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汪燮卿

双月刊

1001-8719

syxb8282.ripp@sinopec.com;syxb8282@163.com

010-62310752;82368282

100083

北京市学院路18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Journal Acta Petrolei Sinica(Petroleum Processing S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有关原油的性质与组成、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工艺、炼油化工催化剂、燃料和石油化学品及助剂、化学工程、反应动力学、系统工程、环保油品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论文及研究结果的综合评述;优先报道上述各方面的最新成果,每期均有若干论文被国内外许多重要刊物所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低温煤焦油转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邱泽刚李壮壮李志勤
    953-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煤焦油深加工技术的发展,中低温煤焦油的综合利用受到关注.介绍了国内外中低温煤焦油利用的研究现状,对中低温煤焦油的分离、加氢改质利用,制燃料油、特种油品和高值化学品,煤焦油掺混加氢以及煤沥青利用的研发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基于中低温煤焦油馏分的构成特性,提出了中低温煤焦油"分质分级转化利用"技术路线,充分利用其分子特征结构,研究高效催化剂使煤焦油定向转化为目标产品.这为煤焦油高效清洁利用提供了多元化、高值化和精细化的途径.

    中低温煤焦油分离加氢改质燃料油特种油品化学品

    Cu-Ni@S-1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脱硝性能

    白雄伟张嘉兴闫秘赵玉...
    965-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溶解-再晶化法将金属Cu和Ni封装到不同粒径的中空Silicalite-1(S-1)分子筛空腔内部,制备了不同金属掺杂量的中空封装型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手段对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固定床反应器模拟实际工况考察催化剂对催化裂化再生烟气(n(CO)/n(NO)=13/3)中氮氧化物(NOx)的脱除性能.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0.15g、压力0.1 MPa、温度680 ℃、混合气体积空速60000 mL/(g·h)的条件下,3%Cu@S-1-380的脱硝效率仅为63%,而2%Cu-0.5%Ni@S-1-380的脱硝效率为100%;Ni和Cu之间形成CuxNiyO共熔体,促进了 Cu+与Cu2+之间快速循环,提高了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催化剂的中空空腔结构有效防止了金属的流失和烧结,极大地提高了反应物的扩散性能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相同反应条件下,随着分子筛粒径的减小、金属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脱硝率提高,双金属共同封装对催化活性的提高非常显著.

    中空沸石脱硝助剂流化催化裂化(FCC)双金属催化剂再生烟气氮氧化物(NOx)

    铁基催化剂制备流程对CO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刘振新谷孟勇贾高鹏刘惠文...
    974-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共沉淀和高温煅烧法制备Al-O-Zn型载体,分别以2种不同制备流程负载铁和钾元素的先钾后铁法和先铁后钾法制备了 2种催化剂样品R1和A1.采用XRD、ICP-OES、氮气物理吸附、场发射电子显微镜、二氧化碳化学吸附-程序升温脱附等手段对2种催化剂样品进行表征,并在固定床加压反应器装置上评价了催化剂的CO加氢制备烯烃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2种样品在结晶相组成、孔织构、微观形貌上均无显著差异,但是在CO2-TPD曲线特征上却具有巨大的差异,样品R1具有近乎对称的高温脱附峰与低温脱附峰,样品A1则以高温脱附峰为主.在温度290~420 ℃、压力2 MPa、体积空速1500 mL/(g·h)、反应时间4 h的条件下进行CO加氢反应制备烯烃,与催化剂样品A1作用下的结果相比,样品R1作用下C2烯烃/烷烃摩尔比最大值高约500%、C3烯烃/烷烃摩尔比最大值高约174%、C4烯烃/烷烃摩尔比最大值高约35%、C2=~C4=烃类选择性最大值高约44%.催化剂的制备流程不同导致催化剂样品表面的碱性位特征发生显著改变,CO2-TPD曲线高温脱附峰与低温脱附峰近乎对称的情况(样品R1)比高温脱附峰为主的情况(样品A1)更能有效抑制加氢,进而影响催化剂对CO加氢反应的烃类选择性.

