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验技术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验技术与管理
实验技术与管理

李德华

月刊

1002-4956

sjg@tsinghua.edu.cn

010-62783005;62797828-205,207,203,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10号楼2层

实验技术与管理/Journal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实验技术与管理》是面向全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学术技术性期刊,1963年创刊,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月刊,每月20日出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会刊。收录我刊的国内媒体: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收录我刊的国外媒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CSA:MI,工程技术)、美国《化学文摘》(CA)。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级可转导叶压气机性能研究

    王忠义李政王瑞浩王艳华...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压气机的稳定性是保证压气机其他性能及燃气轮机正常运行的基础,而压气机存在着失速、喘振等不稳定现象,这种不稳定流动会严重影响整机运行的稳定性。导叶/静叶可调是一种防止喘振从而避免压气机进入失稳流动的有效措施。该文介绍了一个集成式压气机实验台,除了可进行高精度可转导叶性能研究外,还可进行压气机不同叶片综合性能和局部特性实验测量工作,且其数据采集集成系统可满足实时准确观测实验台相关参数的需求。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2。5级轴流压气机进行了研究,通过逐级调节进口导叶和一级静叶的旋转角度,获得了叶片调节角度与压气机效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压气机进口导叶一级静叶旋转角度

    基于双折射晶体透镜的自干涉全息成像系统

    许灿华薛孔松王雅婷毛梦瑶...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介绍了采用α-BBO双折射晶体透镜进行分光和光程差补偿方法,以及使用偏振相机进行单次采集的自干涉全息成像方法。该方法不需要使用额外器件补偿共轴干涉光路的光程差,适用于非相干白光照明情况下日常物体的全息图采集与图像重建。该文推导了再现距离与放大率等重要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单发成像系统,还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通过单次曝光采集了 LED灯组的四幅不同偏振态全息图,并用四步相移法得到复振幅全息图,最后通过图像重建算法反演计算获得准确的再现图像。实验验证了基于α-BBO双折射晶体透镜的单次曝光自干涉全息成像方法的三维成像能力。

    自干涉全息双折射晶体透镜单发成像光程差补偿

    矿物分选中低阶多孔煤的药剂吸附及表征实验设计

    解维伟周玲妹卓启明孙美洁...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实验以低阶多孔煤为实验材料,首先采用工业和元素分析、扫描电镜和孔隙测试等方法分析煤样基础性质,然后使用复配药剂W-1对其进行吸附改性,再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接触角对改性机理进行表征,并借助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试方法计算药剂在煤样表面的吸附量。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煤样表面极性基团丰富、孔隙结构发达、亲水性强、不易分选;药剂吸附改性后的煤样疏水性得到大幅优化。该实验设计遵循逐步深化原则,帮助学生强化思维训练,提升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操作能力。

    低阶煤多孔材料分选吸附表面改性

    核电领域高阻抗纯水体系IR降控制的研究

    蔡双雨雷欣张博文磊...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采用电化学技术对工程材料进行服役性能表征及寿命评估过程中,IR降是一个难以忽略的影响因素。核电领域高阻抗纯水体系,由于纯水溶液电阻大,IR降的影响更是无法忽略。该实验采用掠入射GIXRD分析某核级304L不锈钢表层钝化膜物相,结合GIXRD物相分析结果,选择合理的等效电路对核级304L不锈钢在纯水溶液中的电化学阻抗谱进行拟合,测得体系的各项电化学参数。该文将高阻抗纯水溶液等效成具有平板电容器响应的纯水涂层,具有创新性。通过分析对比该纯水涂层电容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验证了纯水涂层等效假设的合理性,能够对核电领域高阻抗纯水体系IR降控制研究提供一定借鉴。极化曲线的IR降补偿计算,进一步验证了纯水涂层溶液电阻的存在及其测量的准确性。

    高阻抗纯水体系核级304L不锈钢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IR降

    井底流固耦合环境下PDC钻头切削齿冷却仿真实验

    王京印耿明瑞廖华林
    11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PDC钻头已成为开发深部资源的主体钻头,但在钻井过程中产生的热损伤是影响钻进效率及钻头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针对PDC钻头切削齿热损伤问题,开展基于不同影响因素的井底流固耦合环境下切削齿冷却仿真实验。建立了 PDC钻头井底冷却流固耦合模型,结合实际钻井工况制定了数值仿真方案,根据仿真实验结果分析了井底流固耦合环境中不同影响因素下钻头切削齿的温度变化规律,并通过正交试验对钻头冷却效果与各影响因素间的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切削齿冷却敏感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钻井液排量>钻井机械参数、钻井液温度>地层温度。研究成果为探索井底工况下钻头破岩过程中切削齿热损伤问题和优化PDC钻头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PDC钻头切削齿冷却井底流固耦合影响因素仿真实验

