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验技术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验技术与管理
实验技术与管理

李德华

月刊

1002-4956

sjg@tsinghua.edu.cn

010-62783005;62797828-205,207,203,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10号楼2层

实验技术与管理/Journal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实验技术与管理》是面向全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学术技术性期刊,1963年创刊,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月刊,每月20日出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会刊。收录我刊的国内媒体: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收录我刊的国外媒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CSA:MI,工程技术)、美国《化学文摘》(CA)。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成本羧甲基纤维素水凝胶制备及其吸附性能探索型实验设计

    包月平Ganesh Kumar胡晓展思辉...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羧甲基纤维素水凝胶分子内含有大量的羧基和羟基官能团,能够高效吸附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由于水凝胶的易回收和生物相容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但传统的羧甲基纤维素水凝胶制备方法存在耗时长、成本高、污染重等问题。该实验设计结合我国资源化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以纤维素水凝胶为原料,以水代替部分传统有机溶剂,开发出一种室温下快速制备羧甲基纤维素水凝胶的绿色合成方案。合成时间从44 h缩短至约4 h,制备成本降低约95%,同时减少了化学试剂的使用,避免了二次污染。实验选用典型染料亚甲基蓝作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羧甲基纤维素水凝胶对其在不同水体环境中的吸附性能。

    羧甲基纤维素水凝胶亚甲基蓝吸附

    双钙钛矿抑制锂硫电池穿梭效应的实验设计

    刘鹏云齐日新徐静李学进...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设计了La2CoMnO6双钙钛矿氧化物应用于锂硫电池抑制穿梭效应的研究型综合实验。实验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La2CoMnO6双钙钛矿氧化物,并首次将其用作锂硫电池正极添加剂。通过La2CoMnO6对多硫化锂的静态可视化吸附实验、催化实验以及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考察了该添加剂对多硫化锂穿梭效应的抑制效果及机制。该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兴趣,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设计双钙钛矿氧化物锂硫电池穿梭效应

    基于母线电流重构的空心杯BLDCM无位置传感器换相误差闭环补偿方法

    金浩高涵王飞飞高荣科...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精确补偿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的换相误差,分析了换相误差与重构母线电流积分的相关性,设计了母线电流重构及滤波电路,得到了双重构母线电流在每个换相周期的积分值,并以电流积分差值作为换相误差表征量建立了闭环补偿控制系统,利用控制器输出量补偿换相误差,实现了换相信号相位的高精度闭环校正。相比传统方法,所提出的硬件电路可精确构建母线电流积分,准确表征电机换相误差,提高无刷直流电机的运行效率。最后通过搭建磁悬浮飞轮系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换相换相误差补偿

    非隔离型高升压直流变换器拓扑推演及平台设计

    张艺明周明珠刘超庄一展...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升压、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DC-DC变换器是可再生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耦合电感因其良好的调压特性和高功率密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升压直流变换器拓扑的构造。基于耦合电感的高升压boost变换器种类非常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变换器,并掌握它们的拓扑规律,该文采用"倍压单元-变换器拓扑-演化规律"思路,总结了一系列非隔离型高升压直流变换器的演变规律。以Y源结构的耦合电感高升压boost变换器为例,进行了模态分析和电压增益推导。为了验证该高升压直流变换器的稳态性质和动态性质,搭建了实验平台,并验证了该变换器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旨在帮助学生加强对电力电子中高升压直流变换器的直观认识和理解,并提升归纳总结能力。

    耦合电感倍压单元直流变换器Y源结构实验平台

    DNA-AuNCs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综合性实验

    周亭张霞王虹王一蕾...
    11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验以DNA功能化金纳米簇为催化剂,以硼氢化钠还原对硝基苯酚(4-NP)和甲基橙为模型反应,旨在研究DNA功能化金纳米簇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研究了 DNA-AuNCs在不同温度下的催化活性,并对催化剂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系统分析。实验选题紧跟学科前沿发展,涉及纳米科技、有机污染物降解等社会热点问题,实验内容融合了纳米材料、光谱学和催化等理论知识,以及多种仪器的使用,拓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DNA-金纳米簇有机污染物催化性能综合实验