    CO加氢铁基催化剂制备流程低碳烯烃碱性位烯烃/烷烃摩尔比

    铟基催化剂混合晶型调控对CO2加氢制甲醇反应的影响

    王宇李红伟吴玉胡志海...
    983-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其化工转化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对于CO2加氢制甲醇反应,六方晶型结构铟基催化剂(h-In2O3)具有低CO2转化率和高甲醇选择性,立方晶型结构铟基催化剂(c-In2O3)具有高CO2转化率和低甲醇选择性.为保持六方晶型铟基催化剂的高甲醇选择性且提高其CO2转化率,采用水热法通过控制水热时间,在六方晶型结构的铟基催化剂上添加立方晶型结构,制备得到分别含质量分数33%和62%立方晶型结构的催化剂样品In-33c和In-62c,并评价其催化剂性能.采用XRD、XPS、H2-TPR、CO2-TPD、N2物理吸附-脱附等分析方法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h-In2O3相比,In-33c和In-62c样品的催化效果均有提升,2种晶型具有协同作用,且In-62c的催化效果优于In-33c;在反应温度300 ℃、反应压力3.0 MPa条件下,In-62c催化剂的CO2转化率达到10.8%、甲醇选择性达到80.4%;与h-In2O3催化剂相比,CO2转化率相对提高了 63.4%,甲醇选择性相对提高了 22.2%.

    氧化铟晶型立方晶型六方晶型二氧化碳加氢甲醇

    纳米片状HZSM-5在联苯甲基化中的应用

    戴维张嘉兴张安峰郭新闻...
    993-10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晶种导向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硅/铝比、不同b轴厚度的纳米片状HZSM-5催化剂.利用XRD、SEM、NH3-TPD、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并在反应温度为380 ℃、反应压力为0.1 MPa和进料速率为MHSV=1.0 h-1的反应条件下考察了硅/铝比和纳米片状HZSM-5 b轴厚度对于联苯甲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片状HZSM-5硅/铝比降低,联苯转化率提高,同时4-甲基联苯(4-MBP)的选择性也小幅上升,4-MBP收率大幅提高;但催化剂失活严重,稳定性下降.在硅/铝摩尔比为20的条件下,通过提高晶种加入量,可将纳米片状HZSM-5的b轴厚度从100 nm降至20 nm.纳米片状HZSM-5的直孔道促进了反应物与产物分子在沸石微孔内的扩散,减缓了副反应的发生以及积炭的形成,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催化剂单程寿命从8 h延长到30 h.

    纳米片状HZSM-5联苯甲基化酸催化扩散b轴厚度

    纳米碳材料在低碳烷烃直接脱氢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王玮谢婧新于鹏吴耿煌...
    1002-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碳烷烃直接脱氢是生产低碳烯烃的重要方式,其关键在于催化剂.纳米碳材料原料来源广泛、存在形式多样且结构可调变性强,获得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基于纳米碳材料在低碳烷烃直接脱氢领域中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纳米碳催化剂及以纳米碳材料为载体的Pt/纳米碳催化剂催化低碳烷烃直接脱氢的反应机理,分析了元素掺杂、缺陷改性和形貌调控这3种修饰方式对纳米碳催化剂及Pt/纳米碳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几何形貌及其脱氢性能的影响.未来可以结合原位表征和理论计算深入研究修饰方式的作用机理,指导制备脱氢性能优异的纳米碳催化剂及Pt/纳米碳催化剂,并通过系统研究催化剂成型及再生工艺推动催化剂的工业化应用.

    纳米碳材料烷烃脱氢元素掺杂缺陷改性形貌调控催化剂

    沸石负载贵金属加氢异构催化剂研究进展

    葛思达高诗奡徐明吕吴志杰...
    1013-1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直链烷烃加氢异构制异构烷烃是石油化工中生产高辛烷值组分、改善柴油和润滑油性能的重要反应.加氢异构反应需采用金属中心和酸中心组成的双功能催化剂,通过耦合金属活化有机烃加氢/脱氢和酸催化烯烃骨架异构实现协同作用.归纳了近年来用于加氢异构反应的沸石基双功能催化剂的作用机理,总结了双功能催化剂中沸石分子筛孔结构与酸性质的调变、活性金属性能调控和催化剂制备三方面的研究,重点围绕一维孔沸石基分子筛负载金属的双功能催化剂,探讨了催化剂双中心亲密性对双中心协同作用机理和加氢异构反应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工业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和展望.

