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验技术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验技术与管理
实验技术与管理

李德华

月刊

1002-4956

sjg@tsinghua.edu.cn

010-62783005;62797828-205,207,203,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10号楼2层

实验技术与管理/Journal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实验技术与管理》是面向全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学术技术性期刊,1963年创刊,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月刊,每月20日出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会刊。收录我刊的国内媒体: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收录我刊的国外媒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CSA:MI,工程技术)、美国《化学文摘》(CA)。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温气冷堆用石墨材料高温摩擦系数测量实验装置设计

    陈泽亮李嘉旭桂南刘志勇...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温气冷堆是具有第四代反应堆特征的重要堆型,石墨材料作为高温气冷堆中的重要结构材料和慢化剂,其性能对反应堆的设计、运行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温、大载荷条件下石墨摩擦系数测量方法的局限性,该文提出了高温气冷堆用石墨材料摩擦系数测量方法并设计了实验装置,通过模拟高温气冷堆堆芯内的环境参数,确定了石墨摩擦系数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装置外壳使用不锈钢制造,内部由隔热砖构成腔体并填充保温棉,用石墨加热棒加热,由力传感器采集推进力和拉回力数据,计算摩擦力和摩擦系数。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能够稳定并准确地获得石墨摩擦系数数据,为高温气冷堆相关数值模拟和设计改进提供数据支撑。

    高温气冷堆石墨摩擦系数第四代反应堆测量装置

    基于NOAH技术的二维核磁共振应用

    闫丽熊嫣赵伟彭绍春...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核磁技术分析复杂化合物结构,需采集多个二维核磁共振(2D NMR)图谱,通常实验耗时较长,不稳定且易分解的化合物可能因此发生结构变化,影响结构解析的准确性。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探讨了基于NOAH(NMR by ordered acquisition using 1H-detection)快速采集 2D NMR的实验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通过共享恢复时间,不仅节省了约 60%的数据采集时间,同时提升了实验谱图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为化合物结构的快速鉴定和谱仪共享提供了有效方案。

    二维核磁共振NOAH技术利福霉素-S

    机载SAR、热红外与高光谱联合的溢油检测实验方案设计

    刘善伟孙才艺杨俊芳王大伟...
    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并准确进行溢油检测对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因其"站得高、看得远、观得全"的独特优势成为海上溢油检测的重要手段。为综合利用各种遥感监测手段的优势准确提取海面油膜,于 2022 年 10月22日至23日开展外场模拟溢油实验,利用无人机同步获取机载SAR、热红外与高光谱数据。使用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模型进行溢油检测,研究并分析以SAR数据为基础加入高光谱与热红外数据进行溢油检测的优势。结果表明,RF模型检测 Dataset#1 的 F1-Score达到 72。74%,错分现象明显改善。SVM和 RF模型对 Dataset#2 的F1-Score分别达到 99。52%和 99。64%。利用多维度遥感数据进行溢油检测,为多源遥感手段在海洋溢油检测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多源遥感溢油检测机载SAR高光谱机器学习

    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环境适应性实验研究及评价

    陈奥杰郭贤操凯赵稼轩...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烷泄漏会导致居民楼燃气爆炸事故的发生。复杂厨房环境(如油烟等)会对家用燃气探测器性能造成影响。该文对 4 种不同工作原理的家用探测器在油烟、水蒸气等单一及高温油烟等耦合环境中的适应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提出报警动作值相对误差 Srel的概念,对探测器的性能进行了定量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半导体式探测器的灵敏度受到被干扰物的吸附和表面反应影响较大,油烟环境下报警值误差达到5。74%LEL(lower explosive limit),两种耦合环境下报警值误差分别达到7。48%LEL和6。84%LEL,油烟料酒耦合中相对误差高达149。5%;催化燃烧式对环境温度和氧气浓度等因素较为敏感;红外吸收式在水蒸气环境下发生误报;激光探测器能够长时间保持稳定地输出功率和波长,在评价得分结果中,其得分最高为85分。该研究为提高家用燃气探测器的精准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国内探测器的性能评价提供了一种方法。

    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环境适应性厨房环境报警动作值性能评价

    环氧树脂基自发光路面材料的设计及其余辉特性实验

    康爱红朱荣李波张垚...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地区道路照明是新农村道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将长余辉发光材料加入路面材料中,研究一种新型自发光道路,可为农村道路照明提供一种绿色低碳的新途径。该研究设计了一种自发光环氧薄层罩面,探究了长余辉材料掺量和粒径对其余辉特性的影响,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发光环氧混合料经过 30 min光照后,其亮度可达到极大值;其余辉特性分为迅速衰减期和相对稳定期两个阶段,亮度在30 min内衰减迅速,60 min后逐步趋于稳定;持续发光 4 h后,其亮度仍超过人眼可观测的阈值。长余辉材料掺配比例越高,粒径越大,混合料发光效果越好。在晴天、阴天以及经过雨水浸泡后,自发光环氧混合料的余辉衰减规律基本一致,均超过人眼可观测的亮度阈值,表现出良好的发光耐久性。此外,与常规沥青混合料相比,自发光环氧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水稳定性和抗松散性能均大幅提升。该成果可为自发光环氧混合料在农村地区道路照明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自发光环氧混合料余辉特性路用性能农村道路照明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浆体磨料射流破岩综合实验设计

