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验技术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验技术与管理
实验技术与管理

李德华

月刊

1002-4956

sjg@tsinghua.edu.cn

010-62783005;62797828-205,207,203,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10号楼2层

实验技术与管理/Journal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实验技术与管理》是面向全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学术技术性期刊,1963年创刊,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月刊,每月20日出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会刊。收录我刊的国内媒体: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收录我刊的国外媒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CSA:MI,工程技术)、美国《化学文摘》(CA)。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大型质谱仪器发展现状与展望

    杨丽岳琦类淑霞王晋...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质谱仪器是基础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目前,我国科学研究持续高质量发展,但质谱仪器自主研发生产水平较低,这种供给现状形成的结构性矛盾日渐凸显。该文首先梳理了质谱仪器技术发展和我国质谱仪器产业格局;然后结合高校院所质谱仪器使用现状,分析了我国质谱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困境;最后提出保持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示范应用顶层设计、推动良好产业生态的完善、促进科研端与产业端协同发力等对策建议,以期加速国产质谱技术的迭代升级,提高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

    质谱仪器仪器分布国产仪器自主研发进口仪器

    我国进口科研仪器维修维护发展现状与趋势

    岳琦赵长征韩玉刚王晋...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研仪器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我国高校院所原值50万元以上大型科研仪器有75%为进口仪器,仪器维修维护依赖国外仪器厂商。由于维修工程师缺乏、零部件需从国外进口等原因,仪器维修维护常出现费用高、效率低的情况,影响了科研活动。目前,国内第三方企业和单位虽然在部分领域具备了维修进口仪器的技术能力,但短期内还难以发展成为有效的替代力量。文章提出加速发展国内第三方自主维修力量、多方助力科研仪器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整机的国产化、完善老旧科研仪器处置和二手仪器交易机制等建议。

    科研仪器科技管理自主可控仪器共享仪器维修

    几种基于忆阻器的触发器电路设计

    吴建新江玮钟祎刁宇欣...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晶体管逐渐接近理论性能极限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提高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减小电路面积,降低功耗,除进一步压缩晶体管特征尺寸的思路外,可以采用另一种提高集成度的思路,即尝试使用电路面积极小的新型元件忆阻器替代晶体管。文章提出基于忆阻器的触发器电路设计方法:根据传统的电路理论、数电、模电以及忆阻器的原理与特性,结合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与忆阻器的优势,对于传统的SR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以及T触发器电路进行重新设计,并且运用LTSPICE软件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和验证电路结构的正确性。与传统的触发器电路对比,基于忆阻器的触发器使用的电路元件数量更少,电路的复杂度大大降低,因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触发器的电路面积。

    忆阻器触发器电路仿真LTSPICE

    不同变质程度煤体表面液滴铺展特性实验研究

    谢彪郁静静杨天艺张兴华...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体表面液滴铺展特性,采用实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观察纯水液滴撞击煤体的动态铺展过程,探讨撞击高度对不同变质程度煤表面接触角及液滴铺展系数的影响,揭示不同变质程度煤体的润湿机理。测量4种不同煤质的静态接触角,实验结果表明:褐煤的润湿性最强,肥煤次之,无烟煤和焦煤的润湿性最差;观察纯水液滴碰撞不同煤样的动态变化发现,撞击高度与纯水液滴的铺展系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相同高度下,纯水液滴铺展系数的变化均表现为先增大后降低再增大,最终趋于一个稳定状态。该研究结果可为矿井湿式除尘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撞击高度煤变质程度接触角铺展系数润湿机理

    特种车辆电池热管理设计与实验研究

    黄瑞舒雷陈俊玄郅文彬...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保消防特种车辆能在高温环境下正常工作,该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提出在电池外围布置隔热结构进行热防护,电池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则通过相变材料进行吸收。此外在相变材料中布置液冷管道,待消防特种车辆撤离火场后利用液体换热实现相变材料的再生。该文重点关注相变材料对电池组的温度控制情况,对电池放电温升的仿真结果显示,电池组温度始终处在正常范围内,初步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验验证,恒流放电的过程中电池组工作正常,在相变材料的作用下电池组温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为进一步优化设计,通过仿真模型研究了相变材料相变点、相变潜热等因素对热管理冷却性能的影响。

    特种车辆锂离子电池相变材料热管理

    再生粗骨料沥青混合料的动态黏弹性特性研究

    张垚贾思林吴正光寇长江...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再生骨料是一种将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块等废料加工而成的再生产品,它可以替代部分天然骨料加入沥青混合料中铺筑路面,有助于减少对天然石材的开采,降低沥青路面的成本。为了研究再生粗骨料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特征,针对4种取代率的再生骨料沥青混合料,采用不同频率和温度下的动态模量试验,通过Sigmoid函数建立动态模量和相位角的主曲线,探究再生骨料的掺量(0%、17%、37%、56。7%)对AC-20沥青混合料动态黏弹性特性的影响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频率、相同温度下随着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减小,这种现象在低温高频条件下表现得更为明显。低温和常温条件下(-10、5、20 ℃),沥青混合料的相位角随着再生骨料掺量增大而减小,随着频率增加而减小,在中高温条件下再生骨料掺量的变化对沥青混合料相位角的影响规律并不统一。通过动态黏弹性拟合参数结果分析发现Sigmoid模型的拟合参数变化趋势与再生掺量增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该研究聚焦于道路工程中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环保设计需求,可为建筑垃圾应用于道路养护工程提供试验参考,可作为教学案例应用于工程领域的研究生课程。

