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高景恒

月刊

1673-7040

apsjournal@163.com

024-24131293

110016

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33号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and Plastic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办于1990年,为国内第一本美容外科专业期刊。国际第三本。信息量密度大,文章学术价值较高,前沿性、创新性文章每期平均发8-10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单极射频促进积雪苷霜软膏经皮吸收治疗未成熟瘢痕的临床观察

    张杉张天琦付秋悦陈浩...
    385-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单极射频通过促进积雪苷霜软膏经皮吸收治疗未成熟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江苏省中医院整形外科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1例/组.对照组外用积雪苷霜软膏治疗,观察组采用单极射频联合积雪苷软膏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率、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VSS评分为(7.67±1.96)分,治疗后12个月降至(1.10±0.61)分;对照组治疗前评分为(7.62±2.16)分,治疗后12个月降至(2.24±1.02)分;观察组评分下降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85.71%,对照组满意率为66.67%.结论 单极射频联合积雪苷霜软膏治疗未成熟瘢痕效果优于单纯外用积雪苷霜软膏,联合治疗方法安全性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射频瘢痕积雪苷霜软膏经皮吸收

    切口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的弹性和血管差异:一项基于客观评价的对比研究

    何添陈犹白吴欢欢朱连华...
    389-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综合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测量并比较切 口增生性瘢痕(incisional hypertrophic scar,IHS)与正常皮肤的生物力学和血管微结构的差异.方法 自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门诊收集25例甲状腺及剖宫产手术术后线性IHS的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信息,采用主观量表: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及患者/观察者评估量表(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POSAS)评估瘢痕基本情况,并采用客观评估手段:SWE和OCTA综合定量评价IHS及其周围皮肤的厚度、硬度、血管密度、血管管径、血管复杂度等指标,比较瘢痕及其周围皮肤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皮肤相比,IHS 的厚度[(0.212±0.074)cm:(0.116±0.025)cm,P<0.001]及硬度[(42.032±23.825)kPa:(10.879±3.436)kPa,P<0.001)]均显著升高.微血管情况方面,IHS血管密度相较于正常皮肤更大[(0.394±0.073):(0.339±0.090),P<0.05)],血管平均管径及最大管径均有显著提高[(109.303±19.187)µm:(88.288±12.425)µm,P<0.001;(524.118±120.964)μm:(438.805±70.193)µm,P<0.05)],但在血管复杂度方面,其与正常皮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05±0.087):(0.451±0.090),P=0.06].结论 SWE和OCTA能够客观、定量地评价IHS及其周围正常皮肤.IHS比周围正常皮肤更厚,质地更硬,血管管径更粗,血管密度更大,二者复杂程度无显著差异.

    瘢痕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SRT1720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调控作用

    严艺文张婷郑朝
    395-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ce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的激动剂SRT1720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表型的调控作用.方法 自2022年1-6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将瘢痕真皮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HSF)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BS对照组与SRT1720处理组,样本数9个/组.先分别用等量PBS与终浓度为2 μmol/L的SRT1720处理HSF 24 h,然后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HSF中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SF中Collagen Ⅰ和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Collagen Ⅰ和α-SMA在HSF中的胞内表达与定位情况.以上3种细胞实验中每组样本数均为3个.采用GraphPad Prim 8.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SRT1720处理组HSF中Collagen Ⅰ与α-SMA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0.34±0.06)、(0.43±0.08),均明显低于 PBS 对照组(1.00±0.12)、(1.00±0.13),t 值分别为 8.57、6.79,P<0.01;经 SRT1720 处理 HSF 的 Collagen Ⅰ 与 α-SMA 的蛋白表达量(0.70±0.05)、(0.64±0.09),均明显少于 PBS 对照组的(1.14±0.04)、(1.10±0.05),t 值分别为 12.61、7.37,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ollagen Ⅰ与α-SMA主要定位在HSF的细胞质,SRT1720处理组Collagen Ⅰ与α-SMA的表达量较PBS对照组减少.结论 SRT1720能够通过激活SIRT1显著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Collagen Ⅰ与α-SMA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与成纤维细胞的异常转分化.

    瘢痕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

    A型肉毒毒素预防面部手术切口瘢痕增生的研究进展

    区艳婷刘丹丹崔永言
    399-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术后遗留的瘢痕,尤其是位于面部、颈部等明显部位时,会给患者带来外貌焦虑和心理负担,因此预防术后切口瘢痕增生是整形外科医师需要探索攻克的难点.近年来,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在预防瘢痕增生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现就BTXA在面部手术切口瘢痕增生的预防机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作一综述,为其在术后瘢痕预防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A型肉毒毒素瘢痕增生面部手术瘢痕预防

