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周刊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 Nursing's Practical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二维码宣教在过敏性紫癜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於文昕杨卫云顾玲燕
    172,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专科疾病相关知识,在过敏性紫癜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入住我院儿科的10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观察组予以传统口头宣教,实验组使用二维码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前调查陪护家长健康教育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家长对过敏性紫癜相关知识知晓度及护理满意度高于观察组.结论 使用二维码健康宣教的方法,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同时减轻护士的工作量,还能提升病区护理服务满意度.

    二维码过敏性紫癜健康教育

    思维导图在急诊临床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张晓蓉孙婷玉
    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关于将思维导图应用在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探究.方法 将2019届来我院进行护理实习的急诊科护生24例作为本文观察组,另外选择2018年来我院进行实习的急诊科护生2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护生在临床带教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和常规方式进行带教,比较不同代表方法的效果.结果 在实习结束后进行考核,观察组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巧评分都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在急诊科室进行临床带教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临床带教的质量,使得相关护生更好地掌握急诊科护理的知识,对其走上工作岗位具有重要意义.

    思维导图急诊护理临床带教

    精细化护理管理在乳腺旋切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秦平
    174,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在乳腺旋切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5例乳腺旋切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88例乳腺旋切手手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照顾,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血肿2例,对照组血肿6例,出血2例,感染4例,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x2=7.40,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2.94%(79/85)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0.45%(62/8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乳腺旋切术进行精细化管理可显著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精细化护理乳腺旋切肺功能应用价值

    持续质量改进提高输液室留置针使用率对降低输液渗出率的影响

    梅艳萍卫林娥
    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急诊输液室,分析对提高输液患者留置针的使用率和降低输液渗出率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2018年1月~2018年4月本院急诊输液室进行输液治疗的19236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5月~2018年8月本院急诊输液室进行输液治疗的15866名患者作为实验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统计改进前后留置针的使用率及输液渗出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留置针使用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留置针使用率(10.4%对比3.34%),P<0.05,实验组患者的输液渗出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输液渗出率(0.43%对比0.85%),P<0.05,结论 在急诊输液室实行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够明显提升留置针使用率,并降低输液渗出率.

    持续质量改进输液室留置针输液渗出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杨燕丽
    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3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入,按护理方式不同分成两组,风险管理组和常规组,组内分别有150例.风险管理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 风险管理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3%,低于常规组的7.33%(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显著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风险管理风险事件效果

    内镜中心完成日间手术过程中患者个性化管理模式的探索

    冯梦婷
    177,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间手术作为一种新的高效的诊疗服务模式,近几年在国内部分大型医院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1],目前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先进手术技术不断出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目前微创技术与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理念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因素都促进我国日间手术迅速发展,不断趋于成熟[2];这样一种模式既可以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加快床位周转率、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也能加速患者康复.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种消化内镜微创操作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临床诊疗消化道疾病的一个必要手段.为了突显内镜微创诊疗的优势与良好效果,促进消化科病房与内镜中心服务质量不断升高,使病房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病房与内镜中心达到无缝隙交接,保证日间手术的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成为推动日间手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日间手术质量患者安全管理要求

    消毒供应中心参与临床复用污染器械的预处理对器械保值和清洗效果的改进与评价

    冯琬钦李海平
    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正确的对污染器械进行预处理,提高器械清洗灭菌质量,并确保可重复使用的器械保持良好功能和使用价值.方法 制定预处理流程,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联合院内多部门共同参与,定期现场或电话指导,进行结果 判定数据统计,监督考核.结果2018年与2017年数据对比发现器械返洗率下降0.2%,器械报损率下降46.5%,取得了预期目标.结论 复用污染器械在回收前进行及时正确的预处理,可减轻清洗强度提高清洗质量,防止器械被腐蚀损伤,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降低耗损率,提高器械的保值.

    预处理器械清洗质量器械价值复用污染器械

    PDCA循环管理法在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高丽
    17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在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主体为2016年6月-2019年6月间入消化内科治疗的144例患者.以奇偶数法分A组和B组,均72例,行PDCA循环管理与常规管理.对比管理效果.结果 A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B组;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22%,B组为88.89%(P<0.05).结论 为消化内科患者行PDCA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获得患者的高度认可,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

    PDCA循环管理法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控制

    多学科参与协同管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影响

    郭凤萍
    180,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予以急性卒中患者多学科参与协同管理的效果.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选480例急性卒中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并采用均等双盲划分法将其中240例纳入对照组(行康复治疗),剩余240例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以多学科参与协同管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ADL评分较对照组高,并发症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 予以急性卒中患者多学科参与协同管理能改善其身体状况,减少并发症出现,值得采用.

    多学科参与协同管理急性脑卒中并发症

    5M1E分析法在重症监护病房新院搬迁时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蒋兰英郑亚平王莉敏
    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顺应城市发展和患者的就医需求,我院进行新院的整体搬迁,ICU作为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科室,患者的安全管理是搬迁过程的重点环节以及搬迁后一段时期内重要任务.方法 采用5M1E分析法对危重患者在医院搬迁过程中以及搬迁后一段时期内进行安全管理.结果 1、搬迁过程中9例危重患者在2小时内全部安全抵达医院,未出现患者病情加重,未出现任何因搬迁导致的不良事件.2、搬迁后3个月内211名危重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和监护,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结论 在新院ICU病房整体搬迁时期以及搬迁后一段时期内,采用5M1E分析法可以保证危重患者安全,确保搬迁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