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实验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实验地质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石油实验地质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叶德燎

双月刊

1001-6112

sysydz.syky@sinopec.com;sysd@chinajournal.net.cn

0510-68787203,68787204

214126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2060号

石油实验地质/Journal Petroleum Geology and Experi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份报道我国油气普查、勘探及开发成果,反映我国石油地质研究水平的学术性、技术性刊物。它创办于1963年,现为双月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由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和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石化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承办。本刊遵循"双百"方针,提倡学术民主,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发展我国石油科技事业和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服务。本刊紧密结合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战略,以石油工业上游所涉及的油气勘探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进行报道和分析,同时重点报道国内外油气实验测试的最新技术和方法。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中国石油文摘"、"中国地质文摘"所收录,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来源期刊,并全文收录于"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我国页岩油气的统一性

    郭旭升申宝剑李志明万成祥...
    889-9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页岩油气是我国重要的油气战略资源,具有赋存于页岩层系中、自生自储的特征.2012 年我国涪陵页岩气获得突破,形成了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理论,即深水陆棚优质泥页岩发育是页岩气"成烃控储"的基础,良好的保存条件是页岩气"成藏控产"的关键.近年来,页岩油高效勘探开发实践表明,我国陆相页岩油同样具有"二元富集"特征.通过解剖我国典型页岩油气藏特征,将页岩油气纳入同一套成烃、成储、成藏体系中,进一步深化页岩油气"二元富集"理论内涵,形成页岩油气富集统一性新认识,并对未来深化研究趋势进行展望.研究表明:①以半深水—深水陆棚相和半深湖—深湖相为主的沉积环境是页岩油气成烃控储的基础,不仅控制着页岩的有机质丰度与类型,也控制着优质储层和有利岩相组合的分布;②稳定的构造条件、有效的顶底板封盖和页岩自封闭性共同形成的以地层超压为依据的良好的保存条件是页岩油气成藏控产的关键,为页岩油气的富集与高产提供关键保障;③页岩油气形成与富集是一个统一的动态演化体系,以热演化为主线,有序形成页岩油、凝析油和页岩气;④今后研究中重点加强常非一体化的评价思路,深化常非油气资源的分配系数,从整体的角度思考油气的分配规律.相关研究成果对深化页岩油气富集理论和指导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实践意义.

    页岩油气富集特征沉积环境保存条件热演化程度统一性

    苏北盆地黄桥地区盐城组氦气成藏地质条件及富集规律

    姚红生陈兴明周韬
    906-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北盆地黄桥地区新近系盐城组天然气中He含量介于1.05%~1.40%,普遍高于工业品位,为壳—幔复合型氦气资源.目前,对于这种来源的氦气富集主控因素以及勘探目标评价的研究较为薄弱,为此,系统剖析了黄桥地区典型富氦气藏氦气成因、来源及圈闭特征,重点分析了幔源断裂对富氦气藏输导作用、盐城组圈闭条件的影响,提出了黄桥地区盐城组富氦气藏富集模式.结果表明:(1)黄桥地区南新街深大断裂在盐城组沉积时期持续活动,导致幔源物质上涌,伴随着火山活动及CO2、N2以及氦气沿断裂运移至浅层;(2)黄桥地区盐城组埋深为370~400 m,盐城组底部砂岩厚度约为 40 m,上覆 10~40 m泥岩,储盖组合有利,富氦气层由东往西尖灭;(3)黄桥地区盐城组整体为单斜构造,盐城组底部界面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通过地震标定及解释,刻画出了富氦气层岩性—地层复合圈闭面积.黄桥地区盐城组富氦气藏具有断裂沟通地幔输导、砂岩储集、泥岩作为盖层、岩性—地层复合圈闭富集等特征,该认识对黄桥地区氦气有利目标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壳—幔复合型氦气岩性—地层复合圈闭氦气成藏盐城组黄桥地区苏北盆地

