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赵铱民

双月刊

1001-3733

j-pr-s@fmmu.edu.cn

029-83224470

710032

西安市长乐西路145号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口腔学专业刊物。主要报道国内、外口腔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新技术应用、旨在理论联系实际,兼顾普及与提高,为提高我国口腔医学科技、医疗、教学质量而努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改良上颌前方牵引对生长发育高峰后期上颌发育不足患者软组织侧貌的影响

    周孙欣霍娜李帅臣李天琪...
    365-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头影测量分析探讨改良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对上颌发育不足患者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纳入生长发育高峰后期(CVM Ⅴ~Ⅵ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伴上颌发育不足病例26例(男16例,女10例),使用改良(牙合)垫式口内矫治器配合双杆式上颌前方牵引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面部软组织相关指标变化.结果:(1)治疗前后面中部软组织相关标志点突距测量值增加(P<0.05),其中鼻尖点、鼻底点、软组织A点和上唇突点的平均前移量均超过3 mm;(2)治疗后面型角、全面凸角与上唇基角的变化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其中面型角平均增大3.23°±3.74°,全面凸角平均减小2.56°±4.99°,上唇基角平均增大2.63°±3.39°;(3)治疗后软组织张力及面高比例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牙合)垫式口内矫治器配合双杆式上颌前方牵引器能有效促进生长发育高峰后期上颌发育不足患者面中部软组织侧貌的改善,协调鼻唇颏软组织关系.

    上颌前方牵引上颌发育不足软组织侧貌头影测量分析

    A-PRF在牙槽嵴位点保存中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侯玉袁焕焕刘正雅魏巍...
    371-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A-PRF在拔牙后牙槽嵴位点保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Medline、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4版软件.结果:共纳入5个RCTs,包括217例患者.结果:A-PRF可以显著减少拔牙窝垂直向的骨吸收,增加拔牙窝内新生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并不能有效减少水平骨吸收、提高拔牙窝内的骨密度(P>0.05).结论:A-PRF在牙槽嵴位点保存中是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

    A-PRF牙槽嵴位点保存临床效果Meta分析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征稿启事

    376页

    USP11调节IGF2BP3介导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机制研究

    郭红燕吴福焱王少文
    377-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去泛素化酶(USP11)通过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3(IGF2BP3)表达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恶性表型的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OSCC患者(n=50)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SP1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USP11蛋白在正常人口腔上皮角质细胞(HOK)和人OSCC细胞SCC-25和CAL-27中表达;Kaplan-Meier生存模型分析USP11高低表达对OSCC患者生存率的影响;siRNA USP11(si-USP11)转染SCC-25和CAL-27细胞敲低内源性USP11表达;CCK-8、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敲低USP11后的IGF2BP3蛋白表达;敲低USP11和过表达IGF2BP3,检测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变化;过表达USP11同时敲低IGF2BP3,检测敲低IGF2BP3对USP11过表达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裸鼠接种SCC-25细胞构建皮下移植瘤模型,考察敲低USP11对SCC-25细胞成瘤抑制作用.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OSCC患者癌组织中USP11蛋白免疫组化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HOK细胞相比,SCC-25和CAL-27细胞USP1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敲低USP11降低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下调IGF2BP3蛋白表达.过表达IGF2BP3逆转USP11敲低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的抑制作用;敲低IGF2BP3逆转USP11过表达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促进作用.裸鼠致瘤性实验显示敲低USP11抑制移植瘤模型中 SCC-25细胞体内生长.结论:USP11在OSC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且高表达患者预后更差,USP11通过上调IGF2BP3蛋白表达促进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USP11IGF2BP3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

    使用Bjork-Jarabak分析法研究腺样体肥大对不同发育阶段儿童颅颌面生长趋势的影响

    李成汉刘文林盛曾炎刘思颖...
    385-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腺样体肥大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儿童颅颌面硬组织生长发育趋势的影响.方法:对232名年龄在4~16岁儿童的头侧位片进行Bjork-Jarabak头影测量分析,采用颈椎骨龄(CVM)分期将患者分为CVM 1~2(A)、CVM 3~4(B)、CVM 5~6(C)3组,以A/N=0.61为界设置腺样体肥大组和正常组两亚组,用t检验探究同CVM期各亚组间生长发育指标差异,以及不同CVM期该差异的变化趋势.结果:腺样体肥大儿童A、B、C组各28、55、23例,正常对照各12、65、49例.肥大组 CVM1-2 期 S-Ar、N-Me 和 S-Ar/Ar-Go 显著增大(P<0.05);CVM5-6 期 Ar-Go-Me、N-S-Ar 和 Ar-Go-N 显著增大(P<0.05)、S-Ar-Go显著减小(P<0.05);S-N、Go-Me、S-Go、S-N/Go-Me和Ar-Go/N-Me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腺样体肥大对儿童颅颌面生长型影响较大,表现为髁突后位、下颌支后仰,下颌垂直向生长和顺时针旋转的趋势增强,倾向于形成Ⅱ类高角面型.此影响在生长发育早期和晚期的儿童中更为显著.

