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汪燮卿

双月刊

1001-8719

syxb8282.ripp@sinopec.com;syxb8282@163.com

010-62310752;82368282

100083

北京市学院路18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Journal Acta Petrolei Sinica(Petroleum Processing S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有关原油的性质与组成、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工艺、炼油化工催化剂、燃料和石油化学品及助剂、化学工程、反应动力学、系统工程、环保油品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论文及研究结果的综合评述;优先报道上述各方面的最新成果,每期均有若干论文被国内外许多重要刊物所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沙重减渣不同溶剂萃取组分结构及对催化临氢转化性能的影响

    侯焕娣袁梦龙蔡新恒张文...
    1373-1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甲苯、正戊烷、正庚烷、正庚烷/甲苯体积比3/1的混合溶剂4种溶剂分级萃取沙特重质减压渣油(沙重减渣)获得的可溶物及不溶物为原料,脱沥青油(DAO)、催化柴油(LCO)和催化油浆(FCC-slurry oil)为溶剂油,在反应温度415 ℃、氢初压7 MPa、萃取组分质量分数10%、催化剂质量分数1000 μg/g以及反应时间1 h的条件下进行催化临氢热转化实验,研究分级萃取组分结构特征、临氢反应性能差异以及溶剂油对戊烷沥青质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沙重减渣5种分级萃取组分分子以孤岛型结构为主,含硫化合物所占比例超过70%,每个分子至少含有1~2个硫原子.催化临氢反应结果表明,分级萃取组分中富含的多硫化合物通过定向加氢-选择性脱硫反应路径,同时实现脱硫及孤岛型结构轻质化,使得5种分级萃取组分(戊烷沥青质(C5As)、庚烷可溶物(C7S)、庚烷沥青质(C7As)、混合溶剂1可溶物(M1S)、混合溶剂1沥青质(M1As))的总转化率均大于97%,其中C7S、C5As及M1S 3种组分的轻质化率大于94%;当从C5As中萃取分离出C7S后得到C7As,C7As临氢转化缩合率增加了218%,通过研究发现,C7S对C7As良好的溶解及较高的饱和溶解度是移除C7S后C7As临氢反应缩合率显著增加的本质原因.3种溶剂油抑制戊烷沥青质临氢反应缩合反应的能力由大到小顺序为LCO>FCC-slurry oil>DAO,这与溶剂油LCO的饱和组分含量较低以及在反应过程承担传氢作用的纯芳烃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大于91.5%)密切相关.

    分级萃取催化临氢反应溶解度参数含硫化合物孤岛型结构转化溶剂油传氢

    多晶X射线衍射在石油炼制与化工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

    忻睦迪付颖黄南贵邱丽美...
    1385-1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石油化工领域,多晶X射线衍射是一种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研究催化材料晶体结构的分析方法.简要介绍了 X射线衍射技术的基本原理.重点从物相定性/定量分析对催化材料组成确定、相对结晶度的现行标准及其对分子筛水热环境下结构变化的研究、晶胞参数的现行标准及其对催化活性中心的辨识、晶粒大小测定方法及其对反应扩散的影响等多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X射线衍射基础方法在石油炼制与化工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并阐明了这些方法的注意事项及适用范围.此外,介绍了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X射线衍射技术在技术升级、机器学习、原位表征及联用技术等4个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多晶X射线衍射炼油与化工催化剂定性相分析定量相分析相对结晶度晶胞参数晶粒大小

    多晶X射线衍射Rietveld方法在石油炼制与化工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

    付颖忻睦迪黄南贵邱丽美...
    1397-1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石油化工领域,多晶X射线衍射Rietveld方法(简称Rietveld方法)是一种有效且应用广泛地研究催化剂晶体结构的分析方法.简要介绍了 Rietveld方法的基本原理、判据及常用的软件,并结合实例重点从催化剂定量相分析和分子筛骨架外阳离子的定位2方面综述了近年来Rietveld方法在石油炼制与化工催化剂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总结了利用Rietveld方法进行定量相分析和测定晶体结构的步骤、注意事项及适用范围,最后对Rietveld方法在与电子衍射、计算化学和原位表征相结合以及软硬件技术升级等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多晶X射线衍射Rietveld方法石油化工催化剂分子筛定量相分析阳离子定位

    化学吸附法在石油炼制与化工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

    赵文慧袁蕙卢立军邱丽美...
    1409-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学吸附法是一类重要的物化表征手段,在催化剂表征中应用广泛.通过改变探针分子和检测方式,化学吸附法能够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催化剂表面酸性中心种类和数量、催化剂中金属氧化物物种信息、多组分金属氧化物及金属氧化物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负载型催化剂金属分散度等信息.介绍了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静态化学吸附法、CO脉冲吸附、氢氧滴定法等化学吸附方法的测试原理,总结对比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详述了这些方法在表征石油炼制与化工催化剂性质方面的应用案例,最后对方法的优化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更先进的化学吸附方法的开发与其在石油炼制与化工催化剂性质表征方面的应用提供思路.