    再生骨料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试验相位角动态黏弹性

    内混式空气雾化喷嘴出口尺寸对雾化特性的影响

    邵和王鑫李文璞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化喷雾效果,分析内混式空气雾化喷嘴出口尺寸对其雾化特性的影响,基于自行设计的空气雾化喷嘴喷雾特性实验平台,使用粒子图像速度场仪、激光粒度仪对不同出口尺寸的空气雾化喷嘴雾化特性参数进行测定,分析其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仅改变喷嘴出口尺寸时,随着出口尺寸的增加,空气雾化喷嘴气流量几乎保持线性增长趋势,而水流量呈现出对数增长的规律;其他条件固定时水流量与供水压力成正比,与供气压力成反比;气流量与供气压力成正比,与供水压力成反比;随着出口尺寸的增大,喷嘴有效射程不断增大,而雾化角逐渐变小;雾滴的索特平均直径(SMD)随开口尺寸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空气雾化喷嘴出口尺寸为3。0 mm时SMD达到最大,出口尺寸为1。0 mm时雾化效果最好,此时雾滴粒径随时间变化标准差较小,液滴状态稳定;随着喷嘴开口的增大,雾滴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雾滴速度在轴线方向上逐渐减小。

    空气雾化喷嘴出口尺寸流量特性雾化粒径雾滴速度

    基于改进瓦斯解吸实验方法的初始粉煤快速解吸机理研究

    张蒙张蕾曹雄李保林...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粉煤瓦斯解吸实验是研究粉煤瓦斯解吸动力学特征的常用手段之一,其结果是揭示粉煤放散瓦斯能力的重要参数。传统实验方法在煤样罐泄压后开始测量瓦斯解吸数据,存在较大误差。利用甲烷与氦气的粉煤吸附特性差异性提出了改进的粉煤瓦斯解吸实验方法,并建立了初始瓦斯粉煤快速解吸模型,从而揭示了煤体粉化后瓦斯快速解吸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解吸开始的前5 s,0。075~0。150 mm JG71煤样解吸的瓦斯量是1。00~2。36 mm煤样的2。05倍,而0。075~0。150 mm JG82煤样解析的瓦斯量是1。00~2。30煤样的10。29倍;煤样粉化程度越高,吸附平衡压力越大,初始瓦斯解吸速度越大,传统实验方法得到的数据误差越大。研究结果为突出粉化煤体快速解吸瓦斯、提供瓦斯膨胀能、促进煤与瓦斯突出传播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为完善煤与瓦斯致灾机理奠定基础。

    粉煤瓦斯解吸改进实验方法吸附性差异初始瓦斯解吸模型煤与瓦斯突出

    由粉煤灰制备沸石分子筛及其吸附脱除水中氨氮的综合实验设计

    汤岑赵文汝闻杨杨怡均...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高效处理氨氮废水设计了由粉煤灰制备沸石分子筛及其吸附脱除水中氨氮的综合实验,主要包含以粉煤灰为原料合成NaA型分子筛、氨氮吸附性能测试及其吸附机理研究。通过条件优化,确定最优LTA沸石制备参数为碱熔温度60 ℃、碱灰比1∶1。2、晶化凝胶硅铝比(Si/Al)0。50。利用XRD、SEM、EDS、N2物理吸附和热重等手段对一系列条件合成的沸石进行表征,确定了其分子式并发现上述最优条件合成的NaA沸石呈立方状,大小均匀,尺寸随着硅铝比的增加而不断增大。沸石的Si/Al=1,外比表面积可达22m2·g-1,该样品对氨氮的饱和吸附能力高达18。59 mg·g-1,去除率可达58%,并通过吸附动力学实验深入探究吸附机理。该综合实验涉及物理化学、材料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知识,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为粉煤灰基LTA沸石材料的制备、结构表征及性能评价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LTA沸石合成氨氮废水粉煤灰吸附机理综合实验

    基于双反射镜的2D-DIC变形测量系统开发

    高山陈泰铮崔颖陈立伟...
    6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维数字图像相关(two-dimensional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2D-DIC)在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相机光轴与测量表面非垂直,由此产生的离面位移而将导致较大的测量误差,同时在视场受限的环境中难以通过单台相机完成大范围的变形测量。有鉴于此,该文开发了基于双反射镜的2D-DIC变形测量系统,使用双反射镜成像缓解离面运动对2D-DIC的影响,通过可移动相机实现小视场下的图像采集,提出基于频域移位的高精度图像拼接方法,并改进了融合函数,最终获得试样的高分辨率图像。单轴拉伸实验结果表明,轴向应变的平均相对误差相比传统2D-DIC方法降低12。82%,测量分辨率提高约34。92%,验证了测量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D-DIC变形测量图像拼接双反射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