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汪燮卿

双月刊

1001-8719

syxb8282.ripp@sinopec.com;syxb8282@163.com

010-62310752;82368282

100083

北京市学院路18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Journal Acta Petrolei Sinica(Petroleum Processing S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有关原油的性质与组成、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工艺、炼油化工催化剂、燃料和石油化学品及助剂、化学工程、反应动力学、系统工程、环保油品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论文及研究结果的综合评述;优先报道上述各方面的最新成果,每期均有若干论文被国内外许多重要刊物所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动态热条件下原油罐储维温过程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孙巍刘玉多成庆林赵立新...
    205-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掌握原油罐储维温过程主要影响因素,对原油库实现节能降耗目的起重要作用.在建立动态热条件下含蜡原油罐储维温过程三维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加热盘管空间结构、周向效应对罐内对流传热的影响,划分了内、外因素影响区以及过渡区域;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不同季节边界位置主控影响因素模型,定量表征了罐边界油温与内、外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 表明:罐内大涡结构受无加热盘管区域局部湍涡影响,导致大涡结构向无盘管区域发生偏移.罐底低温区域受盘管周向效应影响较大,罐顶边界油品受内外因素影响大,形成最大厚度1.79 m的外界环境影响区;罐壁受保温层影响,只形成了内部维温热流影响区;冬季罐底形成了 0.13 m的外界土壤影响区.

    原油罐储传热周向效应影响因素定量分析数值模拟

    原油中有机氯盐的分析与脱除

    王振宇谷月刚于丽张月琴...
    221-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炼油厂电脱盐后原油含盐超标的问题,对原油样品进行了蒸馏切割,分析了各馏分段的有机氯和无机氯含量,并对柴油馏分的含氯化合物形态进行了分析;采用GC-MS和GC-NCD方法分析了溶于水中的含氯化合物和反萃取相中的极性含氮化合物,从而确定了柴油馏分段的含氯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为喹啉盐酸盐,并推断其为原油中难脱除氯盐.通过向原油中加入喹啉盐酸盐进行蒸馏切割实验和脱盐实验,证实了喹啉盐酸盐可以进入柴油馏分,并导致脱盐实验的脱后油含盐升高.采用有机胺类化合物研制了脱盐剂C,并对实际原油进行了脱盐实验,结果表明,与未加入脱盐剂C(原油中总氯和盐质量分数分别为18 mg/kg和10 mgNaCl/kg)相比,脱盐剂C加入质量分数高于50 mg/kg时,脱后原油总氯和盐质量分数分别低于7.9 mg/kg和3.1 mgNaCl/kg.

    难脱除盐有机氯喹啉盐酸盐脱盐实验水萃取柴油馏分

    基于破乳诱导萃取和ICP-MS/MS分析渣油中的微量金属元素

    朱乾华刘宏伟聂西度
    229-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破乳诱导萃取提出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测定渣油中多种金属元素的新策略.渣油样品经二甲苯稀释降低黏度后采用质量分数6%的Triton X-114乳化,超声水浴破乳25 min,利用体积分数40%的盐酸萃取渣油中金属元素至水相,采用ICP-MS/MS测定其中10种金属元素Na、Mg、Al、Ca、V、Cr、Fe、Ni、Cu、Zn的含量.详细评估了破乳诱导萃取条件对渣油中金属元素萃取效率的影响,在串联质谱(MS/MS)模式下,利用氦碰撞气或不同反应气消除了金属元素的质谱干扰,采用标准参考物质NIST SRM 1634c(燃油中的微量元素)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以微波消解技术处理渣油样品并采用扇形磁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SF-ICP-MS)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显示,金属元素在各自的含量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0.9997),检出限(LOD)为2.05~31.4 ng/L,NIST SRM 1634c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参考物质提供的认证值及文献报道的参考值基本一致,置信度水平达到95%,ICP-MS/MS方法与SF-ICP-MS的对比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所建立的ICP-MS/MS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率快,准确可靠性好,已用于渣油中多种金属元素的质量评价.

    渣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金属元素破乳诱导萃取质谱干扰

    炼化行业复杂性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

    李承卓马丹竹牛皓刘广鑫...
    239-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炼化行业的复杂性与单位原油加工量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简称单位碳排放量)存在密切关系,探究二者关系可为炼化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理论指导.以中国炼化行业为研究对象,构建炼化行业炼化工艺单元拓扑结构模型,计算单位碳排放量和复杂性指数,对其进行分类并分析了产品特征和碳排放特征.笔者进一步分析复杂性和碳排放关系,并挖掘二者背后的量化关系,采用情景分析法对3种减排路径进行潜力分析,提出相应减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炼化行业单位碳排放量随复杂性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基于情景分析探究了不同减排措施下的减排潜力,发现简单炼油厂采用绿电唯一供给方案降碳率可达80%;复杂炼油厂和一体化炼油厂则应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和绿电供给为主,辅以绿氢替代灰氢的降碳方案.

    炼化行业碳排放复杂性碳中和情景分析节能减排

    合成气直接制芳烃含氧中间体路线研究进展

    马东孙来芝王治斌陈雷...
    248-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芳烃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主要经由石油重整和裂解制备.由合成气(CO加氢)直接转化制芳烃是一种新型的非石油芳烃制备路线,其中含氧中间体路线具有芳烃选择性高、甲烷选择性极低等优点.主要综述了合成气经含氧中间体制备芳烃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双功能催化剂中活性组分及其配比、分子筛结构和酸性、耦合方式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并概述了CO和H2 解离、反应中间体、催化剂失活等反应机理.指出研制高活性和稳定性的催化剂用于提高含氧中间体路线的CO转化率和芳烃产物选择性,探索催化反应机理等仍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合成气含氧中间体芳烃催化剂反应机理

    喷气燃料烃类组成与性质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蔡璐舒亦桥陶志平赵杰...
    258-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喷气燃料分子水平研究和表征,掌握喷气燃料烃类组成,进而与理化性质进行构效联系,对喷气燃料性质预测、快评技术研发和高性能喷气燃料设计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综述了喷气燃料的燃烧性、挥发性、低温流动性、安定性、润滑性、导电性、洁净性和燃料烃类组成与常规理化性质的定性关联规律,归纳了具有代表性的定量关系模型.总结了燃料的化学组成分析手段,认为全二维气相色谱应用于喷气燃料烃族及碳数分布等分子水平表征更准确.展望了预测模型的开发方向,指出相比于现有多元线性回归(MLR)、加权平均(WA)、偏最小二乘(PLS)、修正加权平均(MWA)、支持向量机(SVM)等建模方法,人工神经网络(ANN)是未来定量关系模型的研究重点.

    喷气燃料烃类组成理化性质数学模型

    聚α-烯烃合成基础油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进展

    何垒垒苏朔龙军
    266-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聚α-烯烃(PAO)合成基础油的分子结构组成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分子结构与黏度、黏度指数和低温流动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现有的PAO分子结构参数与其黏度、黏度指数和低温流动性之间的关系,梳理出影响黏度的主要分子结构参数是相对分子质量、支链数量、支链长度和分子的有效长度.分子结构中支链数量、支链长度和支链位置对黏度指数有着重要的影响;支链数量和支链长度对低温流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支链数量少且较长的PAO分子结构(类似于星型)是兼具好的黏温性能和低温流动性较为理想的结构.因此,从分子水平研究PAO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提炼设计和制备高性能PAO基础油理想结构组分的新思路,为PAO基础油产品升级和新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导.

    聚α-烯烃合成基础油构效关系结构参数低温流动性分子水平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