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吴玉厚

双月刊

2095-1922

xuebao@sjzu.edu.cn

024-24692875

110168

沈阳市浑南新区浑南东路9号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沈阳建筑大学主办的学术性理论刊物。本刊1979年创刊,双月刊,A4开本,204页。国内外公开发行。主编吴玉厚教授是博士生导师,辽宁省优秀专家,沈阳市劳动模范,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刊曾获得教育部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高校优秀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国家建设部优秀期刊奖和辽宁省高校学报一等奖等。为美国《化学文摘》(CA)、《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China 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等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碳目标下城市空间碳固存与增汇路径研究

    石铁矛高杨王迪
    193-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城市空间碳增汇为目标,探索城市复合碳汇空间综合固碳机制,提出相应的空间优化方法,构建低碳城市空间规划方法体系.方法 依托多源数据,构建城市碳源碳汇时空数据库,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当前城市空间固碳效能进行评价,揭示城市复合碳汇空间固碳效能格局;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结合回归分析,识别人工-自然碳汇空间固碳效能耦合协调关键空间驱动因子,探明城市复合碳汇空间固碳效能空间影响机制;利用OLS-GWR模型,明确各环境因素影响程度的空间差异,探明城市复合碳汇空间固碳效能环境影响机制.结果 最终根据机制研究结果,探讨增汇目标下的多尺度空间优化方法,从而引导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结论 研究能够形成空间评价-机制研究-空间优化的系统规划方法,为城市低碳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

    碳汇固碳机制低碳规划城市空间碳中和

    GFRP杆连接预制夹心保温墙板受弯性能试验

    张健新张鑫陈庞张婷玮...
    203-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提高预制夹心保温墙板的受弯性能和保温性能,增强内外层混凝土墙板的复合作用,提出一种采用GFRP螺杆连接内外层混凝土的预制夹心保温墙板.方法 设置GFRP板替代部分纵向或横向钢筋以便于GFRP螺杆在内外层混凝土中的锚固,对4 个试件进行单调加载试验,分析墙板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保温材料与混凝土之间的滑移、裂缝宽度和复合作用等.结果 采用GFRP板或钢板局部替代纵向钢筋的试件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延性性能和复合作用;所有预制夹心保温墙板均发生弯曲破坏,GFRP螺杆或普通钢螺杆均可以有效在内外层混凝土之间传力,限制混凝土与保温材料之间的滑移;采用GFRP螺杆连接的预制夹心保温墙板QB1 的复合程度系数比普通钢螺杆连接墙板QB3 的复合程度系数提高了25%.结论 笔者提出的新型GFRP螺杆连接内外层混凝土的预制夹心保温墙板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且整体性优异,螺杆能够有效在上下层混凝土墙板间传力,复合程度系数高于50%.

    预制夹心保温墙板GFRP螺杆受弯性能复合作用

    矩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长柱轴压性能研究

    任庆新付然王庆贺
    212-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矩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长柱的轴压性能,提出轴压稳定承载力实用计算方法.方法 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矩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长柱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在不同参数下的工作机理;采用叠加原理并结合现行相关规范,给出适用于矩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长柱的轴压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 矩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长柱的破坏形态表现为在构件的中间位置产生侧向挠曲,最终因丧失稳定而破坏;长细比λ和外围混凝土强度fcu,out是影响叠合长柱轴压峰值荷载的关键参数;当λ由29 增加到42 和55 时,峰值荷载分别降低7.3%和15.3%;当fcu,out由40 MPa提高到60 MPa和80 MPa时,峰值荷载分别提高21.4%和44.8%;轴压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与有限元模拟所得结果之比的均值和变异系数分别为0.927 和0.017.结论 矩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长柱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和初始刚度,所提出的简化计算公式可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计算依据.

    矩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长柱轴压性能稳定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蜂窝梁H型柱绕弱轴向端板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贾连光李秋镕姬文婷王春刚...
    223-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出一种蜂窝梁H型柱绕弱轴向端板连接节点,探究节点抗震性能及不同因素对其影响规律,为相关设计提供借鉴.方法 理论分析蜂窝梁H型柱绕弱轴向端板连接节点传力机制,建立并验证蜂窝梁 H 型柱绕弱轴向端板连接节点ABAQUS模型,研究端板厚度、开孔率对节点初始转动刚度、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延性、刚度退化及破坏形式影响规律.结果 蜂窝梁H型柱绕弱轴向端板连接节点弯矩最终由柱腹板与正向端板抗弯、柱翼缘与侧向端板抗剪承担;剪力最终由高强摩擦型螺栓连接面间摩擦力承担;端板厚度及开孔率越大,节点耗能进入蜂窝梁耗能阶段越早,连接刚度足够时节点抗震性能主要取决于蜂窝梁.结论 提出了蜂窝梁H型柱绕弱轴向端板连接节点弯矩路径传递分配系数计算方法,建议节点端板厚度应大于 1倍柱翼缘厚度,开孔率取值为60%~65%.

    蜂窝梁柱节点绕弱轴向端板连接抗震性能

    倾斜隧道贴壁火灾顶棚烟气最大温升模拟研究

    张培红何晓祥郭尹亮
    232-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在火灾浮力效应、壁面辐射热反馈及空气卷吸限制效应的协同作用下倾斜隧道贴壁火灾发展的特性.方法 利用FDS软件对倾斜隧道贴壁火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顶棚烟气最大温升及其位置;考虑火源中心与侧壁的距离、坡度,建立了无量纲预测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结果 当贴壁火热释放速率分别为 2.7、4.0 和5.0 MW时,隧道贴壁火的顶棚最大温升分别在坡度为2%、1%、0 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坡度的增大呈指数衰减;与轴线火相比,当坡度小于10%时,贴壁火的最大温升点与火源中心更近,坡度大于10%时,贴壁火的最大温升点位置更远;贴壁火和轴线火的拟合结果很好,相关系数分别为 0.98 和 0.95.结论 侧壁限制对最大温升的影响随着火源中心与侧壁距离的缩小而更加显著;随着隧道坡度增大,倾斜隧道贴壁火的火焰同时向火灾上游和侧壁倾斜,空气卷吸和对流换热作用不断增强,从而影响火焰的受力机制和火源表面接受到的辐射热反馈,顶棚最大温升随坡度增加呈指数衰减.

