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科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科学通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科学通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季刊

2096-1693

bops@vip.163.com

010-82377349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0号院902信箱中国石油大学期刊社

石油科学通报/Journal Petroleum Science BulletinCSTPCD
查看更多>>《石油科学通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创刊,国内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405/TE,中文,季刊,大16开,公开发行,主管单位为教育部,主办单位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其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主要主办单位,出版单位为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主要发表石油地质、石油地球物理、石油工程、石油机械、石油化工、石油经济等领域新思想、新成果,综合反映石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多学科交叉基础研究进展,为石油科学研究者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耐高温可加重酸性交联压裂液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许航周福建杨飒飒李源...
    503-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温深层油气藏埋藏深,地层破裂压力高、压裂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开展耐高温可加重压裂液研究.通过室内实验自主合成了一种耐温抗盐的聚合物稠化剂TS-700 和适用于酸性交联的有机锆交联剂OZ-60,优化了添加剂加量,形成了一种耐温 180℃可加重酸性交联压裂液体系.研究了加重压裂液黏度、减阻、延迟交联规律,并评价了耐温抗剪切性能、悬砂性能、破胶及岩心伤害性能和管柱腐蚀能力.结果表明,该体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交联,通过调整交联剂加量和pH,交联时间可控在 3~12 min;高温有利于黏度提升,加重降低了基液黏度,密度为 1.20 g/cm3 的加重压裂液配方在 180℃条件下剪切 120 min后,保留黏度仍大于 70 mPa·s.加重剂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压裂液的减阻性能,但在不同稠化剂加量下的加重压裂液减阻率仍可达 68.04%以上,满足有效降低长距离井筒中摩阻损失的要求.交联压裂液在常温和 100℃条件下均展现出优异的悬砂效果,支撑剂沉降速率低.破胶与岩心伤害实验结果表明,交联体系在 0.03%破胶剂加量下即可实现完全破胶,破胶液对致密岩心伤害率仅为 19.42%.高温高压动态腐蚀实验结果表明,全配方压裂液对N80 和 13Cr钢材具有较低的腐蚀速率,能够保障现场压裂管柱的安全性.

    高温深层加重压裂液酸性交联低摩阻管柱腐蚀

    砂岩双轴压缩应力状态下的拉伸强度的实验研究

    鞠盈彤陈勉杨帅
    513-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石材料的拉伸强度对于井壁稳定校核计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基础参数.一般的,对于金属材料,可以通过拉伸试验机来直接获得抗拉强度;但是对于岩土类材料,这种方法从第一步制样上可行性就较差.在实验室内获得岩石抗拉强度最常用的方法是巴西劈裂法,这是一种间接获得岩石单轴抗拉强度的方法,目前被ISRM(国际岩石力学协会)推荐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无法还原岩石的初始压实状态,因此在校核超深层岩石的拉伸强度时会有偏差;此外,这种方法的前提假设是岩石在线弹性阶段过后直接发生脆性破坏,这与砂岩实际变形规律不符.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从屈服理论出发,通过双轴压缩实验的方法确定了砂岩在地下的真实拉伸屈服强度以及极限拉伸强度,实验表明砂岩的屈服强度随围压增大而增大,符合岩石材料越致密强度越高的普遍认识.通过拟合外推可以得到等效的砂岩单轴拉伸屈服强度,与巴西实验数据结果非常接近,验证了这种方法获得带围压下砂岩拉伸屈服强度的可靠性.通过研究双轴压缩应力状态下砂岩的拉伸强度,可以为卸载工况下砂岩发生拉伸破坏提供更准确的校核依据,为砂岩井壁稳定提供理论与实验支撑.

    砂岩拉伸屈服强度双轴压缩应力状态井壁稳定理论方法

    煤层气藏相对渗透率动态计算方法研究

    黄天昊汪志明曾泉树蔡先璐...
    525-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取煤层气藏气水相对渗透率实际变化特征,进一步深化对煤层气藏气水产出规律的认知,构建了结合煤层气藏实时动用情况的煤层气藏相对渗透率动态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多煤层全过程耦合流动模型对目标单煤层或多煤层进行产量历史拟合,获得储层和流体的基本物性参数.而后,基于得到的基本物性参数开展煤层气井全生产周期产能预测,同时,根据储层压降漏斗的实时扩展规律对储层参数进行平均化处理,并结合流体的实际运移情况计算煤层气藏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煤层气藏相对渗透率动态计算方法可在对煤层气藏内部动用情况实时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动态计算煤层气藏实际气水相对渗透率.通过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得到的气相相对渗透率曲线上存在反转点,其反应储层中的解吸气开始稳定、连续的供应.若不考虑储层压降漏斗实际扩展规律,对储层参数进行全域平均,计算得到的煤层气藏气水相对渗透率将偏低.对于多煤层气藏,窜流效应导致的层间流体质量交换和储层压力下降不可忽略,生产3 y时气相窜流量与产气量比值可达 0.57,水相窜流量与产水量的比值可达 0.69.忽略窜流量条件下计算得到的煤层气藏气水相对渗透率偏低,仅为考虑窜流量条件下的 42.89%和 24.40%.在煤层气井实际生产过程中,含水饱和度保持在较高值,大于40%,受高含水饱和度的制约,煤层气藏气相相对渗透率值较低,小于 0.2.

    煤层气相对渗透率产能预测多层合采层间窜流

    重磅发布!9位院士为中国石油科学十佳论文颁奖

    后插1-后插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