    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储集空间特征及甜点段评价——以溱潼凹陷QY1井为例

    高玉巧蔡潇夏威吴艳艳...
    916-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二段是常规油重点产层,同时也是中国东部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的优选层位.对溱潼凹陷QY1 井岩心样品进行分析测试表明,该套页岩具有低有机质丰度、较低镜质体反射率(Ro)、矿物组分均衡及孔隙网络复杂的特点;运用岩石学及地球化学方法等对该页岩油储层的岩相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含油性与可动性、脆性指数与可压性特征等进行研究,指明了生产甜点段.阜二段是一套混积页岩纹层型储层,矿物组成以黏土、长英质和碳酸盐矿物为主,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1.32%,Ro为0.9%~1.1%;平均孔隙度中下部为 4%,上部为2.2%.根据"有机质丰度+构造特征+岩性"将阜二段页岩划分为 6 种岩相,其储集性具有明显差异,纹层发育特征的差异是导致不同岩相具有不同储集空间特征的重要原因.除低有机质纹层/层状灰云质页岩外,其他岩相都具有较好的含油性;高有机质层状灰质页岩的有机碳含量最高.纹层数量与油气可动性具有较好的对应性,从中有机质纹层状含灰云页岩到高有机质块状泥岩,平均含油饱和度指数从 202.62 mg/g降至 77.83 mg/g.高有机质块状泥岩由于存在大量塑性矿物,造缝效果是 6 种岩相中最差的.中有机质纹层状含灰云页岩是最优岩相,中有机质层状含灰云页岩和中有机质纹层/层状灰云质页岩略差,但也可以作为优势岩相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根据优势岩相在纵向上的分布,优选阜二段Ⅰ亚段③—⑤小层和Ⅱ亚段②—④小层为该区地质甜点段.

    储集空间甜点段评价页岩油阜宁组古近系溱潼凹陷苏北盆地

    基于天文周期等时格架预测细粒沉积岩相展布——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三叠系长7段为例

    何发岐朱建辉齐荣武英利...
    927-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测陆相不同类型岩相厚度分布是陆相页岩油富集区带优选评价的基础工作,以此开展的不同类型岩相含油条件、储集条件以及可动条件的研究,对靶区优选和水平井段方向部署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岩心观察与测井判识为基础,开展测井资料的频谱分析,引入稳定的天文轨道时间周期,进行时空调谐,建立钻井对比的高频层序等时格架,定量计算每个层序旋回内不同类型岩相厚度的平面变化趋势,认识岩相展布规律.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 7 段的研究表明,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包括了若干组天文周期信息,其中可以识别出 6 个完整的稳定 405 kyr长偏心率天文周期旋回,以R203 井长 7 段全岩心段观察和测井相特征分析为基础,合理建立高频等时格架进行井间对比.结果表明,泥页岩和纹层页岩主要发育长 73亚段到长 72亚段的底部旋回地层,细砂岩、粉砂岩在长 72亚段中上部到长71亚段底部的Ⅳ—Ⅴ旋回地层中最为发育;井间横向对比表明,早期旋回的泥页岩和纹层页岩岩相广泛分布,旋回Ⅰ时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南部,旋回Ⅱ时期分布在西部和东—东北部,中部地区局部较厚,而Ⅳ—Ⅴ旋回地层的细砂岩厚度分布由北东—南西的沉积体系控制,平面上呈北—北东往南—南西展布,往西南延伸到ZF27—ZF32 井一线,形成了长 7 段3 种源储组合类型.其中纹层页岩与细砂岩岩相配置组合为长 73亚段中上部与长 72亚段中上部—长71亚段下部层系组合,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富县地区的中部—北、北东部;页岩岩相厚度发育较好的为长 73亚段,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富县地区的北东—东部、西南部区域.

