:D-山梨醇醚化过程中,各个反应均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醚化反应进行,标准摩尔反应 Gibbs自由能变均小于 0,反应为自发过程,反应能正向完全进行.产物中1,4-失水山梨醇的平衡常数较大,会进一步生成异山梨醇.这些数据为失水山梨醇的高效制备提供理论参考.

    D-山梨醇醚化热力学计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