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物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物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石油物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管路平

双月刊

1000-1441

njsywt@163.net

025-68109811

211103

南京市江宁区上高路219号

石油物探/Journa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62年,是一份最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石油物探专业技术期刊。创刊40年来,坚持既定的办刊宗旨和办刊方针,始终站在技术发展的前沿,及时推出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的理论和方法技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和推广先进的方法技术为已任,深深赢得了广大石油物探技术人员的喜爱。《石油物探》已被多家数据库收录,连续多年进入“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并数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Q弹性阻抗流体因子反演研究

    张如一文欢马永强田建华...
    826-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体因子反演的难题在于地层介质的正问题从弹性过渡到非弹性介质后如何建立非弹性介质的反射系数表达式,从而更精确地描述传播介质.针对地震波在非弹性介质中的衰减问题,建立了基于Q弹性流体因子理论,结合衰减系数对弹性流体因子项进行扰动获得Q弹性流体因子,在相似介质和弱衰减假设条件下推导了 Q弹性流体因子在介质分界面上的散射方程,该表达式与复数条件下的纵、横波速度项及密度项有较高的相关度;进一步通过Q弹性流体因子推导了与纵横波速度的关系,获得了近似条件下Q弹性流体因子纵波反射系数表达式,并分析了该表达式与完全弹性介质反射系数表达式的联系,该方法消除了反演剖面中存在的虚假亮点干扰,从而对衰减弹性介质假设下的储层流体响应进行了更准确的描述.在胜利油田某实际工区的应用结果表明:对流体和围岩进行了区分,获得了相比于常规流体因子反演结果更准确的储层流体响应特征,该流体检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流体检测的多解性,消除了仅考虑振幅影响的识别假象.

    Q弹性阻抗粘弹性介质流体因子储层反演衰减系数流体检测

    用于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检测的GWO-CS-BP算法及应用研究

    李琼张宇石林坤
    83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酸盐岩储层中的裂隙是油气的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和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检测的难题,提出灰狼-布谷鸟优化BP算法(GWO-CS-BP),该算法是将GWO-CS(grey wolf-cuckoo search al-gorithm)与BP(back propagation)相结合形成的裂隙检测方法.将含裂缝信息的相干、曲率、倾角、方位角和构型张量等属性作为GWO-CS-BP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在工区地质资料约束下根据测井数据获得裂缝发育水平评价指标,进而对研究区裂缝发育水平进行评价并划分等级.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水平检测结果表明,GWO-CS-BP算法能够综合各属性特点对研究区的裂缝发育水平特征进行二次误差控制,获得裂缝发育水平评价指标fs并将研究区裂缝发育水平划分为3个等级及4个裂缝存在区域.其中,当研究区裂缝发育水平参数的值适中时,即fs的值大于4.0且小于5.8时,C区域最有利于油气的聚集,高产井的分布数量较多.利用GWO-CS-BP算法对研究区的裂缝发育水平进行了精细评价,并得出裂隙发育水平参数fs,实现了GWO-CS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在裂缝检测中的有效应用.

    地震属性裂缝检测GWO-CS优化算法BP神经网络碳酸盐岩储层

    《石油物探》2025年征订启事

    845页

    储层断裂高分辨预测及连通性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雍林程冰洁徐天吉
    846-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断裂预测精度和分辨率,分析储层断裂连通性,提出基于高斯滤波拉普拉斯(the Laplacian of a Gaussian filter,LoG)算子的断层增强方法、基于特征向量的断层细化方法和基于三维稳态饱和流动方程的断层连通性方法相结合的储层断裂预测及连通性评价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威远龙马溪组页岩储层断层增强和断层细化的处理,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改善了横向和垂向上的分辨率,突出了微、小断裂的细节特征,使目标储层的断裂特征刻画得更清楚、全面,增强和细化处理后的属性对断裂识别的分辨率和精度都明显优于相干属性;断层连通性评价方法的应用突出了目标储层段的连通断层,同时连接了小断层,并结合该储层段的孔隙度预测结果,将储层断裂连通性划分为3个区间,得到有效的评价认识,即:目标储层段断层、中小尺度断裂发育,储层断裂整体连通性较好,可以作为天然气的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

