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物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物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石油物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管路平

双月刊

1000-1441

njsywt@163.net

025-68109811

211103

南京市江宁区上高路219号

石油物探/Journa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62年,是一份最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石油物探专业技术期刊。创刊40年来,坚持既定的办刊宗旨和办刊方针,始终站在技术发展的前沿,及时推出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的理论和方法技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和推广先进的方法技术为已任,深深赢得了广大石油物探技术人员的喜爱。《石油物探》已被多家数据库收录,连续多年进入“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并数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海W油田弱地震反射区断层多级优势成像及识别研究

    马光克廖仪李雷马华帅...
    1008-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海W油田ZH3Ⅱ主力油组位于弱地震反射区,断层识别困难,严重影响该区可动用储量评价及开发方案制定.为此,研究设计了针对弱地震反射区的断层多级优势成像及识别的攻关思路.首先,研究发现低频段信号对弱地震反射区的地层格架识别精度较高,据此提出了针对大断层识别的低频地震信号增强解释性优化处理流程,有效改善了弱反射区地震成像品质,大断层识别精度大幅提高,有效指导区域断层解释;然后,基于相位对地层产状变化敏感的特点,针对微小断层刻画,以逐级识别的思路,在大断层识别成果的基础上应用断面波线性分离与去噪和相位筛选等方法,生成相位指示相干数据体,有效提高弱地震反射区微小断层的空间可识别度,解决了传统本征值相干对垂向断距小的断层识别能力不足的问题,有效落实了微小断层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海W油田开展的断层多级优势成像及识别研究大幅度提高了弱地震反射区的断层识别精度,其成果成功指导了油田的可动用储量评价及开发设计工作.

    弱地震反射区复杂断层优势成像相干体微小断层

    碳酸盐岩强非均质储层相控反演方法研究

    成锁田军肖文刘永雷...
    1019-1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溶缝洞体是碳酸盐岩主要储层类型,具有强非均质性特征,量化预测难度大.常规地震反演方法虽然可实现储层的量化预测,但满足不了岩溶缝洞体中多类型储层的量化及高精度研究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在相控约束反演技术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梯度结构张量属性约束的确定性相控反演方法.该方法可概述为3步:首先,基于梯度结构张量属性,划分出反映碳酸盐岩缝洞体轮廓的储层相与非储层相;其次,以地震相为约束条件,建立低频模型;最后,将低频模型应用于地震反演过程,得到储层敏感属性,进而实现碳酸盐岩强非均质储层的量化预测.模型试算结果和塔里木盆地M工区实际应用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岩溶缝洞体中多类型储层的分布范围,与实钻结果及开发动态特征吻合,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整体量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碳酸盐岩储层岩溶缝洞体非均质性相控反演梯度结构张量

    稀疏井网下隔夹层精细预测方法研究及效果分析

    刘力辉李罗意陈殿远
    1029-1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薄层预测领域,地质统计学和波形指示反演技术是当前的两大主流方法.然而,地质统计学反演在井点稀疏区域构建精确变差函数方面存在挑战,难以实现对薄层的准确预测.尽管波形指示反演对井网分布的依赖性较小,但其高频成分在描述地震振幅的空间变化方面存在不足.为了克服这些限制,提出了叠前构形反演技术.该技术通过对比地震数据体中能量和频率特征的横向变化,有效预测目标岩性的空间分布.充分利用了地震数据体的横向信息,其高频信息与地震数据体的空间能量变化高度吻合.通过射线域弹性阻抗分析,该方法能够提取更多弹性参数,其结果与AVO特征相一致,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叠前地震数据不同射线域能量的横向变化,精确预测多种岩性类型.在稀疏井网的研究区,对于复杂岩性隔夹层的预测具有显著优势.该方法在多个油田的实际应用中已显示出卓越的效果,对于1m以上夹层的预测准确率超过80%,明显优于传统的反演技术,特别适合于稀疏井网区域的复杂岩性隔夹层预测.