    面向深度学习视觉应用ISP过程的图像缩放攻击实验平台

    陈鸿龙张博见李隽健孙良...
    12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多数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视觉设备都配备了图像信号处理(Image Signal Processing,ISP)过程以实现RAW数据到RGB图像的转换,同时集成数据预处理过程以完成高效的图像处理。该文在同时考虑ISP和数据预处理过程影响基础上,搭建了深度学习视觉应用实验平台,提出针对ISP过程的图像缩放攻击,即精心制作对抗RAW经过ISP过程得到攻击图像,一旦缩放到特定尺寸就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貌。由于所提出的攻击是由基于ISP过程的梯度驱动的,因此构建了一个等效模型来学习目标ISP的转换过程,利用等效模型的近似梯度来发动攻击。该攻击平台的构建涵盖了深度学习算法、图像处理及对抗攻击优化等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基于深度学习视觉应用的任务处理原理以及深度学习模型的弱点,培养学生针对复杂算法问题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视觉应用深度学习图像信号处理(ISP)图像缩放攻击

    金纳米团簇检测食品中NO2-的综合实验设计

    王松柏董晓芮李文艳薛柳燕...
    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金纳米团簇的合成、表征和应用为例,将纳米团簇科学前沿引入化学专业本科生综合实验教学。与国标(GB5009。33-2016)检测NO2-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对肉制品样品进行脱脂、脱蛋白等处理,检测效率显著提高,此外还对剩菜剩饭和多次煮沸水中的NO2-含量进行了检测,为健康的饮食习惯提供依据。实验涉及蛋白质变性、氧化还原反应、软硬酸碱规则、荧光传感等相关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交叉学科前沿,还可以通过多模块教学,从多维度、多视角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知识迁移和综合应用能力。

    鸡蛋清四氯金酸金纳米团簇NO2-检测综合实验

    国产FPGA上通信基带发端算法设计和系统实现

    李铭杨明昕穆鹏程张翠翠...
    135-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针对国产FPGA上通信基带算法及相关信号处理算法IP核匮乏现状,设计了基于紫光Logos系列FPGA器件的通信基带发端算法;在紫光FPGA缺乏FIR IP核的情况下,经优化设计实现了仅用7个乘法器的60阶FIR成型滤波器;搭建收发测试环境对设计的发端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正交调制的发端基带算法和基带系统性能达到主流水平的技术指标要求,实现了首批通信算法和通信系统在国产FPGA器件上的应用。

    国产FPGA通信基带正交调制FIR优化

    基于超表面的涡旋波通信仿真系统实验设计

    李迎松杨国辉张狂
    146-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涡旋波传播原理,掌握涡旋波通信的特点,该文提出涡旋波通信传输实验方案。首先,介绍了涡旋波的基本原理,并利用CST电磁仿真软件完成了同极化轨道角动量超表面的设计;其次,搭建了涡旋波通信传输系统,介绍了基于超表面的涡旋波通信系统架构,并对涡旋波通信进行测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超表面涡旋波通信系统可以实现涡旋波的传输和接收,并实现低误码率接收。该文通过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阐述涡旋波的产生、发射、传输和接收,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涡旋波,还可以进行涡旋波超表面的仿真设计,掌握涡旋波超表面的加工和超表面涡旋波通信的整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涡旋波同极化超表面阵列微波暗室CST仿真软件通信演示系统

    致密油的CO2-水注入驱替模型的仿真实验设计

    周丽霞刘雨琪罗亚凌赵承恩...
    15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设计了CO2-水注入驱替致密油的仿真实验,引入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模拟了水驱、CO2驱和CO2-WAG驱替纳米孔道内致密油的微观动力学过程,研究了驱替过程中的气、水、油的流动行为、所受阻力及各组分之间的微观相互作用,分析了三种驱替方法的驱替效率、驱替速率和临界驱动压强。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通过本实验深刻理解了油气田开发的不同驱替方式的微观过程以及不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驱替过程的影响,掌握了研究油气田开发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创新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分子动力学CO2-WAG驱临界驱动压强油气田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