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炼制与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炼制与化工
石油炼制与化工

汪燮卿 李才英(执行)

月刊

1005-2399

sylz.ripp@sinopec.com

010-62311582

100083

北京海淀学院路18号(北京914信箱9分箱)

石油炼制与化工/Journal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炼油和石化界历史最久的技术类科技杂志。1992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3年、2005年分别获得第二、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9年获得“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被世界著名检索性期刊CA和EI EnCompass、API等收录。本刊为中国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分析与统计》、《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氢裂化理论创新与实践

    范思强张通王继峰方向晨...
    164-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通过深入研究烃类分子多相催化反应过程,发现烃分子的诱导偶极矩和反应中间体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是影响烃类分子吸附和反应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渐次反应理论,用于指导加氢裂化工艺与催化材料的开发与升级.渐次反应理论的应用避免了低效无秩序反应的发生,使得加氢裂化反应过程科学有序,从而在低能耗、低氢耗的反应环境下提升了加氢裂化过程的产品选择性与产品质量,有效推进中国炼油结构调整,实现科学有序的"油转化"、"油转特"转型发展.

    加氢裂化渐次反应吸附催化反应转型升级

    巴斯夫ECMS公司与ZeroAvia公司合作推进HT-PEM航空氢燃料电池研究

    张伟清
    170页

    "双碳"目标下石油炼制技术研发策略与工业实践

    许友好李浩天刘昌呈
    171-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年石油炼制行业面临着"双碳"目标和第三次能源转型带来的燃料需求量持续减少的双重挑战,而传统石油炼制技术追求高转化率,造成石油资源碳氢利用效率低,CO2排放高,与"减排增效"的转型发展目标相悖.为此,基于石油分子管理理念,以产品高选择性为石油炼制技术研发策略,开发出变革性的小分子烷烃加工、重油加工和低碳烯烃生产技术并进行工业实践,实现源头降碳和过程降碳,满足石油炼制行业向绿色低碳、减油增化、清洁生产方向转型日益迫切的需求.

    碳达峰碳中和石油炼制转化率选择性绿色低碳减油增化清洁生产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工质基础物性预测

    林美金董轩洪小东廖祖维...
    180-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烃类及卤代烃是制冷及余热发电等热力学循环系统潜在的理想工质,但其数量繁多且多数物性参数未知,建立准确的物性预测模型对新型工质的开发至关重要.从多个公开数据库中收集了 2 500多种烃类及卤代烃分子(含C,H,F,C1)的基础物性参数,包括正常沸点(Tb)、临界温度(Tc)、临界压力(pc)、偏心因子(ω),构建了一个工质物性数据库;进一步,通过改进基团贡献-人工神经网络(GC-ANN)的方法,模型的输入参数除基团频率外,还加入相对分子质量、Th、约化维纳指数,建立了预测烃类及卤代烃分子Tb,Tc,pc,ω的神经网络模型,所开发模型的预测误差小于传统的GC-ANN的误差.

    新型工质物性预测基团贡献法BP神经网络

    到2029年全球废物转化能源市场将达到446亿美元

    汤玮健
    188页

    富产化学品的绿色高效石油碱催化新技术

    吴青
    189-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碱催化技术和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报道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原油直接催化转化制化学品(DPC)碱催化技术,包括催化剂性能、工业试验效果、碱催化技术与分子筛酸催化技术的比较以及碱催化反应特点、反应机理等.DPC碱催化技术开发的关键是在发现可大幅减少焦炭和干气产率的催化新材料基础上,合成制备出高水热稳定性的介孔材料及具有高碱活性稳定性的碱催化剂,并开发出配套的反应-再生新工艺.处理劣质重油原料时,DPC技术比延迟焦化技术和催化裂化(FCC)技术更具优势,而与处理常压渣油或减压渣油的加氢处理工艺,即常压渣油加氢脱硫(ARDS)或减压渣油加氢脱硫(VRDS)技术相比,DPC技术也具有更多的优势.DPC技术在大幅降低干气和焦炭产率的同时,还能大幅提高化学品收率,是目前唯一适用于原油、蜡油、常压渣油、减压渣油、油砂沥青等各类原料的新技术.经初步证实,DPC碱催化技术遵循负碳离子反应机理,几乎不发生氢转移和芳烃缩合反应,但也表现出一定的裂解和异构化反应能力,是当前对用分子筛固体酸催化处理重油技术的颠覆性技术,可以取代延迟焦化、FCC、ARDS或VRDS工艺,为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支撑与引领.

    碱催化技术石油加工原油直接制化学品绿色低碳

    OCI Global公司计划将其绿色甲醇产能翻一番

    胡一鸣
    201页

    尼龙-6单体己内酰胺绿色生产技术

    赵俊琦孙斌王诗晴温朗友...
    202-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历经30年持续创新,成功开发尼龙-6单体己内酰胺绿色生产技术,主要包括:环己烯酯化加氢制环己酮绿色合成新途径,空心TS-1分子筛与浆态床集成用于环己酮氨肟化,S-1分子筛与移动床集成用于环己酮肟气相贝克曼重排,非晶态镍催化剂与磁稳定床集成用于己内酰胺精制.与引进己内酰胺生产技术相比,碳原子和氮原子利用率明显提升,三废排放显著减少,无副产低价值硫酸铵,装置投资大幅下降,生产成本明显减少.

    己内酰胺环己酮贝克曼重排非晶态镍磁稳定床反应器

    催化裂化再生器二氧化碳原位富集工艺研究

    黎春霖赵云鹏石孝刚蓝兴英...
    208-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催化裂化装置的碳排放占炼油厂全部碳排放的30%~50%,再生烟气作为二氧化碳(CO2)的主要来源,具有烟气流量大、CO2浓度低的特点,导致传统的再生燃烧后捕集工艺操作成本高.为高效低成本捕集CO2,结合再生烟气处理流程特点,提出了再生器CO2原位富集工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和流程模拟对该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讨论了新工艺对原有设备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O2原位富集工艺可以保证再生器内气固两相的正常流化,并将再生烟气中CO2体积分数富集到85%以上,理论干烟气CO2体积分数可达到93%以上.再生烟气组分浓度的改变对后续余热锅炉、烟机、省煤器、脱硫脱硝塔等关键设备影响较小,无需更换现有设备.该研究将为再生烟气CO2富集和捕集提供新的工艺思路.

    催化裂化再生器二氧化碳原位富集

    2021-2023年度《石油炼制与化工》优秀论文Top20

    2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