    储层断裂高分辨预测连通性评价断层增强断层细化处理

    M油田碳酸盐岩裂缝研究与含水动态分析

    查朝阳饶溯李春鹏陈培元...
    858-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M油田为陆上推覆构造背景下的白垩系厚碳酸盐岩储层.复杂的生产历史及微裂缝的发育导致水淹规律比较复杂,因而在后续开发方案动态调整中,需要准确判别开发过程中水淹规律以及水进趋势.利用三维地震多方位角数据分析预测储层裂缝,结合目标地层构造形态与受力变形特征,分析地层裂缝参数以及应力场空间分布,研究储层裂缝发育特征,综合解释碳酸盐岩油藏内部流体运移方向与水驱强弱关系,判别开发过程中油田的水淹规律以及水进趋势.生产动态分析表明,目标储层内注入水流动趋势和水驱速度主要受井点周边的裂缝发育程度和裂缝方向控制.基于对地震各向异性和构造应力场的综合裂缝分析研究,明确了目标层段的裂缝发育强弱、裂缝方向和裂缝联通特征,对各个注水井的不同效率做了进一步解释.如果注水井位于裂缝不发育的区域或水进与裂缝方向垂直,水驱速度则比较稳定,周边受效井效果比较好;反之,受效井含水上升就比较快.裂缝发育特征与含水动态关联分析为后续井位的调整与开发方案的优化提供了具体指导.

    碳酸盐岩地震各向异性裂缝构造应力场含水动态

    克拉通内盆地走滑断层地震判识的若干陷阱

    邹禺邬光辉宋玉婷黄天俊...
    869-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克拉通盆地内走滑断层位移量小、变形微弱且构造复杂,深层地震低分辨率识别走滑断层困难且受诸多假象影响.通过剖析塔里木和四川盆地克拉通内走滑断层的典型地震现象,结合地质因素综合分析辨别走滑断层是否发育,总结了典型的地震假象并建立三大类陷阱模式,主要包括:①基底陡崖、阶梯状断裂与断垒结构可能误判为"花状构造",基底-盖层垂向发育的相似褶皱也可能成为走滑构造假象;②喷发岩、蒸发岩厚度、岩性的横向变化,可能造成地震层速度横向突变,导致下伏岩体在地震剖面上产生似走滑断层的高陡假象;③垂向规模发育的沟谷地形、岩溶地貌、岩相相变等地质现象可能出现似走滑断层的地震响应.为避免这些地震解释陷阱,在提高走滑断层地震分辨率的基础上,排除蒸发岩和火成岩的速度影响,剔除地形地貌与岩相变化的影响,并基于以地震平面属性为主的典型走滑构造识别,排除地震走滑断层的假象,建立合理的走滑断层地震-地质解释模式.

    走滑断层地震响应断层识别解释陷阱克拉通盆地

    基于岩心渗流能力约束的砂砾岩储层分类方法研究

    熊镭王培春李瑞娟郑炀...
    881-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续的储层分类结果是油藏开发方案编制及储层改造的重要依据.海上油田测井资料匮乏,并且因采用单层测试造成生产资料少,故非均质砂砾岩储层分类存在困难.首先结合渗流能力法和图版法储层分类的优势,在不同类型砂砾岩岩心物性分析的基础上,按渗流能力对取心井段储层进行分类;然后选取敏感测井曲线构建储集元素和渗流元素并建立储层指示因子;最后利用岩心渗流能力分类结果约束储层指示因子,建立基于常规测井曲线的储层分类标准.该储层分类方法在渤海海域C油田东三段砂砾岩储层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其储层分类结果与岩心渗流能力分类结果吻合度较高,且与核磁共振测井反映的孔隙结构特征及生产测井结果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解决了海上油田储层分类难度大的问题,实现了砂砾岩储层纵向和横向上的连续分类,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储层分类测井砂砾岩岩心渗流能力劳伦茨曲线储层指示因子

    地震沉积学中90°相位转换技术适用性的讨论

    章学刚杨飞左中航汪勇...
    890-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沉积学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中90°相位转换技术是地震沉积学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但在实际研究与应用中,该技术并未取得如期的成果.在地震勘探原理中,地震反射同相轴代表着具有波阻抗差的地层界面.90°相位转换拟通过相移的方式,将代表着地层界面的地震反射同相轴赋于岩性地层的意义.由于地下地层的复杂多变,多种岩性频繁薄互层.利用薄互层地质模型的地震正演模拟结果,证实地震反射同相轴并不能与地层界面一一对应,因此,地震剖面中的同相轴是多套薄互层组合效应.受地震资料分辨力的限制,90°相位转换后的地震资料既不能将原始地震资料由界面型地震剖面转换成岩性地层剖面,也缺乏明确的地质含义,其在地震构造解释和地震岩性解释中的应用能力均很有限,所以很难称其为地震沉积学的应用技术.因此,将90°相位转换技术作为地震沉积学的核心技术并不合适,该技术无法提高地震资料分辨能力,也不能精确地将地震剖面转化成岩性剖面.

    地震沉积学90°相位转换道积分地震正演模拟同相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