    一维孔沸石加氢异构双功能催化剂酸催化协同催化

    碳八芳烃异构化分子筛研究进展

    孙立杰高宁宁钟进高俊魁...
    1027-1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分子筛材料的孔结构、酸性、形貌对二甲苯异构化、乙苯脱乙基、乙苯异构化反应的影响规律.微孔孔道中反应中间体形成受限,且二甲苯异构体分子的扩散差异导致对二甲苯选择性的差别;具有三维十元环微孔孔道的分子筛,如ZSM-5,表现出良好的乙苯脱烷基反应性能;而具有十二元环微孔孔道的MOR分子筛,以及部分具备孔口催化作用的一维十元环分子筛有较高的乙苯异构化反应选择性;酸类型、酸强度和酸量的调变优化有利于提高二甲苯异构化和乙苯脱烷基反应性能;通过分子筛形貌控制,可对酸性位点在外表面或微孔孔道中的分布、各维度微孔孔道的传质进行精细调控,从而赋予不同形貌的分子筛以独特的反应性能;采用分子筛膜材料可实现二甲苯异构化反应-分离耦合,使对二甲苯选择性大幅提高,但较低的反应活性和对二甲苯通量限制了其在该领域的工业应用.

    C8芳烃乙苯脱烷基传质性能对二甲苯

    甲基萘烷基化合成2,6-二甲基萘技术研究进展

    李亚兴吴玉超张昊天苏凯宁...
    1041-1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性能聚酯材料,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合成PEN的前驱体2,6-二甲基萘(2,6-DMN)生产成本高昂制约了 PEN的应用发展,所以开发成本低廉的2,6-DMN的合成路线具有重要意义.对比2,6-DMN各种合成路线的优缺点,发现具有合成路线短和生产成本低的甲基萘烷基化是合成2,6-DMN的理想路线.重点综述了甲基萘烷基化合成2,6-DMN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分子筛催化甲基萘烷基化反应机理和特点.由于烷基化反应属于Brønsted酸催化的过渡态择形反应,同时受甲基萘和2,6-DMN等产物的扩散控制,所以采用较多弱酸位点且孔径为0.6 nm的分子筛有利于提高反应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基于此,总结了调控分子筛酸性和孔道结构的方法,为设计合成甲基萘烷基化高性能分子筛提供思路.

    2,6-二甲基萘甲基萘烷基化分子筛择形催化

    碳纤维硼催化石墨化技术综述

    卫新宇张文瑾夏许露袁培楷...
    1051-1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纤维具有质轻强度高、性能优异、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应用最为广泛的T-300和T-700级别碳纤维已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碳纤维石墨化过程是提升力学性能的必要一环,是制备性能更优碳纤维不可略去的一步.然而,传统石墨化过程的石墨化条件苛刻、能源消耗大,限制了碳纤维应用的普适性.硼催化石墨化旨在碳纤维石墨化的过程中掺杂硼原子,可有效降低石墨化的温度,加速碳纤维微观晶体结构演化的过程,提升碳纤维的性能,有望克服传统石墨化方法的劣势.为实现碳纤维的亲民化,满足各领域的需求,国内外研究者们针对硼催化石墨化进行了深入且广泛的研究.笔者从硼催化石墨化的具体过程出发,综述了硼催化石墨化中硼系催化剂的选择和硼掺杂的方法,分别对硼催化石墨化的机理与反应过程进行归纳,讨论并分析了催化石墨化温度的选择和硼催化石墨化对碳纤维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未来研发新兴的催化石墨化方法、高性能碳纤维的制备提供参考.

    碳纤维催化石墨化硼掺杂力学性能抗氧化烧蚀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