    倾斜隧道贴壁火轴线火最大温升最大温升点位置

    预应力CFRP布加固混凝土梁受弯试验

    于玲王泽鹏任成明包龙生...
    241-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加固方法下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解决桥梁加固缺陷的问题.方法 制作了5 根试验梁,其中一根为对比梁,不做任何加固处理,其余4 根分别采用不同的锚固方式、不同的初始张拉力及不同的加固位置进行加固,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加载试验,分析其受弯性能的差异.结果 经加固后的试验梁承载能力与刚度明显增加,与对比梁相比,极限荷载分别提升了 25%、22.06%、30.78%及36.76%;各试验梁达到屈服荷载时,经加固的试验梁挠度均小于对比梁产生的挠度,且模腔自锁式锚具锚固的试验梁挠度小于穿孔式自锁锚具锚固的试验梁挠度,相同锚固方法下初始张拉力较大的试验梁挠度要小于初始张拉力较小的试验梁挠度.结论 使用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提升效果与加固位置、锚固方式及初始张拉力大小有关.

    预应力碳纤维布桥梁加固受弯试验缠绕自锁式锚具

    钢筋混凝土拱桥主拱圈加固方式及效果研究

    徐略勤潘锐华周水兴岳克锋...
    250-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寻求钢筋混凝土拱桥主拱圈最佳加固方式,以改善加固效果,给同类危旧拱桥加固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某实际加固桥例提出3 种不同卸载方式的加固改造方案,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加固方式的影响规律;对原拱圈初始应力水平、施工阶段内力、成桥状态下应力、内力及挠度进行分析;利用加固层最大应力比、荷载置换率和挠度变化率对加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方案三的加固层最大应力比分别比方案一、二大45.12%与52.74%,荷载置换效果最显著,最大值达3.82,挠度变化率最大.结论 选择拱上建筑拆除得越多的方式进行加固,加固效果越好;对钢筋混凝土拱桥进行加固时,应基于加固方式制定加固施工方案,同时需考虑施工工期与加固成本.

    钢筋混凝土拱桥增大截面法加固方式加固效果加固指标卸载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RC梁空间节点耐火性能分析

    张波秦笑笑徐光朋任庆新...
    259-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钢管混凝土叠合柱-RC梁空间节点耐火性能,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ISO-834 标准火灾下钢管混凝土叠合柱-RC梁空间节点的温度场模型和力学模型;在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相吻合的基础上,分析此类构件空间节点的温度场分布、破坏模态、变形和内力分布等工作机理.结果 由于梁板的保护作用,节点区温度远低于非节点区;当梁、柱火灾荷载比相同,梁由2 根增加至3 根、4 根时,空间节点耐火极限分别降低了41.58%和43.75%;高温和轴向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内部钢管混凝土承担内力从常温的 43.27%增加至180 min的52.9%.结论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RC梁空间节点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能够满足实际工程中对耐火性能的要求.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RC梁空间节点工作机理耐火性能

    软岩地基中新型倒肋式风机基础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

    海洪孙鹏金张延年
    26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出一种新型倒肋式风机基础,解决软岩地基中采用梁板式风机基础带来的挖方量大、模板支设繁琐、施工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方法 以2.5 MW风机为例,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相同尺寸的倒肋式与梁板式风机基础模型,对比两种基础在极端工况下的倾斜率、水平位移、破坏特征等,并结合挖方量、模板工程量对两者的经济性进行分析.结果 倒肋式基础的水平位移为 0.444 mm、倾斜率为0.012 1%,均满足规范要求;倒肋式基础的肋梁受力特征与悬臂梁相似,在基底反力作用下肋梁与墩台连接处承受的剪力及弯矩较大,容易开裂破坏,可通过增加肋梁截面高度改善;倒肋式基础相较于梁板式基础土方挖量可节省 54%、模板工程量可节省48%.结论 倒肋式基础充分发挥出了倒置肋梁与软岩地基之间齿槽嵌固的优势,相较于梁板式基础不仅具有更优的抗滑移稳定性和受力性能,而且减少了挖方和模板工程量,经济效益显著.

    软岩地基梁板式风机基础倒肋式风机基础有限元分析倾斜率

    长期荷载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方法

    王庆贺戴蕊宏王仕奇杜威...
    276-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翼板混凝土时效变形对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性能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供工程应用参考.方法 结合已有的试验数据,对现行规范中组合梁长期性能设计方法进行适用性评估;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开裂及组合梁界面滑移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提出并验证单跨与两跨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性能的计算方法.结果 提出的组合梁长期性能设计方法可有效预测单跨组合梁的长期跨中挠度和两跨组合梁的长期中支座负弯矩及跨中挠度,采用随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得到的长期跨中挠度预测值与试验值比为 0.976,预测值与试验值最大相差 16.5%,而采用规范建议值得到的组合梁预测值与试验值比为 0.782.结论 多跨连续组合梁长期性能受到负弯矩作用范围的影响显著,提出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单跨和两跨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性能预测,该方法能够显著提升预测精度.

    组合梁收缩徐变跨中挠度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