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商业文化(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商业文化(下半月)
商业文化(下半月)

瞿媛媛

月刊

1006-4117

sywhlw@163.com

010-58076818

100078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日月天地大厦B座604室

商业文化(下半月)/Journal SHANGYEWENHUA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康德因素

    郭佳伟
    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德是认识论历史上的集大成者,他的先验认识论思想调和了传统认识论思想当中经验论与唯理论之间的矛盾.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就是康德的认识论思想,但皮亚杰对康德的认识论思想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在其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论思想,所以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理解和认识.

    皮亚杰康德认识论

    试论工会在公积金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龚蓉刘小东
    252页

    汉英两种语言背景下不同颜色的内涵浅析

    陈雪梅章奇峰谢宇亮
    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颜色为一种光学现象出现,其所具备的客观性决定了对其本质研究方法的物理性.然而,在汉英两种不同的语言背景下,由于语言发生的环境差异,包括宗教信仰差异、种族差异、气候、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差异等,人们对于颜色有着千差万别的认识.在研究汉英两种语言对于颜色的表达方式的研究过程中,更要注意正确把握和了解其内在的文化内涵.

    颜色文化内涵差异

    论柏拉图知识论中的感觉

    代海强
    254-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柏拉图是一位理性主义者,通常认为他将知识的来源归因于理性而不是感性.但是,只要深入审视其知识论的具体内容和发展脉络就会发现,感觉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分,不能仅仅被当作经验因素而加以拒斥.柏拉图对感觉的探讨需要参照他的整个知识论构想,只有准确把握感觉在其中所具有的地位,才能全面理解柏拉图的知识论.感觉在认识活动中既具有引导作用,又在知识来源问题上面临着困境,这些困难对后世哲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感觉知识论回忆说蜡板说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

    何飞
    256-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地方行政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已经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现行地方政府中普通存在成本意识淡薄、政府职能不清、机构庞大、效率低下、财政负担大、决策滞后折中、市场交易成本过大等诸多问题.本文以行政成本相关的理论为基础,结合隐性成本知识,着重从政府决策失误成本、政府失信成本、政府工作人员腐败成本及政府效率低下等方面分析我国地方政府隐性行政成本的现状及其行政成本过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隐性行政成本显性行政成本控制解决对策

    忠孝之道的政治文化解读

    尚远方
    258-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忠孝之道是君主政治的主干,对其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君主政治竭力维护忠孝之道,将其贯彻于政治实践中.但是,忠孝虽然在理论形态上具有价值同一性,在实践操作中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面对这一两难问题,君主政治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允许孝在一定程度上张扬,但其根本价值选择是 "忠在孝先".以此为基础,揭示了忠孝之道的实质和对待其的应有之义.

    忠孝之道君主政治忠在孝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边缘化原因浅析

    马力
    260-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环境和世界多元文化冲击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边缘化危机"将成为中国未来10年的严峻挑战之一.这种现象的存在是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不够,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度不高,经济政治等制度上的缺位和理论自身等因素造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边缘化

    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彭琳
    261-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目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攻坚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农村金融是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切入点.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金融机构相对集中,多样化不足;资金不足;金融产品和服务形式相对单一等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信用环境内控机制

    略论《聊斋志异》中的海南故事

    杜伟曹艳春
    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介绍和分析了<聊斋志异>中的两篇以海南为背景的故事,其中的神秘色彩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海南的好奇与想象,同时优美的爱情故事还充满了幽默色彩.

    聊斋志异海南幽默色彩

    迟子建小说中的中国情结——以《亲亲土豆》和《踏着月光的行板》为例

    杨帆
    264-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迟子建的两篇小说<亲亲土豆>和<踏着月光的行板>中,选择旗袍作为意象,利用中秋节来营造气氛,还对传统的儒道思想进行了当代抒写,透过作家所秉持的中国情结来看,这蕴满了浓郁的中国风情的叙写,最终目的是对这片古老而独特的大地上个体的存在及其命运的探索与询问.迟子建始终不渝地追寻着美的理想、健全的人格与自由的人生,期望以自己的每一句质询,每一声叹息,为当代忙碌疲惫的人耕耘出一片精神的绿洲.

    迟子建中国情结旗袍中秋节儒道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