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吴玉厚

双月刊

2095-1922

xuebao@sjzu.edu.cn

024-24692875

110168

沈阳市浑南新区浑南东路9号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沈阳建筑大学主办的学术性理论刊物。本刊1979年创刊,双月刊,A4开本,204页。国内外公开发行。主编吴玉厚教授是博士生导师,辽宁省优秀专家,沈阳市劳动模范,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刊曾获得教育部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高校优秀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国家建设部优秀期刊奖和辽宁省高校学报一等奖等。为美国《化学文摘》(CA)、《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China 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等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细比对内置工字形CFRP型材的圆钢管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影响

    李帼昌王友东
    769-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长细比对内置工字形CFPR型材高强圆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为该类型柱设工程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组合柱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不同长细比下钢材强度、混凝土强度等参数对组合柱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组合柱发生弹性和弹塑性失稳破坏的界限长细比为 66.67,经验证理论公式的预测值与模拟值平均误差为3.01%.对于弹性失稳破坏的构件,与钢材强度相比,混凝土强度对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影响较大,且钢材屈服强度对钢管内力分配占比的影响较小.在组合构件中,高强混凝土所承担的荷载比例最低可达到普通强度混凝土所承担荷载的1.2 倍.结论 发生弹性失稳破坏的构件可以通过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提高构件承载力的目的;与普通强度混凝土相比,在组合柱中采用高强混凝土和高强钢管,可以使组合柱具有更好的组合效应;工字形CFRP对于组合柱极限承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发生弹塑性失稳破坏的构件.

    CFRP型材高强圆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界限长细比弹性失稳破坏弹塑性失稳破坏

    冻融循环下沥青混合料损伤特性研究

    谭忆秋徐慧宁赵春丽叶万里...
    778-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季节冻土地区温差和冻融循环等气候特点对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的影响,为我国不同地区的沥青路面设计、养护、寿命评估和冻融损伤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室内冻融循环模拟试验,根据不同温度配置和不同循环次数下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强度、疲劳寿命和单轴压缩动态模量的衰减,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前后沥青混合料的损伤特征,明确冻融循环下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衰变特征,最终提出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温度等效效应.结果 冻融循环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造成严重破坏,冻融循环30 次后性能的衰减幅度总体上超过50%.融化温度和冻结温度对沥青混合料损伤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归因于结冰过程、经典热力学和膨胀力三个方面.在仅冻融循环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衰减表现出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的特征.结论 冻融循环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程度受循环次数和温度条件影响,其中融化温度较冻结温度对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不同温度配置下冻融 30 次后的沥青混合料性能表现出相似的分布规律,明确了温度等效效应.建立了混合料冻融循环后的残余抗裂性能的等效模型,将损伤程度简化为三个等级.

    道路工程冻融循环损伤特征抗裂性能衰变规律

    自复位梁-柱节点的耗能与复位能力协调关系研究

    阎石杜若鸣赵子豪
    789-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自复位梁-柱节点(SCBCJ)的耗能与复位能力间协调关系,提出简化设计方法,从而实现 SCBCJ 耗能器与预应力筋的合理配置.方法 建立了SCBCJ的理论恢复力模型,对该类节点的复位与耗能能力协调关系展开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简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节点的耗能能力随着复位耗能比R的增大而增加,复位能力随着R的增大而减小;在循环荷载下,SCBCJ滞回曲线呈"旗帜"型,无残余变形,耗能能力较强.结论 所建立的协调关系表达式可以表征SCBCJ耗能与复位能力的协调关系,提出的简化设计方法实现了SCBCJ的耗能与复位能力的合理匹配,解决了设计时耗能器与预应力筋配置问题.

    自复位梁-柱节点耗能能力复位能力恢复力模型连接器

    车流密集程度对重载随机车流与桥梁耦合振动影响分析

    桂水荣何锐曾宏伟
    797-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将元胞自动机建立的重载随机车流模型引入车桥耦合振动系统,探究重载随机车流密集程度激发桥梁振动响应规律.方法 基于元胞自动机和NaSch模型,模拟道路交通周期边界条件下单向双车道重载随机车流,真实还原桥梁上车流演变规律,建立考虑车型、车速、车道、车重和驾驶员行为特性的重载随机车流-桥梁耦合振动模型;采用 MATLAB 软件编程求解重载随机车流与桥梁耦合振动特性.结果 重载车流从自由流向阻塞流转变,桥梁竖向挠曲变形逐渐增大,振动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阻塞流时桥梁产生最大竖向变形,密集流时桥梁竖向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响应最剧烈.桥梁振动响应的能量峰值主要集中在桥梁主频 4Hz和 9Hz附近,且随着车流密度增大、车速降低,随机车流激发的桥梁振动响应能量峰值先增大后减小.结论 车辆占有率为18%的密集流出现最大振动响应能量峰值,车辆占有率为31%的拥挤流最易激发桥梁高阶频率振动.

    重载随机车流车桥耦合振动元胞自动机车流密集程度

    配筋空心圆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工作机理分析

    杨志坚刘雪李帼昌
    807-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出一种配筋空心圆钢管高强混凝土新型组合柱,分析其在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机理,以解决空心钢管混凝土柱空心率较大和延性差等问题.方法 对配筋空心圆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进行轴压试验,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组合柱的有限元模型,以试验结果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对组合柱的受力工作机理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其在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过程、各组分分担内力比例和应力状态.结果 与空心圆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相比,未配置普通钢筋的试件峰值承载力提升了6.37%、DI提高了6.64%、SI提高了3.59%,配置普通钢筋的试件峰值承载力提升了13.31%、DI提高了8.12%、SI提高了5.68%.整个受力过程中,管柱混凝土和夹层混凝土承载的内力比例分别为36.2%~39.7%和29.0%~30.6%.结论 配置普通钢筋的试件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延性能力;夹层混凝土和管柱混凝土在加载过程中为主要受力组分;钢筋在加载前期基本不承担内力,进入塑性强化阶段才开始发挥作用.