    岩相米氏旋回长偏心率等时格架延长组三叠系富县地区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页岩油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姜龙燕钱门辉何发岐齐荣...
    941-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 页岩段具有埋深浅、油质轻、油井产能变化大、资源潜力大的特点,明确油藏的富集主控因素是进行高效勘探的关键.根据富县地区长7 页岩段铸体薄片、物性、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结果,结合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该区长 7 段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主控因素展开讨论.研究区长 7 段广泛发育灰色—深灰色—灰黑色烃源岩,其岩性为泥岩和泥页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2型,源岩的镜质体反射率(Ro)值为 0.81%~1.1%,生烃能力强.砂岩储层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粒内孔、残余粒间孔、溶蚀孔隙和原生粒间孔为主;储层致密,孔隙度主要分布在 2.0%~16.0%之间,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1~1.20)×10-3 μm2之间.砂岩夹层的物性以及距离断裂的远近影响储层的含油性:储层粒度越粗、物性越好,含油气性也越好.储层物性受控于两方面因素:一是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物性最好,河口坝微相次之;二是成岩作用,早成岩期绿泥石强胶结及方解石弱胶结有助于物性甜点的形成.断层的发育和断层性质对富县地区长 7 页岩油的富集至关重要.统计发现,当断层断距超过 10m且井筒距断裂在1km以内时,难以获得工业油流;当断距小于7m且井筒距离大断裂超过 1km以上时,容易获得工业油流.

    储层物性成岩作用断层延长组7段三叠系鄂尔多斯盆地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泥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赋存状态研究

    支东明冷筠滢谢安唐勇...
    954-964,10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泥页岩不同层段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赋存状态特征认识较为薄弱,通过采用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荧光薄片和氩离子抛光电镜等实验技术,厘清不同层段烃源岩物质基础、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及意义、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对玛湖凹陷下一步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玛湖凹陷风城组泥页岩主要为中等—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型,处于成熟演化阶段;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表明具有高丰度的Pr和Ph、β-胡萝卜烷及C29重排甾烷,C27-C28-C29规则甾烷呈反"L"型分布,指示有机质以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贡献为主;较低的Pr/Ph比值以及较高的伽马蜡烷指数,反映出沉积环境主要为咸化的还原环境;C31αβ22S/(22S+22R)、C29 M/C29 H和C29ββ/(ββ+αα)等藿烷类和甾烷类成熟度参数表明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另外,风城组二段泥页岩相对于风一段、风三段具有更大的生烃潜力,具备更好的烃源岩物质基础,同时C20/C23 TT、C21/C23 TT、Ga/C30 H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相关参数指示风二段藻类等贡献较多,更偏还原和咸化的环境;结合风二段以游离赋存状态为主,认为烃类赋存于粒间孔和粒内孔中.风二段有利于页岩油富集与保存,展现出更好的页岩油勘探开发前景.

    生物标志化合物游离烃页岩油泥页岩风城组二叠系玛湖凹陷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

    唐勇袁云峰李辉王亚飞...
    965-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目前存在的砂砾岩储层特征以及成储机制不清晰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对该类储层的勘探.利用显微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对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以及成储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具有"双填隙物"特征,砾石间主要被较粗的砂质组分填隙,胶结作用主要发生于砂质组分之间;砂砾岩孔隙度低,砾石中基本不发育孔隙,砂质填隙物中孔隙较发育,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和次生溶孔;与储层形成有关的成岩演化现象主要发生在砾石之间的粗填隙物砂质组分中,主要为铝硅酸盐矿物的溶蚀作用,形成较多的溶蚀孔隙;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等高能沉积微相中储层更发育,储集空间主要与长石溶蚀有关,裂缝、不整合面是酸性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早成岩期酸性流体主要为沿不整合面下渗的大气水,尤其是靠近北三台凸起的区域大气淡水溶蚀更为显著,中成岩期主要为有机酸溶蚀;砂砾岩中发育大气酸溶蚀型、有机酸溶蚀型和双源酸叠加溶蚀型等 3 类储层,不同类型储层分布决定了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砂砾岩油气藏的勘探方向,斜坡区、凹陷区的砂砾岩+断裂发育叠合区是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砂砾岩油气勘探的重点方向.