    化学吸附NH3-TPDH2-TPR金属分散度CO脉冲吸附法氢氧滴定法

    红外光谱从结构分析到原位表征在石油炼制与化工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

    袁蕙卢立军王卅赵文慧...
    1420-1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油化工工艺大部分为催化过程,所采用的催化剂主要为各类分子筛、氧化物以及负载金属的氧化物或分子筛等,红外光谱广泛应用于这些催化材料的结构表征研究.主要介绍了红外光谱的原理和仪器附件及实验技术的发展,并综述了在石油化工领域红外光谱及其原位技术国内外的应用和进展.随着原位反应池和实验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但可以直接获取本体骨架结构和杂原子键合状态,还可以通过探针分子或反应分子的原位(in situ、operando)表征获得其表面羟基、不同金属活性中心的结构分布和表面反应物吸附选择性等信息,甚至能够捕捉到活化中间体和产物结构等信息,进而深入进行催化材料的构效分析和反应机理的研究.笔者通过文献调研和实践积累总结出红外表征的实用经验和参考数据,并结合实际工业剂研发中的应用案例来阐述红外光谱在石油化工工业的产业升级以及低碳绿色化发展中的支撑和前瞻作用.

    红外光谱活性中心原位结构催化材料石油化工

    微藻生物固定CO2耦合污染物减排技术应用及展望

    莫壮洪朱俊英李煦荣峻峰...
    1430-1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是传统工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如何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愈加重要.微藻光合作用能固定CO2,还可利用废气及废水等作为营养源生长,减排污染物的同时实现生物质增值,是有望助力"双碳"战略目标的新型生物技术路线.基于微藻固碳减排技术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微藻光合作用固定CO2的机理;综述了影响微藻固碳效率的无机碳源、传质、光源、温度及pH值等关键因素及强化策略;深入分析NOx、SOx等在微藻培养体系中的溶解、传输、吸收利用及转化机理;系统探讨了微藻减排烟气污染物的方法和技术路线;进一步归纳了在污水处理以及重金属处理方面的作用机理和潜力;围绕微藻生物质的高价值转化以及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综述.最后讨论了微藻生物技术当前实践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前景,为"碳中和"探索协同减污降碳的技术方法、开发应用及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微藻CO2固定污染物减排生物质利用

    O2/CO2气氛下催化裂化烟气循环再生系统模型

    孙世源王龙延闫鸿飞杨鑫...
    1446-1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氧燃烧和烟气循环再生技术可实现催化裂化(FCC)再生烟气中CO2的富集.根据采用烟气循环再生的FCC单段再生、并列式两段再生和重叠式两段再生系统型式,基于烧焦动力学模型和充分烧焦设定,分别建立了再生系统模型,并对3种再生系统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通过优化O2流量、烟气循环流量等操作条件,单段再生系统烟气、重叠式两段再生系统烟气和并列式两段再生系统第二再生器烟气中CO2体积分数可富集至95%以上,但并列式两段再生系统第一再生器烟气中CO2体积分数难以富集至95%以上.通过再生系统模型可优化再生器操作,在达到较好再生效果的同时,实现CO2的富集.

    催化裂化(FCC)O2/CO2气氛烟气循环再生CO2捕集建模模拟

    椰子油催化裂解提质生物油的燃烧性能评价

    冯沛梅德清武文弢代圣超...
    1453-1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温度450 ℃、氮气气氛下,将椰子油液相热解为椰子油热解油,然后进一步以CaO为催化剂进行气相催化裂解制得提质生物油.将柴油、提质生物油和棕榈生物柴油按不同比例混合得到柴油-提质生物油二元燃料和柴油-提质生物油-生物柴油三元燃料,采用柴油机测试混合燃料的燃油经济性和燃烧性能.结果表明:与椰子油热解油相比,提质生物油的酸值显著降低,低热值提升4.46%,含氧质量分数下降31%.柴油-提质生物油-生物柴油三元燃料在预喷阶段的放热率比柴油略有下降,而在主喷阶段的放热率有所升高,这与2段喷射期间的缸内压力变化相一致.与柴油-提质生物油二元燃料相比,生物柴油的加入使得三元燃料的十六烷值得到提升,滞燃期缩短,放热起始点提前,并且瞬时放热率峰值相位更加接近柴油.因此,柴油-提质生物油-生物柴油三元燃料在燃烧特性上更接近柴油,更适合作为理想的替代燃料.

    椰子油热解油催化裂解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燃烧GC-MS

    煤焦油及其馏分油中烯烃分子组成表征

    张莹孔繁格朱悦张未来...
    1462-1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煤焦油中的烯烃化合物进行了分子水平表征,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银离子络合电喷雾超高分辨率质谱法为手段,揭示了低温煤焦油和高温煤焦油中烯烃化合物的组成分布,获得了 C12~C40范围内烯烃分子类型及碳数分布信息.结果表明:低温煤焦油相比高温煤焦油具有更高的烯烃含量;富含烯烃的低温煤焦油通过馏分切割为轻质馏分(≤360 ℃)和常压渣油馏分(>360 ℃),通过对不同馏分的烯烃分子组成分析发现,轻质馏分260~320 ℃馏分段中烯烃含量最高,常压渣油馏分中也存在较为丰富的烯烃化合物.煤焦油及其馏分中烯烃详细的定性及半定量信息为目标烯烃的分离及煤焦油的高效清洁利用提供分子层次依据.

    煤焦油烯烃银离子络合超高分辨率质谱半定量分析

    "烯烃高温裂解催化反应选择性与机理"专刊征稿启事

    封3页