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物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物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石油物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管路平

双月刊

1000-1441

njsywt@163.net

025-68109811

211103

南京市江宁区上高路219号

石油物探/Journa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62年,是一份最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石油物探专业技术期刊。创刊40年来,坚持既定的办刊宗旨和办刊方针,始终站在技术发展的前沿,及时推出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的理论和方法技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和推广先进的方法技术为已任,深深赢得了广大石油物探技术人员的喜爱。《石油物探》已被多家数据库收录,连续多年进入“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并数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走滑断层智能识别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为例

    孙冲雷刚林张银涛康鹏飞...
    129-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走滑断层精细识别是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环节之一,但走滑断层的水平位移在垂直断层走向的地震剖面上不易识别,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走滑断层智能识别方法.该方法的网络模型由特征提取子网络、结构提取子网络和去噪卷积子网络3个子网络构成.特征提取子网络提取地震与断层预测映射的残差特征,结构提取子网络提取边界结构的残差映射实现断层解释的目标,去噪卷积子网络去除网络累计生成的噪声.网络在预测时采用了多层输出融合技术和迁移学习的方式,能有效避免高频特征信息的丢失,增强对不同规模断层分类解释的鲁棒性和泛化力.通过对合成记录验证分析可知,该方法对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情况下的小断距、弱走滑断层的识别精度高,预测的损失率低,预测断层连续性好,断层边界清晰,且抗噪性较好.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果勒西区块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线性走滑断层、压扭辫状走滑断层和拉张辫状走滑断层等不同性质的走滑断层均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断控缝洞体碳酸盐岩油气藏残差网络深度学习走滑断层智能识别

    对3种典型检波器及其数据的几点看法

    魏继东
    138-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圈式检波器与压电式检波器是当前石油地震勘探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类检波器,典型代表包括动圈式速度检波器、水中压电式压力检波器以及陆上压电式加速度检波器.分析了 3种检波器的物理结构、力学模型、等效电路以及传输函数,实际数据证明动圈式检波器拾取的地表振动速度与陆地压电检波器拾取的地表振动加速度在主要频带内是等效的,但后者一致性稍差.水中压电式检波器(简称水检)是压力型检波器,不是加速度型检波器,其与动圈式速度检波器或者MEMS加速度检波器(简称陆检)是组成双检海底电缆(OBC)与海底节点(OBN)施工、采用双检合并技术消除水层鸣震的装备基础.当前双检合并技术的几个假设前提,如地震波场是平面波场,检波器距离海底非常近但二者并不接触,不考虑耦合效应,不考虑检波系统的机电效应等,在实际生产中并不满足.因此,提高双检合并技术的实用性需要对以上假设条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考虑到检波器的主要功能是"忠实地记录大地振动",野外经由电路提频的做法不应提倡.此外,对比了容易混淆的两种检波器分类方法并清晰地展示了检波器的分类标准及其对数据的影响.

    压电式检波器动圈式检波器传输函数双检合并

    井中永置式套管外三分量光纤MEMS地震检波器研究

    梁兴李东明刘帅张永强...
    149-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非常规油气井套管外永置式微振动监测,研制了一种基于光纤法布里-帕罗(F-P)干涉原理和微机电(MEMS)技术的三分量光纤MEMS地震检波器,将微地震信号转化为F-P腔长的变化,通过超快光谱探测技术和动态白光干涉解调技术实现高速解调.设计并理论仿真了 μm/g量级的高灵敏度MEMS加速度芯片,突破大深度双面套刻工艺完成芯片样品制造.采用高集成度小型化结构设计、无胶封装工艺设计和陶瓷微加工工艺实现25 mm微型外径,满足套管外永置式安装要求,提高了高温检测精度.在实验室完成了检波器与标准电学加速度计的性能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检波器可耐受175 MPa高压和180℃高温,灵敏度分别为1.2382,1.2590,1.0862μm/g,工作频带为0~350 Hz,量程为±5 g,线性度误差<0.01%,抗横向串扰能力<5%.研制的检波器耐高温高压、尺寸小巧、灵敏度高、线性度良好,在非常规油气井储层压裂改造和采油气生产过程中,永置式套管外的三分量光纤MEMS地震检波器可以发挥重要的监测作用.

    光纤F-P传感永置式套管外三分量地震检波器MEMS芯片耐高温高压

    《石油物探》2024年征订启事

    160页

    低信噪比地震数据图像结构引导去噪方法与应用

    郑启明李琦都小芳吴高奎...
    161-169,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噪声影响着复杂断裂结构与储层的刻画,有效压制噪声并保留地震资料中的结构信息,是解释性处理的关键.基于保边光滑原理,在地震数据处理中提出并引入图像结构引导滤波方法,实现自适应地保留断层、裂缝以及储层反射等关键信息并有效压制散射与随机噪声,提高地震数据信噪比.正演模拟数据的去噪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滤波方法,图像结构引导滤波方法具有更好的保边光滑特性;与构造导向滤波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显式提取层位走向和倾角信息,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实际三维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压制不同类型噪声、提高信噪比和有效反射同相轴的连续性;处理后对应的相干属性可有效增强断裂、储层的分辨能力,更好地描述断裂系统的展布,有利于后续地震资料解释工作.

    图像结构引导滤波保边光滑信噪比断层分辨能力不同类型噪声

    消除全局层析反演累计误差的反向递推方法

    薛冈熊鹰杰孟庆利单中强...
    170-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规层析反演方法基于地震偏移成像道集剩余曲率计算深度误差,忽略了深度误差自上而下的积累,随着深度的增加,累计误差也随之增加,且速度更新后对应叠前深度偏移剖面的层位深度也会改变.从道集曲率深度误差积累的原理出发,提出一种从下至上逐层消除累计误差的递推方程,并根据深度残差来更新之前拾取的层位.根据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剩余曲率来计算剩余时差,利用斯奈尔定律推导出相邻层位入射角与层速度的关系,计算每一层与上一层入射角的对应关系,消除该层的累计误差并更新层位深度.模型测试与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与常规层析反演方法相比较,有效改善了速度模型整体的精度并提高了反演效率,为后续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提供了可靠的速度模型.