    稀疏井网构形反演射线弹性阻抗复杂岩性隔夹层

    三河北工区双复杂滩坝砂储层精细描述方法应用与效果

    夏连军张军华朱相羽王喜安...
    1040-1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北盆地三河北滩坝砂储层具有"盖储叠合、厚度变化,储层信号弱、岩性相变"的盖层、储层双复杂特点,其精细描述较常规滩坝砂储层更为困难.为此,首先对目标区开展井震标定分析,明确阜二段3个砂组的主要地震特征,根据其特点,提出"提频+去屏蔽+90°相移"的研究思路与对策,采用压缩感知方法进行拓频处理,在此基础上利用多道匹配追踪方法进行去强屏蔽处理,最后利用90°相移技术精细刻画砂体.模型测试与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①针对变厚度的复杂盖层,基于压缩感知反射系数稀疏反演的提频目标处理,可以有效分离叠合的复合波;②利用幅度可调制的多道匹配追踪方法,能可控去除顶部强屏蔽层的部分能量,使储层内砂组反射同相轴与厚度相一致;③90°相移处理能直观地解释有利砂体;④将优势地震属性与T0构造图相融合,并结合地震相分析,可以较好地判识研究区滩坝砂体的分布区域.该方法对复杂滩坝砂储层砂体刻画具有理论研究与推广应用价值.

    滩坝砂压缩感知匹配追踪90°相移属性融合储层精细描述

    基于核聚类的砂岩图像孔隙分割方法

    王梅宋晓晖王治国韩非...
    1051-1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砂岩孔隙识别是研究孔隙结构的一个重要步骤,采用通用的图像分割算法不易得到理想的图像孔隙分割效果,为此提出了一种使用EfficientNetV2-S模型和核K-Means聚类技术对孔隙进行分割的方法.首先,获得砂岩图像的超像素集合,使用超像素方法预分割输入的致密砂岩图像,构建带标签的孔隙与非孔隙图像库;然后,应用EfficientNetV2-S模型提取砂岩图像的孔隙和非孔隙的语义特征,并结合迁移学习的方法,使用有限的砂岩图像的孔隙和非孔隙样本进行EfficientNetV2-S模型参数学习;最后,设计了一种基于K-Means聚类的区域合并方法——NTK-KCoP方法,根据超像素的语义特征、灰度特征和边缘特征构建目标函数,再由聚类结果合并超像素得到完整的孔隙区域.砂岩CT图像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孔隙分割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砂岩CT图像图像分割超像素EfficientNetV2-S核聚类

    基于超参数优化LSTM的声波测井曲线生成技术

    刘建建周军余卫东陈江浩...
    1061-1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声波测井曲线缺失或失真问题,使用传统方法重构测井曲线时,往往导致测井曲线精度不够.深度学习具有很强的数据表征能力,但建立模型面临超参数设定的不确定性和时间成本问题.为此,将异步连续减半算法(ASHA)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相结合,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超参数优化LSTM的声波测井曲线生成技术,对缺失或失真曲线进行补全.以大庆油田6 口井为例,首先通过相关性分析,优选自然伽马、密度、补偿中子曲线作为输入特征量搭建LSTM学习模型,然后采用ASHA对LSTM模型进行超参数调优,并与常见的贝叶斯优化、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时效及精度对比,最后将调优得到的超参数组合应用于LSTM模型,并与多元回归、GRU、BILSTM 3种模型进行对比.该技术的应用结果表明:ASHA算法能更加高效准确地确定模型超参数,节省时间与人力成本,提高建模效率.基于ASHA优化的LSTM模型生成的声波测井曲线精度更高,该技术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精确性.

    测井曲线生成深度学习异步连续减半算法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超参数优化

    基于页岩脆性的电性特征差异性研究——以川东吴家坪组页岩为例

    曹高权张兵杨凯何小龙...
    1075-1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页岩脆性是评价页岩气资源潜力的重要指标,岩石电学属性可为电磁法勘探提供理论支撑,现有研究较少关注页岩脆性与岩石电学属性的关系.为明确不同脆性页岩电性特征,选取川东上二叠统吴家坪组页岩样品,综合运用扫描电镜、TOC测试、X衍射全岩分析、孔隙度及复电阻率测试等实验,探究页岩脆性与电性特征,在导电与极化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脆性页岩电性特征差异的内因.结果表明:低脆性页岩具有高黏土含量、低孔隙度特征;而高脆性页岩呈现高石英含量、高孔隙度特征,其石英类型以生物成因为主,生物成因石英对页岩脆性具有较大贡献.电阻率受页岩中黄铁矿含量及有机质孔隙影响,极化率主要受黄铁矿含量影响.在强压实作用下,低脆性页岩中孔隙被破坏,孔隙中离子移动受阻,黄铁矿含量低,进而表现出高阻、低极化特征;而高脆性页岩中高含量有机碳为有机质孔发育提供充足物质基础,生物石英骨架为孔隙保存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孔隙中导电离子移动,且黄铁矿含量高,从而呈现低阻、高极化特征.采用电性参数回归模型可较好地评价页岩的脆性特征.研究结果可为页岩储层脆性评价提供电学依据.

    吴家坪组页岩脆性电阻率极化率生物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