    李乃良张一帆周怀春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智能掘进"课程实验教学需求,设计了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浆体磨料射流破岩综合教学实验。采用"材料制备—性能测试—实验探究"的层次化实验教学方案,从颗粒携带能力、射流形态结构、破碎坑形貌及破岩效率等方面研究VES磨料浆体射流破岩效果,帮助学生掌握高压浆体磨料射流破岩的基本原理和工程应用。该实验将科研成果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涉及煤炭绿色开采、智能采矿和节能降碳等多个学科领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智能采矿综合实验磨料射流破岩

    采用栓接灌浆套筒的板间干接缝抗弯性能研究

    杨彦军高燕梅胡程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钢混组合梁装配效率,实现绿色建造,同时又保持优良的结构性能,课题组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灌浆套筒与高强螺栓钢板共同连接的预制板间干接缝构造。为揭示新型连接对装配式组合梁性能的影响,开展了该类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和有限元精细化分析,并与传统整体现浇和胶结缝装配的组合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试验梁破坏特征以及接缝处传力性能和混凝土板抗裂性能良好;②与已有文献对比可知,试验梁裂缝分布远比胶结缝组合梁均匀,更趋向于整体现浇板;③有限元对比表明,试验梁极限承载力比胶结缝组合梁提高13。3%,比整体式组合梁承载力略低4。5%,相比于采用胶接缝的组合梁,滑移分布和混凝土损伤都更接近整体现浇梁。研究成果验证了新型连接方式的施工可行性和受力可靠性,为实际桥梁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钢-混组合梁干接缝灌浆套筒接缝性能抗弯性能

    基于动态稀疏训练的宽度学习系统研究

    李海港孙娟曹义湾褚菲...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宽度学习系统稀疏过程忽视不同权重重要性的变化,易出现误剪枝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动态稀疏训练的宽度学习系统。在标准宽度学习系统的目标函数中引入正则化项约束输出权重阈值,通过对输出权重和输出权重阈值的联合训练寻找出最优网络参数和稀疏网络结构。针对每一个输出权重引入输出权重阈值,根据输出权重重要性的改变,生成控制模型结构的输出权重掩码。通过动态训练,寻找网络结构和网络精度之间最优的平衡,提升模型整体性能。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UCI公共数据集上选择多个数据集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在不降低模型性能的同时,利用动态稀疏的方式稀疏模型。

    宽度学习系统增量学习动态稀疏权重阈值

    工业废盐流化床热处理实验设计

    陈爽袁小迪刘子赫刘会娥...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工业副产物盐产量大且成分复杂,急需对工业废盐的处理方法进行探索与优化。为解决工业废盐热处理的现有问题,该文采用流化床工艺进行实验研究,对两种来自农药和煤化工行业的工业废盐进行物性分析,以及流态化冷模与热处理实验,确定并优化了工业废盐流态化热处理的工艺条件为:高径比为 3,1#和 2#工业废盐操作气速分别为0。19 m·s-1 和0。38m·s-1,最佳处理温度、时间分别为:450℃、30 min和550℃、30 min。对最佳流化床热处理条件下的废盐进行溶解、过滤及重结晶后,1#工业废盐得到含有硫酸钠和氯化钠等无机物的混合结晶盐,2#工业废盐得到的结晶盐中NaCl纯度达到 98。91%,符合精制工业干盐一级标准,达到废盐资源化利用指标。该文还设计了基于流化床的工业废盐流态化热处理工艺流程。

    工业废盐流化床热处理工艺条件

    基于Micro-CT和深度学习的盐溶液冷冻分离机理研究

    师茹杨晖崔哲张灿...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冷冻是溶液脱盐的一种方法,分布在冰内部的盐包裹体会影响盐溶液冰的盐度,降低脱盐效果,因此研究盐包裹体的分布与盐度之间的关系很有必要。该文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单向冷冻质量浓度为 6 wt%的 NaCl溶液,冷冻温度设置为-20℃,采用高分辨率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技术扫描了NaCl溶液冰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使用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技术分析了盐包裹体面积比例的变化。实验测试并计算了NaCl溶液冰的盐度分布,并将NaCl溶液冰的微观结构参数与盐度分布参数相关联,证明了Micro-CT技术与DL技术相结合是一种可视化和定量分析NaCl溶液冰内部结构的有效方法。

    NaCl溶液冰深度学习盐包裹体盐度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