    基于VRX的无人水面船智能控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设计

    张宇李洪宇王宗省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船舶智能控制课程实践环节通常需要高投入且具有较高风险,虚拟仿真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低成本、无风险的学习环境。该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VRX的无人水面船智能控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构建了无人水面船模型的基本结构并确定控制算法与无人船的通信方案;针对所使用的无人船建立其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并根据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设计了基于反步法的轨迹跟踪控制器,对算法的轨迹跟踪效果进行系统测试。通过三维虚拟场景展示了无人船跟踪航行过程,运行效果表明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便捷的实践应用平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人水面船智能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基于Unity 3D的瓦斯燃烧与烟气排放仿真实验建设

    李乃良王利军刘常松张一帆...
    129-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炭资源开采向深部煤层的进军使瓦斯治理问题日益凸显,对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瓦斯掺混燃烧实验涉及易燃易爆气体,伴随高温和有害气体排放,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为解决传统瓦斯燃烧利用实践教学安全风险高,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面向工程背景与教学现状重构了实验教学的知识架构与教学目标,吸纳前沿科研成果与工程技术应用案例,基于Unity 3D开发了仿真实验软件,形成超低浓度瓦斯燃烧与烟气排放成分检测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该系统为受训人员提供了高度还原现实的可视化交互式教学模式,提升了学习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有利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虚拟仿真低浓度瓦斯瓦斯燃烧

    断层破碎带隧道结构破坏离散元数值试验

    杨青林李醒王永雷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次生断裂的形成原因、隧道结构破坏特征及其机理。以福宜高速公路梁王山隧道为依托,采用MatDEM离散元结合现场测试的方法,模拟断层运动和隧道破坏。结果表明:受主断层两侧地层相向运动影响,在离FW4断层出口远端软弱地层产生了次生断裂,隧道开挖后围岩次生裂隙扩展并发生不均匀破坏,表现为拱顶开裂,边墙强烈内挤和纵向裂缝等;低刚度裂缝能吸收变形产生明显变形阻断作用,但却容易引起对向侧部围岩的进一步应力集中,加剧隧道的不均匀破坏;为避免受次生断裂影响下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发生破坏,应对次生裂缝或节理进行注浆加固,减少新生裂缝数量,削弱附近围岩的应力-变形集中,降低隧道施工风险。

    隧道工程断层破碎带离散元次生断裂

    高铁司机警觉度监测与干预穿戴装置研制

    史磊周文慧魏方传陈志涛...
    143-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识别、分析高铁司机疲劳状态并进行有效干预,提出一种基于脑电信号特征的疲劳识别与干预方法,并研制了集实时监测、疲劳检测和智能干预于一体的可穿戴警觉度干预装置。装置由采集终端、Web端疲劳检测设备、疲劳干预模块和警觉度预警平台组成:采集终端实时收集、分析脑电数据;Web端疲劳检测设备使用Welch法提取7个脑电特征指标计算疲劳阈值,以优化随机森林分类器识别司机疲劳状态并发送干预指令;采集终端与疲劳干预模块集成为柔性可穿戴衣物;警觉度预警平台可视化显示各模块运行状态。实验结果表明,装置的疲劳检测准确率超过90%,脑电指标显示装置疲劳干预效果良好,并具备稳定的通信性能。

    高铁司机实时监测脑电信号警觉度智能干预可穿戴设备

    基于液压储能器的制动能量回收试验台研制

    徐平马宗正王赛飞张双飞...
    150-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研制了基于液压储能器的制动能量回收试验台,试验台用飞轮模拟车辆的转动惯量,利用液压泵回收能量,将能量存储于蓄能器。该文基于上述工作原理完成了试验台零部件选型和支撑结构的设计,同时基于STM32单片机设计了控制系统硬件,并开发了控制程序,可实时测量转速和蓄能器压力信号。该试验台能够模拟制动能量回收过程,分析不同条件下的能量回收和释放过程。

    制动能量回收模拟试验台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