    保湿促脱痂结合自体大张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远期效果

    徐培张红玲童欢龙忠恒...
    402-404,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保湿促脱痂结合自体大张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皮肤创面修复中心收治18例(30只手)烧伤合并手部深度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30%,胸背部及头部皮肤正常.手部创面深度Ⅱ °~Ⅲ°,不伴有肌腱和/或骨质外露.手部创面采用0.2%-0.3%稀释碘伏冲洗消毒,外用磺胺嘧啶银(SD-Ag)霜及凡士林纱布保湿包扎换药,隔日1次,换药过程中及时清除创面明显坏死组织.待伤后3周左右手部创面坏死痂皮脱落,新生肉芽组织形成,采用胸背部大张中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范围超过掌指关节,包括部分指背深度创面,头部刃厚邮票皮片修复胸背部供皮区.手部创面愈合后1周开始指导患者行康复训练及预防瘢痕增生.观察记录手部移植皮片成活情况.采用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评估手部功能.结果 18例患者烧伤创面均愈合.30只手部深度创面移植自体大张中厚皮片成活良好,未出现感染.头部供皮区愈合良好,胸背部瘢痕增生程度较轻.所有患者随访1~5年,手部瘢痕增生不明显,掌指关节无背伸畸形,手部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Carr-oll手功能评分90-99分,功能达Ⅴ、Ⅵ级.结论 保湿促脱痂结合自体大张中厚皮片移植是修复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良好方法,愈合创面瘢痕增生挛缩程度较轻,远期效果显著,手部外形及功能恢复较佳.

    深度烧伤移植中厚皮片大张脱痂

    人工真皮修复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张向南李向荣周翔俞俊兴...
    405-407,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真皮修复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自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手外科采用人工真皮修复25例(27指)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面积0.5 cm × 1.0 cm~1.5 cm × 2.5 cm.清创后人工真皮覆盖创面,术后定期换药,术后4周拆除人工真皮.结果 25例(27指)患者人工真皮修复创面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获随访6~18个月,指端质地柔软、外形美观;无明显瘢痕挛缩、无色素沉着;手指活动功能良好.新生皮肤感觉恢复良好,无冷敏感及刺痛,两点辨别觉为3~8 mm.远指间关节活动正常,对指功能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良率为100%.结论 人工真皮修复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安全简单,无供区损伤,修复后手指饱满,质地柔软,活动及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人工真皮修复组织缺损创面愈合指损伤

    带足背皮瓣的第二足趾再造拇指缺损并重建虎口

    杜伟伟唐林峰李友刘海亮...
    408-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带足背皮瓣第二足趾再造拇指缺损并重建虎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手外科收治的15例(15指)不同程度拇指缺损及虎口皮肤缺损患者,根据大小及形状,设计带足背皮瓣的第二足趾再造拇指Ⅱ类A区及以上缺损并重建虎口.结果 15例(15指)再造指体及皮瓣均一期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随访12~20个月,再造拇指外形满意,虎口皮瓣无明显臃肿,虎口无挛缩,皮色正常,无色素沉着.再造拇指指端两点辨别觉10~14 mm,虎口皮瓣两点辨别觉12~14mm,再造拇指各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约60°~90°.12例可对小指,1例可对中指,2例可对示指;10例可主动对掌,2例主动对掌活动受限,可被动对掌,3例主被动对掌活动欠佳.指甲生长良好,外观平整.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指再植、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为优12例,良1例,可2例,优良率为86.7%.足部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植皮无坏死,无疼痛,行走正常,外观满意.结论 采用带足背皮瓣的第二足趾再造拇指缺损并同期重建虎口,术后外形及功能满意,是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之一.

    拇指缺损足背皮瓣指再造显微外科手术

    六边形皮瓣重建指蹼在先天性并指畸形中的应用

    吴华萍陈后平张问广莫安华...
    411-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六边形皮瓣重建指蹼在先天性并指畸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2月至2022年1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收治的43例先天性并指畸形患儿,按手术方式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26个并指)应用掌背六边形皮瓣,对照组20例(22个并指)采用传统的掌背侧三角皮瓣;收集并对比两组围手术期及随访资料.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患儿的指蹼外形、屈伸活动满意,无瘢痕挛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指蹼外形满意率为100%、屈伸活动度满意率为100%、瘢痕挛缩率为0,对照组指蹼外形满意率为75.0%、屈伸活动度满意率为80.0%、瘢痕挛缩率为2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指蹼外形满意率为91.3%、屈伸活动度满意率为100%、瘢痕挛缩率为0、再次手术率为0,对照组指蹼外形满意率为65.0%、屈伸活动度满意率为80.0%、瘢痕挛缩率为20.0%,再次手术率为20.0%,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掌背六边形皮瓣重建指蹼治疗先天并指畸形,指蹼及指根部无需植皮,完全性并指及皮肤紧张并指指侧方取全厚皮片植皮,手指外观及功能良好,临床效果较满意,降低了挛缩畸形及再次手术率.

    六边形皮瓣指蹼并指畸形重建

    "洋镐头"样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外伤性足跟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谢沛霖林沛婷赵琳叶明敏...
    415-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洋镐头"样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外伤性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18例外伤性足跟软组织"U"形缺损患者,根据创面形状,在足外踝至跟腱连线中点,向上6 cm处为旋转点设计"洋镐头"样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皮瓣,逆行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创面并进行足跟再造.结果 18例患者所有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足跟负重行走及耐磨能力完全能够达到患者日常生活需要.结论 "洋镐头"样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根据外伤后足跟软组织的形状个体化设计,达到修复创面、再造及重建足跟功能的目的.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缺损

    成功救治热带海岛地区足部坏死性筋膜炎合并脓毒血症及多器官功能不全一例

    张恒博陈晨李东杰李佳玲...
    418-420页

    热带海岛坏死性筋膜炎多器官功能不全脓毒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