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

李天来

双月刊

1000-1700

syndxb@126.com

024-88487082;024-88487083

110161

沈阳市东陵路120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and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沈阳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业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动物科学、生物学、林学、食品科学等方面的专论、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实验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南果梨酸度无损检测方法

    张芳邓照龙田有文高鑫...
    231-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果梨是一种重要的水果品种,其酸度是评估果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传统的南果梨酸度检测方法通常需要破坏性采样和化学分析,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容易导致样品污染和浪费.因此,旨在探索一种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无损检测方法,以实现对南果梨酸度的快速、准确、无损检测.首先,采集室温20℃下不同贮藏天数南果梨的高光谱数据,其光谱波长范围为400~1 000 nm,并且通过理化实验测量南果梨样本的可滴定酸;其次,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Savitzky-Golay平滑滤波等多种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选择出建模效果最佳的预处理方法,结果显示MSC方法效果最优;然后结合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e projection algorithm,SPA)提取特征波段,在700~900 nm范围内确定9个特征光谱变量;最后,以提取出的9个特征光谱变量作为输入矢量,分别建立PLSR模型、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模型以及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MSC预处理和SPA算法特征提取的PSO-BP模型预测精度最高,效果最好,预测集决定系数R2p=0.911,RMSEP=0.032.可见,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SPA-PSO-BP模型可用于南果梨酸度的检测,为南果梨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高光谱成像技术南果梨酸度BP神经网络PSO-BP模型

    甜樱桃果实软化研究进展

    陈瑶艾佳音何明莉才丰...
    240-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软化是果实充分成熟的标志,软化成熟的果实具有理想的色泽、风味,并积累大量的风味物质和营养物质.甜樱桃果实软化主要发生在转色期,果肉细胞迅速膨大,细胞壁开始溶解,胞间层消失,成熟期果实中细胞壁退化更为突出,细胞质的规则结构几乎完全消失.然而过度软化降低了果实对机械损伤和病原菌侵染的抵抗能力,严重缩短货架期,增加采后损失,甜樱桃果实成熟后软化已经逐渐成为产业问题.为解析甜樱桃果实软化的机制,提高果实品质,对甜樱桃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细胞壁结构和组分变化、细胞壁降解相关酶[果胶甲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PME)、纤维素酶(cellulase,CL)、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果胶裂解酶(pectate lyases,PL)、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和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α-L-Arabinofuranosidase,α-L-Af)]、细胞内碳水化合物代谢及激素[脱落酸(ABA)、乙烯(ETH)、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s)]和栽培环境(温度、矿质元素和栽培管理)对甜樱桃果实软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甜樱桃果实软化在育种和分子方向的深入研究进行展望,为提高甜樱桃果实品质和贮藏性提供理论依据.

    甜樱桃果实软化细胞壁研究进展

    黄茶闷黄工艺影响因子及品质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夏长杙冉乾松杨天根翟精武...
    247-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茶是我国主要的消费茶类之一.黄茶加工步骤为萎凋、闷黄和干燥,其中闷黄是黄茶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环节,快速准确对黄茶闷黄度作出判别,对于黄茶加工至关重要.黄茶闷黄工艺影响因子及品质评价技术研究是认识影响因子、品质评价技术与闷黄质量关系的前提.然而,黄茶闷黄体系受自身复杂性和不可直接测定性的限制,目前闷黄品质评价技术普遍存在精确度低、重复性差和操作复杂等问题.综述已有文献表明,温度、含水率、时间及闷黄过程中微生物等环境因素均会影响黄茶品质特征化合物的形成,从而影响其品质.目前常用的品质评价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感官、成分检测及智能仿生技术.人工感官易受主观因素影响;成分检测专业性强、操作难度大、前处理复杂;智能仿生技术具有简单、快速、无损等特点,可检测黄茶闷黄适度快速高效评价.通过回顾近年来针对黄茶闷黄影响因子及3种主要评价技术研究进展,重点关注闷黄影响因子与黄茶品质成分之间的关联性及智能仿生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黄茶标准化和数字化加工提供支持.

    黄茶闷黄人工感官成分检测模式识别智能仿生技术

    欢迎投稿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