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周刊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 Nursing's Practical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整体护理干预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冯梦霞胡敏燕
    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整体护理干预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的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19年3月到2020年5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4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平均27例.两组患者常规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整体护理,比较不同护理之后的患者恢复有效率、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转铁蛋白水平和血浆白蛋白水平)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之后的恢复有效率为92.59%,明显比对照组的62.96%高,差异显著(P<0.05);护理以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转铁蛋白水平和血清白蛋白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通过整体护理手段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护理时可以帮助患者促进恢复整体效率的提升,使患者具有更为理想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手段.

    整体护理十二指肠溃疡营养状况

    延续性护理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何燕敏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将延续性护理应用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到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慢性伤口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23例.患者出院后分别进行延续性护理和常规的指导,对两组患者出院以后的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70%(2例),明显比对照组的43.48%(10例)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慢性伤口患者出院后进行延续性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对促进患者伤口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种优良的护理手段.

    延续性护理慢性伤口护理并发症

    个性化护理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黄翠仪罗丽蓓林海琼
    12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个性化护理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12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开展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2019年7月-2020年1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60例.分别实行个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成效.结果 观察组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均优于参照组,且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相对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患者所进行的护理中,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改善,护理效果显著.

    个性化护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血管内皮功能

    回顾分析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

    黄丽婷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60例早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标本纳入时间为2018年01月-2019年12月,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和家庭参与式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成效.结果 观察组的早产儿家属的护理知识以及护理技能评分均优于参照组,且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产儿所进行护理中,家庭参与式护理能够强化患者家属对护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护理满意度.

    家庭参与式护理早产儿应用价值

    老年肺心病患者护理中的中医情志护理效果

    黄苹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在老年肺心病患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肺心病患者,将其以护理方式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方式,50例)和研究组(中医情志护理方式,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和护理前后焦虑(SAS)评分.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为78%(39/50)低于参照组24%(12/50)且SA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中医情志护理可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积极心态配合治疗,从而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和保障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

    中医情志护理老年肺心病心理干预

    俯卧位通气对ARDS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黄少华
    12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的效果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43例ARD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n=22)和参照组(n=21).参照组病人选择俯卧位通气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不同时间段内病人的氧合状态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治疗后4h、8h的PaO2/FiO2均较前改善,随着时间的延长,PaO2、SpO2也随之上升,差异较大(P<0.05);且实验组病人的不良事件发生率9.09%低于参照组的38.10%,差异较大(P<0.05).结论 俯卧位通气治疗对ARDS病人的氧合状态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降低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俯卧位通气ARDS氧合状态不良事件

    中风后遗症肢体肌力康复护理的研究

    姜燕红
    130,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中风后遗症肢体肌力康复护理的研究.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患者,用数字表法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参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肢体肌力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良好率.结果 护理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差于观察组,比值数据(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护理后,参照组的良好率差于观察组,(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标准.结论 使用肢体肌力康复护理提高了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保护力度,加强了患者肢体肌肉的力量,促进了患者的行动效果,推广价值高.

    中风后遗症肢体肌力康复护理自理能力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李海芸李彩妙黄瑞平
    13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收集90例(90眼)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基于平行对照法分为2组,各45例;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为观察组,对2组抑郁、焦虑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在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方面,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5.56%)比对照组(80.00%)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白内障患者临床护理期间,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除缓解抑郁及焦虑情绪外,有助于护理满意度提高.值得采纳、推广.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护理路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

    基于《成功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下建立母乳喂养支持小组的实践效果分析

    李淑兰黎秀梅徐少云
    132,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成功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下建立母乳喂养支持小组的实践效果.方法 以2019年6月~2020年1月于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产妇250例(观察组),并以2019年1月~2019年5月产妇1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前、产后1周、产后1个月和产后3个月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得分、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以及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4~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提高,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延长,产后1周、产后1个月和产后3个月的SAS、SDS得分以及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降低(P<0.05).与同组产前比较,两组产后1周、产后1个月和产后3个月的SAS、SDS得分均升高(P<0.05).结论 基于《成功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下建立母乳喂养支持小组进行母乳喂养支持的实践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和产妇满意度.

    基于《成功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母乳喂养支持小组实践效果

    渐进式低温加可调钠透析对低血压透析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梁艳影陈美秀余志林
    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渐进式低温+可调钠透析在低血压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 研究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期间在本院行维持血液透析的30例低血压高危患者,分别随机实施常规常温透析、渐进式低温+可调钠透析,各10次.分析比较两种透析方案中患者低血压发生率、血压值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总结渐进式低温+可调钠透析护理措施.结果 渐进式低温+可调钠透析中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常温透析,组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透析中和透析后不同方案下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化,渐进式低温+可调钠优于常规常温透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渐进式低温+可调钠透析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常规常温透析,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渐进式低温+可调钠透析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维持血液透析高危患者低血压发生风险,整体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常温透析,透析期间予以相应护理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维持血液透析渐进式低温+可调钠透析低血压高危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