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验技术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验技术与管理
实验技术与管理

李德华

月刊

1002-4956

sjg@tsinghua.edu.cn

010-62783005;62797828-205,207,203,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10号楼2层

实验技术与管理/Journal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实验技术与管理》是面向全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学术技术性期刊,1963年创刊,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月刊,每月20日出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会刊。收录我刊的国内媒体: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收录我刊的国外媒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CSA:MI,工程技术)、美国《化学文摘》(CA)。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动水条件下煤岩单轴蠕变试验监测装置研制

    杨东辉张星星陈晓鹏李立...
    156-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动水作用条件下的煤岩单轴蠕变试验,对于研究蠕变特征和裂隙煤岩损伤劣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研制了一套动水条件下煤岩单轴蠕变试验监测装置,装置由伺服加载系统、动水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组成。该装置配备了水流速度控制系统,实现了在载荷恒定条件下使用不同速度的水流对煤岩进行冲刷,且满足蠕变试验的长时加载需求,具有性能稳定、操作便捷、造价低廉等优点,能够为动水条件下煤岩蠕变试验提供参考。

    动水蠕变声发射监测装置煤岩

    一种用于缆上控制与保护装置(IC-CPD)测试的剩余电流模拟系统设计

    陈聪倪峰李春
    16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缆上控制与保护装置(IC-CPD)是新能源汽车家用充电安全的重要保护设备,该文设计了一种用于IC-CPD测试的剩余电流模拟系统。系统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模拟剩余电流,在硬件设计上设置了信号隔离、提高了波形输出灵活性、提升了电流驱动能力,在软件设计上使用线性插值函数提升输出平滑性,并用上位机对输出信号精度进行校正。波形测试及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系统能够产生最大值75 mA的斜坡直流剩余电流和最大峰值士75 mA幅度渐变的交流剩余电流,电流在40 mA以下时输出精度高达99。3%,满足IC-CPD测试需求并可推广应用到其他测控设备中。

    缆上控制与保护装置剩余电流模拟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精度校正

    液位控制实训平台设计

    王振浩专祥涛
    169-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液位控制是工业生产中典型的控制系统,为适应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该文搭建了一套可灵活拆装的多功能液位控制实训平台。基于该平台,可开展流体管路和电路设计、模块组装、电路的接线、控制器调试与实验、系统检修与维护等操作实训。该实训平台占地小,使用灵活,将现实的液位控制对象集成为教学平台,利于动手、便于教学。该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职业素养,对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液位控制实训平台创新能力职业素养技能人才培养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鲁棒优化实验案例教学

    邵振国林勇棋陈煜超陈飞雄...
    175-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阶段鲁棒优化可根据不确定性变化动态调整决策,有效改善日前决策保守性,从而为解决新能源不确定性的优化调度问题提供一种方案选择。由于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鲁棒优化方法前沿性强、内容复杂度高、学习难度大,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有效传达其核心概念和应用,无法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为解决这一教学挑战,该文构建了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提出了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鲁棒优化实验方案,并设计了三个仿真实验案例。通过实验平台建设和案例设计,提升了学生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鲁棒优化方法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案例教学两阶段鲁棒优化

    多孔有机笼膜材料纳滤机理的分子模拟教学实验设计

    刘捷谭晓艳薛亚楠王建芝...
    182-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机分子模拟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科研手段,设计分子模拟教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分子模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拓宽学生对科研方法的认知。该教学实验设计基于非平衡动力学算法模拟多孔有机笼膜材料的纳滤机理。通过背景调研、模型构建、算法设定、数据处理、理论分析五个教学板块指导学生了解分子模拟的基本操作流程;以多孔有机笼作为新兴多孔材料的代表,引导学生从分子层面探索纳滤过程的微观机制。该教学实验设计将学科前沿的新材料引入化工分离过程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膜分离热点话题,实现了传统课程与学科前沿的有机结合,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知识面和科研素养。

    分子模拟教学实验膜分离纳滤多孔有机笼

    基于高精度激光光斑质心定位技术的教学实验设计

    沈利荣张文博隆嘉瑾郭凯波...
    188-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空间激光通信过程中激光捕获跟踪瞄准系统激光光斑高精度定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Otsu联合加权最小二乘的激光光斑质心定位方法。该方法采用Otsu阈值分割实现激光光斑图像中目标光斑与干扰光斑的分离,采用加权最小二乘圆拟合,以迭代重加权方式进行光斑图像的最佳拟合,进而实现高精度的光斑质心提取。该文还设计了仿真教学实验,并基于MATLAB软件验证了所提算法的质心定位精度显著高于传统的灰度重心法的结论。该算法可实现亚像素级光斑质心定位精度,具有很好的抗噪性能。最后分析了仿真实验中不同因素对光斑定位精度的影响。

    激光通信光斑质心定位加权最小二乘实验设计

    聚乙烯醇/SAPO-34混合基质膜制备及渗透汽化性能综合实验教学设计

    蔡卫滨宋美洁焦健张琪...
    195-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共沸体系的分离,设计了聚乙烯醇/SAPO-34混合基质膜制备及脱水本科生研究性实验。以聚乙烯醇(PVA)为膜材料、以SAPO-34分子筛为填充材料制备了 PVA/SAPO-34混合基质膜,利用SEM、FT-IR和接触角分析等手段对膜的物化特性进行了表征;采用乙醇/水体系,测试了混合基质膜的渗透汽化分离性能。实践结果表明,该实验有助于学生了解化工分离技术的研究前沿,激发科研热情与兴趣,培养创新精神,促进综合实践能力提升。

    渗透汽化聚乙烯醇SAPO-34分子筛混合基质膜教学实验

    基于实际工程项目的装配参数视觉检测实践教学设计

    杨义陈宗涛徐刚熊巍...
    201-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新工科"建设对实践教学的要求,结合精密制造行业视觉检测实际工程项目,对智能制造专业的机器视觉课程实践教学进行了教学案例设计。根据实际工程项目案例将教学实验划分为基础型、综合型、创新型三类,旨在增强学生的工程体验感,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机器视觉的知识点和应用技能,促进本科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工程项目机器视觉装配参数Canny算法亚像素

    创新型传热学导热系数教学实验的设计与实践

    孙始财谷林霖
    208-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传热实验教学效果,基于教研相长思路和水合物热物性研究成果,提出创新型综合实验方案及教学效果评价指标。该实验方案包括不同水合物样品制备、测试仪参数设置与数据筛选,体现了实验的探究性和创新性,激发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水合物样品的丰富性,该实验采用分组方式制备不同测试样品,通过组内合作讨论和组间参数交流,既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也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对传热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根据实验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制定了教学效果评价指标,调研结果表明,该综合实验教学效果良好。

    科教融合实验教学创新水合物导热系数

    集成AI大语言模型的在线编程实验平台设计与实现

    厉旭杰顾雨辰姚持恩
    215-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在线编程实验平台受限于反馈信息的局限性、忽视代码风格及规范性、代码的可读性、代码的效率等多种因素,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该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集成AI大语言模型的在线编程实验平台方案,该方案在传统平台基础上,引入了大语言模型的实时代码建议、程序安全扫描和判题结果分析优化功能。通过AI大语言模型的实时分析、诊断和优化建议,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与系统的互动,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编程概念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该研究证实了 AI模型在编程教育中的价值,并为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

    大语言模型编程实验平台程序设计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