    砂砾岩储层储层发育模式上乌尔禾组二叠系阜康凹陷准噶尔盆地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BYP5导眼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岩心富氢气逸散气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李志明刘惠民刘鹏钱门辉...
    979-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BYP5 导眼井是为探索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渤南深洼带较高热演化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三下亚段)含油气性而部署的一口取心井,取心段深度介于 4 267.0~4 338.1 m.为揭示取心段含油气性特征,开展了典型样品冷冻密闭碎样热解和岩心逸散气的收集定量与组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取心段总体是一套富有机质、富碳酸盐矿物的优质烃源岩,成熟度(Ro)约1.2%,热演化过程中应曾发生了高效生排烃作用,导致其现今游离烃(S1)和氢指数(IH)均较低;岩心逸散烃气含量总体不高,主要介于0.001~0.01 cm3/g,均值为0.005 cm3/g,逸散烃气相对高值段与热解游离烃(S1)相对高值段基本一致;逸散气组分主要由CH4、CO2、H2、C2 H6组成,其中H2摩尔百分数介于1.08%~19.23%,平均7.09%,具有富氢气特征.H2与CO2具有明显正相关性,与CH4具有明显负相关性;逸散气应属原位滞留的气体,氢气的形成可能与有机质热解过程中异质键的裂解和去甲基化作用有关,建议加强有机质热裂解成因天然氢气的形成机制、地质勘查与评价研究,为该类型天然氢气的勘探部署决策提供依据.

    天然氢气岩心逸散气沙三下亚段古近系沾化凹陷渤海湾盆地

    川北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油勘探方向再认识

    熊亮董晓霞王同魏力民...
    989-10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北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是四川盆地产油主力层系之一.近年来,随着非常规勘探理论的发展,开始转变思路针对大安寨段页岩储层开展勘探,川北地区陆相页岩油勘探方向的认识得到提高.基于LY1 及YY2 等页岩油探井的岩心、实验、钻井、压裂等资料,对其油气形成条件、资源潜力、工程地质条件等 3 个方面进行了再认识.研究表明:(1)阆中大安寨段二亚段页岩具备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形成条件,勘探潜力巨大.大二亚段主要发育页岩、介壳灰岩、页岩夹介壳灰岩3 种岩性,页岩烃源品质较好,整体处于中成熟—高成熟阶段,生烃强度为(20~90)×104 t/km2,滞留烃量占总生烃量的 66%~78%,页岩油资源量为 3.26×108 t;(2)研究区大二亚段页岩样品的裂缝网络不发育,具有渗流条件差、可钻性和可压性条件差的特征,基质型页岩油具有原油黏度大、含蜡量高的特征,页岩样品渗流条件和页岩油流动性之间的耦合配置关系是目的层高产的关键;(3)在目前基质型页岩勘探成效不佳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常规—非常规结合的勘探思路,对研究区页岩—灰岩互层型储层成藏体系进行研究,将优质页岩与裂缝—孔隙型灰岩的层段作为有利的勘探目标,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方法,对可钻性、可压性及排采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提升工程工艺水平.

    页岩油资源量勘探方向大安寨段下侏罗统川北地区四川盆地

    川东红星地区吴家坪组与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差异性分析及意义

    孟志勇包汉勇李凯易雨昊...
    1002-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盆地东部红星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发育一套黑色富硅富碳页岩储层,目前已成为该地区页岩气领域重要的增储上产阵地.该套页岩储层与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含气页岩段下部①—③小层在沉积环境、页岩品质及含气性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二者均具备富碳、富硅、高含气的特点,但在后期开发过程中,吴家坪组页岩气层开发效果明显差于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层.为此,分析了 2 套页岩储层品质、含气性等方面差异性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吴家坪组页岩储层矿物组成具有硅质矿物含量低、碳酸盐矿物含量高的特征,有机碳含量高但成烃母质和有机质类型较差;孔隙结构表现为有机质孔隙和层理缝发育程度较低以及孔隙尺度偏小的特征,储层物性及含气性较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略差.对比分析认为,沉积背景和沉积作用的差异导致 2 套页岩储层在岩矿、层理、成烃母质类型等原生品质上存在差异,这是2 套储层在物性和含气性方面存在差异的物质基础;后续的构造保存条件等宏观地质条件的差异,导致 2 套储层在孔隙类型、孔隙尺度、孔隙度及含气性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此外,探讨了 2 套储层差异性特征对其开发效果的影响,并针对 2 套页岩储层的差异性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工程工艺技术对策.

    页岩储层差异性吴家坪组龙马溪组红星地区焦石坝地区四川盆地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