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炼制与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炼制与化工
石油炼制与化工

汪燮卿 李才英(执行)

月刊

1005-2399

sylz.ripp@sinopec.com

010-62311582

100083

北京海淀学院路18号(北京914信箱9分箱)

石油炼制与化工/Journal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炼油和石化界历史最久的技术类科技杂志。1992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3年、2005年分别获得第二、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9年获得“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被世界著名检索性期刊CA和EI EnCompass、API等收录。本刊为中国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分析与统计》、《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CO2制甲酸研究获进展

    中国石化有机原料科技情报中心站
    46页

    2024年中国车企在中国出口至欧洲的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可达50%以上

    胡一鸣
    46页

    LanzaTech公司和Tadweer公司探索将固体废物转化为SAF

    汤玮健
    46页

    硫酸法烷基化装置原始开工问题研究

    苗鹏杰陈自娇李烨郭勤...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硫酸法烷基化装置原始开工存在异丁烷不足、缺少烷基化油的难题,按照传统的开工标准会发生投料时"飞温"的危险.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反应工段进行模拟及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开工原料中含质量分数12.7%的碳四烯烃组分时最高反应温度为17 ℃,由此提出应用正丁烷代替部分异丁烷及全部烷基化油的新开工方法,大幅度降低对开工异丁烷及烷基化油的要求,确立装置原始开工的"五步法"新方案,使装置顺利初次开工并获得成功.实践表明,该新方法具有安全可靠、控制稳定的特点,对非标准状况下烷基化装置原始开工具有指导意义.

    硫酸法烷基化原始开工化工模拟

    原油制化学品技术(COTC)将重绘石化产业格局

    黄丽敏
    52页

    新一代防结焦沉降器的开发及应用

    段丹吴雷江盛阳范声...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降器内部结构对反应油气的流动状况和停留时间起决定性作用,沉降器内油气平均停留时间越长,就越容易结焦.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针对以中间基劣质原油为原料的催化裂化装置的沉降器结焦问题及防结焦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开发了新一代防结焦沉降器并成功实现工业应用.新一代防结焦沉降器包括新一代全封闭旋流式快分系统、旋风分离系统升气管旋片和防焦蒸汽环等结构,可以大幅降低油气在沉降器内的停留时间,将油气限制在封闭罩内,防止油气弥散至沉降器内的其他空间,有效避免油气在沉降器内结焦,并且油剂分离效率高,油浆固含量显著降低,催化裂化装置运行周期延长.

    沉降器旋风分离器防结焦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旋流式快分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CO2制轻质烯烃催化剂研究获进展

    中国石化有机原料科技情报中心站
    57页

    双碳"背景下中国石化评估指标体系数字化创新研究

    刘洋陈嘉怡苑丹丹张芷筠...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背景下,针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的传统评估指标体系运作反馈周期长、数据标准化程度低、体系自身缺乏可靠性和准确性数据分析,导致其使用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问题,设计了一个涵盖多视角的评估指标体系管理、运行、优化一体化平台系统,并通过国产低代码开发工具——清华数为DWF结合Python语言实现了该系统演示版和后台信效度分析模块的开发.运行试验结果证明,该系统通过对数据分析辅助指标体系的改进与优化,可以有效提升中国石化评估指标体系的运作效率,推动企业科学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指标体系数字化数据分析信效度低代码

    催化裂化装置建模及用能优化研究

    刘成军叶剑云张洪笙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Aspen Plus对某炼油厂4.20 Mt/a催化裂化(FCC)装置进行建模预测.基于所建模型提取装置冷/热物流数据,利用夹点技术对整个装置进行换热网络分析,发现原FCC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存在能耗高、热公用工程消耗大,原料油混合温差大,轻柴油、重柴油及产品油浆高质低用,除盐水终温较低,除氧器蒸汽消耗量大等问题.通过优化稳定塔回流比、补充吸收剂流量等方法降低吸收稳定系统负荷,优化分馏塔中段取热比例多产高品位蒸汽,并利用夹点技术优化装置换热网络.结果表明:优化后,可节省蒸汽量27.3 t/h,相当于节能16 603 tOE/a(1 tOE=41.8 GJ)或23 757 tCE/a(1 tCE=29.27 GJ),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6 457 t/a,节能效果优异;同时,改造还减少FCC装置外送热媒水量300 t/h,装置内利用热媒水10.27 MW的余热,减少了热量损失.

    催化裂化流程模拟换热网络夹点技术低温热媒水

    液化空气集团将在鹿特丹建造一个世界级的碳捕获装置

    程钰丹
    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