    腺样体肥大错(牙合)畸形颈椎骨龄分期生长和发育

    正畸二次矫治行为动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初探

    韩泽华周洪
    390-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二次矫治行为动机因素对再治疗作用大小和相互关系.方法:有正畸治疗史的大学生填写调查问卷,经样本成分分析、单因素分析、信效度分析、因子分析,获得二次矫治动机的潜在因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索性分析各因素对二次矫治动机作用大小和影响关系.结果:559名有正畸治疗史的受访者中 217人有二次矫治意向(男性32.26%,女性67.74%).结构方程模型标准化路径系数提示牙齿排列情况和牙列咬合状态对口腔功能因素的影响强度分别是0.27和0.26,影响程度较弱.牙齿排列情况对外貌因素的影响强度是0.54,影响程度一般.外貌因素、牙排列情况、口腔功能、牙列咬合状态对二次矫治需求的影响强度分别是0.84、0.68、0.73、0.66,各影响程度较强.结论:女性大学生二次矫治需求高于男性.前牙美学微笑曲线、和谐美观的面部软组织和完美的侧貌轮廓是二次矫治患者共同的心理追求.牙排列因素是二次矫治需求的基础因素.首次矫治未达预期是二次矫治需求重要的心理因素.

    正畸二次矫治结构模型方程心理因素

    一种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预测模型的建立

    聂文瑶常乾符倩张细萱...
    396-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并验证一种简易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临床预测模型.方法:筛选多导睡眠监测(PSG)95例2~12岁儿童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AHI)≤1分为非OSAS组(n=22),OAHI>1为OSAS组(n=73),收集并对比两组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夜间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扁桃体分级及腺样体分度情况,并对上述变量进行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儿童OSAS临床预测模型.结果:OSAS组患者的年龄、BMI、夜间脉搏最低血氧饱和度(SpO2)、扁桃体分级、腺样体分度等指标与非OSAS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性别无显著性差异;模型方程为:X=2.366-0.769(年龄-连续变量)±0.248(BMI-连续变量)-3.413(SpO2-连续变量)+2.104(扁桃体分级为Ⅲ~Ⅳ级"是");Hosmer-Lemeshow检验为P=0.612(P>0.05),内部验证的AUC为0.821(0.713-0.929,P<0.01),敏感度为 83.3%,特异度为 76.4%;外部验证的准确度为 73.8%,AUC 为 0.805(0.664-0.943,P<0.01),敏感度84.6%,特异性为75%.结论:该预测模型对2~12岁儿童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能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辅助临床医师诊断儿童OSA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预测模型早期筛查儿童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上颌腭侧微螺钉可摘式腭杆远中移动磨牙的研究

    何武成吴泽琳李迎兰鲁光炜...
    401-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上颌腭侧微螺钉可摘式腭杆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共收集33例采用该装置进行磨牙远中移动治疗上颌轻中度拥挤和前突患者,分别于矫治前(T0期)和磨牙远移到位(T1期)后进行石膏模型的制取和头颅侧位片的拍摄,通过对模型和侧位片上相关变量的测量和统计学分析明确该装置下上颌磨牙的远中移动量和移动方式.结果:头影侧位片上第一磨牙远中平均移动3.6 mm(P<0.001)、远中平均倾斜6°(P<0.001)、平均压低0.6 mm(P<0.05);模型上颌右侧第一磨牙远中平均移动4.2 mm(P<0.001)、左侧平均移动4.0 mm(P<0.001),左、右侧模型测量之间及其分别与头颅侧位片测量的第一磨牙远移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第一磨牙宽度增加3.1 mm(P<0.05),右侧近远中颊尖点连线与中线夹角增大1.6°(P>0.05),左侧夹角增大4.8°(P<0.05).结论:上颌腭侧微螺钉可摘式腭杆能有效的进行磨牙的远中移动从而不拔牙解决上颌轻中度拥挤和前突患者的矫治需求.

    微螺钉可摘式腭杆磨牙远中移动上颌拥挤上颌前突

    关于使用牙位标示法的说明

    406页

    舌下腺瓣修复临床Ⅱ期慢性黄磷性颌骨骨髓炎和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术后缺损

    谢荣举王卫红许彪朱瑾...
    407-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利用舌下腺瓣修复临床Ⅱ期慢性黄磷性颌骨骨髓炎(PNJ)和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RONJ)术后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舌下腺瓣修复慢性下颌骨坏死术后颌骨缺损的5例患者.其中慢性黄磷性颌骨骨髓炎3例,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患者2例.结果:5例患者临床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术后2周内创口愈合良好,无感染,舌下腺功能正常.结论:利用舌下腺瓣修复慢性黄磷性颌骨骨髓炎和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术后下颌骨缺损有效可行.

    黄磷性颌骨骨髓炎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下颌骨部分缺损舌下腺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