    配筋空心钢管混凝土轴压试验延性系数Mises应力

    粉煤灰泡沫混凝土墙体面外偏压承载力数值模拟及简化计算

    郝贠洪刘永超秦立达王洪泽...
    818-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出一种粉煤灰泡沫混凝土墙体结构,对墙体进行平面外偏压力学性能研究及参数分析,为该墙体在村镇低、多层建筑中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设计3 种粉煤灰泡沫混凝土墙体模型,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墙体平面外偏压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建立104 个墙体模型并展开参数化分析,研究高宽比、内置冷拔钢丝间距、冷弯薄壁C型钢厚度等关键参数对墙体平面外偏压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建立适用于不同截面参数及高宽比的粉煤灰泡沫混凝土墙体平面外偏压承载力简化计算式.结果 有限元分析所得墙体损伤位置基本与试验结吻合,墙体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值与试验值之比在1.114~1.147;墙体截面参数中冷拔丝间距对平面外偏压承载力相关曲线的影响为正相关,高宽比、冷弯薄壁型C钢厚度为负相关.结论 平面外偏压承载力简化计算式计算结果基本位于有限元分析曲线内部且曲线趋势一致,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粉煤灰泡沫混凝土墙体平面外偏压承载力,为墙体在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泡沫混凝土墙体偏心受压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简化计算

    内置CFRP管的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研究

    许伟李亚静张海霞
    830-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截面形式下,内置CFRP管的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方法 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试件模型,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组合短柱模型,分析CFRP层数、钢管厚度、再生骨料取代率对不同截面形式下组合柱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增加CFRP层数和钢管厚度可以提高组合短柱的极限承载力和位移延性系数;改变再生骨料取代率,对组合短柱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改变截面形式,圆截面短柱的力学性能优于方截面短柱.结论 在工程设计中,使用该组合短柱时建议组合柱内置两层CFRP,截面形式建议优先考虑圆截面;若需提高组合柱承载力,建议采用增加钢管厚度的方式.

    外截面形式CFRP层数钢管厚度再生骨料取代率

    装配整体式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对比研究

    刘卫东许攀熊张学伟霍涛...
    839-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预制柱纵筋间距放大后装配整体式T型节点和十字型节点的抗震性能,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对 5 个足尺梁柱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通过对比各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位移延性等,研究了节点类型、柱纵筋间距和轴压比对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 装配式节点均发生梁端弯曲破坏,预制柱和节点核心区未见明显破坏,破坏主要是预制梁端底部纵筋屈服和梁端底部混凝土压碎脱落;楼板加强了叠合梁的抗负弯矩能力,叠合梁上部现浇混凝土和预制混凝土交界面出现明显的水平剪切裂缝;柱纵筋间距放大后,与对比试件相比,T型节点的承载力提高了9.2%,十字型节点的承载力提高了 1.3%.结论 柱纵筋间距放大试件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与对比试件相差不大,柱纵筋间距放大对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影响不大;十字型节点和T型节点位移延性系数相差不大.

    装配混凝土节点抗震性能足尺试件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基于等效钢筋连接的连梁和剪力墙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李明张嘉男李晨浩张海洋...
    848-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基于等效钢筋连接的连梁和剪力墙节点的抗震性能,为装配式混凝土连梁和剪力墙的连接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COMD有限元软件建立现浇连梁及装配连梁模型,对比分析二者的受力破坏过程.结果 未考虑连梁端部破坏向墙内扩展时,装配连梁与现浇连梁相比,屈服荷载、峰值荷载和极限荷载分别提高3.98%、15.19%和12.76%,延性和能量耗散系数分别提高 3.83%和 15.84%;未考虑连梁端部破坏向墙内扩展与考虑连梁端部破坏向墙内扩展的装配连梁相比,屈服荷载、峰值荷载和极限荷载分别提高5.97%、0.84%和3.57%,延性和能量耗散系数分别提高1.07%和23.76%.结论 采用等效钢筋连接连梁和剪力墙的方法具有可行性,且等效钢筋面积比、装配区灌浆长度及装配位置对结构的承载力影响较大.

    装配式连梁抗震性能破坏过程

    方钢管砖混再生骨料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有限元研究

    刘晓申燊侯东序李迎春...
    857-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方钢管砖混再生骨料混凝土短柱的力学性能,推动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方法 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方钢管砖混再生骨料混凝土短柱模型,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分析砖混骨料取代率、倒角率、钢管屈服强度及厚度对短柱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砖混骨料取代率小于50%时,极限承载力降低幅度在 10%以内;当倒角率提高至 0.16 时,极限承载力有小幅度提升;试件的极限承载力随着钢管的厚度及屈服强度的增大而提高.结论 砖混骨料取代率较小时对试件承载能力影响较小,外包钢管的强度与厚度对试件承载能力有较大影响.对于方柱,适当提高倒角率可以使钢管更好约束混凝土,提高试件承载能力,但倒角率过大时截面面积有较大削弱,承载能力降低.

    砖混再生骨料方钢管混凝土倒角率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