    层析反演剩余时差累计误差角道集偏移成像层位更新

    四川盆地五百梯地区长兴组古地貌恢复及地震预测

    赵虎孙勇赵容容罗鑫...
    182-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盆地五百梯地区长兴组地层分布范围广、勘探潜力大,但存在礁滩储层厚度薄、礁滩体刻画难、演化规律不明显、非均质性强等问题,增加了储层预测的多解性.对此,从生物礁岩石学特征及储层特征研究出发,提出了生物礁储层的纵向发育规律和部位,并利用生物礁储层的地震异常特征,刻画礁滩体优质储层横向展布特征,并重点分析了古地貌对礁滩储层发育特征的关键性控制作用,最后结合古地貌恢复及储层反演等方法,对礁滩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并总结形成了长兴组礁滩体储层地震识别模式,降低了礁滩储层预测的多解性.研究发现,长兴组沉积前已形成了海槽雏形,长兴组早中期形成了台缘及台内二排礁区域高地貌基本格局,到长兴组沉积末期海槽特征明显,古地貌高部位是储层发育的最有利区域,优势储层主要集中在台缘外带及台内二排礁局部区域,该认识为四川盆地长兴组台内礁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及借鉴意义.

    四川盆地二叠系长兴组礁滩储层地震预测古地貌恢复

    基于指纹和相似性阈值方法的水力压裂过程微地震事件检测研究

    李秋雨孟晓波陈海潮陈欣星...
    195-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常规微地震事件检测方法中基于能量的长短时窗能量比值(STA/LTA)方法检测精度低,而基于波形的模板匹配方法检测速度慢.为此,提出了以指纹和相似性阈值(FAST)方法为主,联合同态反褶积去噪、STA/LTA、带噪声的基于密度的聚类(DBSCAN)方法的一种检测精度高并且检测速度快的微地震事件检测方法.首先使用同态反褶积方法对微地震数据去噪;然后利用STA/LTA方法获取高信噪比微地震事件并作为模板,进一步利用FAST方法将模板和连续波形制作为指纹,再通过比较指纹的杰卡德相似度检测低信噪比微地震事件,得到各个台站的P波初至时间;最后利用DBSCAN方法将多个台站同一震相进行关联以去除错误检测.利用人工合成的171个具有不同信噪比的微地震事件,运用该方法能够检测到所有微地震事件,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对四川盆地威远页岩气开发水平井2014年11月10号第19级压裂段的井下微地震数据集进行处理,并与模板匹配方法、STA/LTA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检测到STA/LTA检测不到的低信噪比微地震事件,检测结果与模板匹配方法相近,其计算效率比模板匹配方法高.

    水力压裂微地震微地震事件检测FASTSTA/LTA

    基于岩石力学的井周裂缝流体疏导性分析与产能评价

    张翰林苏远大王淼唐晓明...
    207-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成像测井技术与偶极横波远探测技术可以有效识别井周裂缝.对于裂缝性油气藏,由于裂缝作为油气主要的储集空间与渗流通道,因此对识别的井周裂缝进行流体疏导性能评价对于油田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石力学中的三维应力莫尔圆对地应力作用下从井壁延伸至储层的裂缝进行应力状态分析,并结合莫尔-库仑破裂准则进行裂缝临界应力状态判别,进而评价整体的流体疏导性能.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除地应力大小外,不同断层类型的地应力状态和孔隙压力大小也决定着裂缝的临界应力状态.根据裂缝面应力状态求取裂缝的摩擦系数并进行校正可以定量反映裂缝的流体疏导性能,将裂缝发育层段内校正后的裂缝摩擦系数加权于裂缝密度,可实现目标井段流体疏导性能定量评价并为产能评价提供可靠依据.在渤中19-6裂缝性潜山凝析气田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井周裂缝的流体疏导性能,实现不同裂缝对于产能贡献的定量评价,评价结果与地层实际测试产能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为现场试油与开采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指导.

    裂缝流体疏导性莫尔圆莫尔-库仑准则声波远探测摩擦系数产能评价潜山

    致密砂岩储层"双甜点"识别方法在南海东部陆丰地区古近系储层的应用

    张卫卫肖张波易浩姜曼...
    217-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是近年来南海东部油气勘探研究的重点目标,然而仅靠常规地质甜点识别方法难以满足现阶段深层勘探评价的需求.地质、工程"双甜点"储层识别方法是客观评价低渗储层产能潜力、寻找具有经济产能有效储层的有效手段.在南海东部陆丰地区,结合古近系致密砂岩储层特点,应用"双甜点"识别方法寻找研究区古近系储层有利区带分布范围,主要包括:①利用机器学习驱动下的反演技术确定优势相带地质甜点砂体分布;②基于岩石力学实验的泊松比、杨氏模量脆性指数构建地震预测模型;③基于叠前弹性阻抗反演技术预测泊松比及杨氏模量进而开展工程甜点识别以及地质甜点与工程甜点融合的致密砂岩储层"双甜点"识别."双甜点"识别方法有效揭示了研究区古近系致密砂岩储层有利区带分布特征,依据识别结果进行井位部署,最终成功实现了海上压裂求产,证明了"双甜点"识别方法在陆丰地区的适用性.

    地质甜点工程甜点地震叠前反演脆性预测致密储层储层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